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1-6-21 17:02:53

刘擎:预测书店的未来和预测人类思想的走向,哪个更难?

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用数据预测着诸多事件。我们尝试预测一本书的销量,预测书店的未来,甚至让数据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理性且有力的决策——大数据似乎变得“神通广大”。我们是否能用这种模型预测人类思想的走向?当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时,该如何看待它对思想的影响?预测书店的未来和预测人类思想的走向,哪个更难?

当我们在谈论父亲节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们为什么可以尝试停止跟父亲的谈论?当我们同父亲的关系破裂时又能如何修复?

学习哲学有何意义?学会思考无用的问题是现代人的必修课吗?

我们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




刘擎出席新书分享签售会

2021年6月19日下午,得到图书和西西弗书店·北京丽泽天街店在北京丽泽天街联合举办了《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新书分享签售会,该书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出席活动。



刘擎接受媒体群访

新书分享签售会前,刘擎教授接受了《出版人》杂志社、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群访。在新书分享签售会上,刘擎教授做了“思考无用的问题会给你带来什么”的主题分享。他厘清了“现代”与“现代人”的概念,概述了现代人当下的困境,分享了他对哲学的看法,还对如何同父亲好好相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题分享结束后,刘擎教授留出近1个小时的时间,同参加活动的现场书友们交流并进行新书签售。

刘擎如今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个知识网红和畅销书作家,并在激发着全民阅读的浪潮。在他的影响下,现代人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掀起了一波谈论思想的热潮。活动现场,一位书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思想带给了刘擎老师力量,而这种力量又通过刘擎老师的文字传递给了我们。”

从媒体群访到新书分享签售活动结束,大约持续3个小时,记者接下来尝试简要梳理刘擎老师此次分享活动的精华内容。




预测思想面临更多隐形要素的挑战


比起用大数据来预测书店的未来,我觉得预测思想会更难。因为思想是跟时代的变化呼应的,有的时候时代那些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会影响思想。而思想是互动的,也会影响世界,所以思想的走向确实是变化的。我认为还是那些特别重要的,我叫做“事件性”的这种进程发生,比如说技术大的变化、灾难、疫情,它会以一种我们没有办法预估的方式突然打破了原来的秩序。换句话说,就是让你的生活不再在原来的模式延长线上继续走。这时候我们认为大数据的预测也会失效,思想就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我觉得所有大数据还是要基于某种模型,当这个模型仍然起作用的时候,那么它的预测就相对来说是准确的。可是,思想很难说,因为影响思想发展变化的那个要素不是说更多,而是说有些要素是非常隐性的,预测它(思想)会变得比较难。




年轻人怀疑爱情的持久性


“为爱成婚”在现代制度安排充分发展以后,可能会瓦解,这种瓦解,可能存在些许“前兆”。“为爱成婚”在当今受到的冲击,它的前兆是,现在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把婚姻和爱情放在一起。我听一个作家说,在日本,婚姻、性和爱情三件事是分开的,我没有做过研究,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现象。

在今天发生的现象里,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向往爱情,但是对“爱情能不能持久”这件事是不明朗的。因为婚姻如果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话,那整个婚姻都要从头到尾充满爱情,虽然爱情的形态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当他们对这个信念失去信心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会体现为低结婚率、高离婚率、低生育率。换句话说,“为爱成婚”这样一种模式对现代人来说,他觉得这是一个没办法实现的东西,是很难达成的理想。真正的爱情是平等的,两个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在爱情里面双方都要获得自己的主体性的。这样的一种诉求,特别是在现在男女平等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他可能对“为爱成婚”——这种稳定的婚姻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模式持有怀疑态度。

所以如果说要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现代人宁愿一个人自己过,两个人太麻烦了。灵魂伴侣,听上去特别向往,后来发现灵魂伴侣也不是灵魂伴侣,我们两个是不同的灵魂。当然,我说“为爱成婚”这个模式的瓦解不仅是在中国,在很多国家,都有所体现,体现为低结婚率、低生育率和高离婚率,这已经是一个事实。当然这是对“为爱成婚”模式的示威。



刘擎做主题分享

另外,讲到三胎政策,这是新政策,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难以做个定论。我觉得,我们的人口结构是需要均衡的,这是出于集体群体的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当前,我们全球的人口并不是太少,对地球的资源来说已经是一个负担了,我们进入了这样的时代。

但是另一方面,在这样一种文化变迁当中造成了人口结构的问题。我们这代人正经历一个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状态,例如老龄化。国家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新的生育政策,是一个群体的集体性的考虑。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考虑和当代年轻人心态之间有不够契合的问题。如何来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值得思考的。




思考无用的问题有什么意义


“有用”与“无用”的划分本身存在问题。对于人类来说,维持人类生活基本需求的东西,是有用的。但人类不光是为了生存,换句话说,我们还需要所谓的“无用”的东西,这或许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但却是重要的。

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之网上的动物。我们是动物,但我们是要追求意义的动物,我们做一件事情,不仅评价做成做不成,还会评价它有没有意义。

从这个层面来说,现代人就出现了“麻烦”,或者说面临新的变化。一方面,现代人所处的世界中,超越经验的存在不再可信,给我们提供意义的存在不再是一个默认的选项;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变得特别理性化,这种理性化意味着“分工”,我们都活在一个局部中,我们找不到整体的意义了。因为这种理性,不是全面的理性,而是一个工具理性。




我们太爽啦,我们又太难了……


现代人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困境中。一方面,我们面临的选项很多,我们拥有很多自由,可以换工作、换生活环境,甚至可以换性别,这对于人类来说,太爽了,束缚很少;但另一方面,你要达成这些自由,你的能力是多么有限,你的能力是被许多框架所约束的。你原则上可以“很爽”,但你要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你是“太难”了。你真的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你想改变一下性别,你试试看?你会难以判断,所有判断的负担会加注在你的身上。我们面临的局面就是一方面好像太爽了,一方面又太难了,这是现代人的处境。




学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小时候去一个女同学家里吃饭,我看到同学的母亲在洗碗,同学的父亲从后面抱住她的母亲,配合着她母亲洗碗。我同学说“他们抱着在做家务劳动,破坏了劳动的生产率”。后来,我想,妈妈或者爸爸在做菜,他的伴侣在后面围住腰去帮他,这个情景是很动人的。当然,这样做确实可能会破坏家务劳动的生产效率,但好像也赢得了其他东西。





现场书友提问

当我们指“效率”的时候,我们总是指某物的效率。但是这件事情对于X的效率并不等于Y的效率。比如说你们现在996加班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工作效率可能提高了,你的输出很大。但你的睡眠效率就下降了,你自己闲暇的时间就少了。

这些,就是哲学思考让我们能看到生活中本该有的多样性。我们在这个工具理性主导的世界里,很容易被单一化,学一点哲学,会一点思考,可以提高我们的敏感性,我们能看到世界的多样性。

再比如,为什么平凡的人生能有非凡的意义?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如果活在这个世界里却缺乏反思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主导性的力量是难以被改变的。在一个公司里,我们就可能会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KPI上,而忽视了生活其他的样子。

即使在这个规训程度如此之高的世界,我们仍然能践行一种生活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下来。在“内卷”和“躺平”中间,还存在着很多中间地带,我们活在这些中间地带里,是可能的。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活法可能是困难的,它需要多方的支持,包括你自己要有信心——你要有一种独立于主流的评价模式。哲学思考,就是会帮助你建立你自己的不同于主流支配性标准的标准。

该如何与父亲好好相处


我在做了父亲以后才理解我父亲的感受。在哲学层面,理解他人的感受是一个“他心”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另外一个人?

知识分子总是希望通过谈话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我们擅长的。但,同父亲相处,我建议我们可以停止跟父亲谈论,我们可以选择一起做一件事情,做一件他特别喜欢的事情,做一件他向往但却没有做成的事情。有时候说话是有局限性的,但我们一起做一件事,可以获得一些“感受”——收获和父亲的共鸣,以另外一种方式修复与父亲的关系,也是在修复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不问东西


对我来说,我自己受到中国的影响比我想象的要更多。文化传承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这个实践的过程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复制,文化的自我复制一定会导致文化的枯竭和衰落,文化是在跟异己的文化之间相互遭遇、相互竞争、相互借鉴当中形成的。对于中西方文化,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不能对某种要素盲目迷恋与遵从,要看要素与要素之间怎样结合得更好以回应问题,不问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图片来源:得到图书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授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擎:预测书店的未来和预测人类思想的走向,哪个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