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写作?NO,你是不会阅读,《写作公式》从阅读开始教你写作
作者:咸鱼猫子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新媒体写作让更多人有了创作的梦想。在知乎搜索“写作”,出现的相关问题包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新手如何开始练习写作”、“写作困难是因为书读得少吗”、“如何保持精力写作”、“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有哪些学习写作的必读书目”等等,在这些成百万千万回答的背后,是大家对写作的期待,但同时也是写作中存在的困境。
经常有人说,2021年了,新媒体写作还能赚到钱吗?其实应该这样说,新媒体写作市场一直有,但更趋向于成熟了,因此对新媒体写作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抱着当“搬运工”来赚快钱的想法,那必然是行不通了。
正是因为如此,关于如何写作,特别是新媒体写作变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总是被退稿、阅读量很低,打击的不仅是作者的写作热情,更是让作者提笔犯难。归根结底,缺乏的是新媒体写作的技巧和能力。
《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以下简称《写作公式》)介绍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公式:
阅读理解+旁征博引+原创金句=好文章
这个公式不仅告诉读者如何写出好文章,它还涵盖了写出好文章的步骤,即从阅读开始、引用素材、自己原创,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其实,简单地理解就是从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阅读理解,就是输入,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把书中要点转化为自身能力,搭建起个人的信息库;旁征博引,就是对信息、观点、素材等进行融会贯通,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和素材引用库;原创金句,就是把个人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能够传播能够变现的知识。
写作公式既帮助写作新手进行学习能力的锻炼,又从写作方向介绍了大量的技巧,这本书的作者为什么能提炼出这个公式?
《写作公式》的作者是释若老师,他最有意思的标签是“读过30麻袋书”,除了超大阅读量,他能提出写作公式,因为他在新媒体写作领域实战经验丰富。2017年正式接触新媒体写作,开启知识变现,还创办了“公式写作”训练营,帮助学员开启读书写作变现,累积写作超过1000万字,写过200余篇书评、讲书稿等,
因此,这本《写作公式》真可谓是释若老师从作者到写作教练的实践总结,也是被时间和市场证明的成果。
真正想写出好文章,必须从阅读理解开始,从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上,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建立起自身的知识体系,写作才能够得心应手。
一、什么是阅读理解:快速读,高效懂
提到阅读,很多人有这样的反馈:“很难把书读完”“怎样读书最有效”“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阅读”……
简而言之,出现以上的问题,原因有三:其一,没有理解什么是阅读理解;其二,没有培养阅读的兴趣;其三,不懂高效的阅读方法。
第一,阅读的真正目的是理解消化信息要点。很多人在阅读时漫无目的,似乎只要把一本书读完即可,但经常出现的就是读完一本书,却很难向别人介绍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没有理解清楚书中的信息。
第二,在信息爆炸时代,阅读的材料如大海一般浩渺,很多人选择阅读时属于人云亦云,跟风式的阅读就会导致看个目录就读不下去了,或者买了书却从来不翻开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实就是没有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培养相对应的阅读领域。博览群书是好事,但一定是从自己感兴趣或专业的领域入手。
第三,阅读慢也是新媒体写作新手的致命伤。读完一本书一两周甚至一个月时间,读完之后还要再行逻辑思路、框架结构、信息要点的重新整理,信息输入的时间过长,等到再进行输出时,对书中信息的理解早已陌生,这也就是很多作者反映的“没有灵感”的原因。
其实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影响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锻炼表达力、思考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特别对写作而言,阅读和理解也就决定了写作的基础——打造自己的信息库。
《写作公式》第一部分中就从速读、精读、笔记技巧和复述技巧四个方面介绍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实现快速阅读、高效理解。
二、为什么要阅读理解:融会贯通,打造个人专业信息库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和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
阅读理解,是作者能够下笔写作的基础,更是读者的需求。特别是在新媒体写作中,与传统写作不同的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更加密切,读者的反馈直接决定了文章是否有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新媒体写作亦是如此,要想给读者一杯水,作者同样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还要是定制化、针对性的。
新媒体写作的特征决定了对作者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求更高,既有时效的要求,又有质量的要求。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写一篇讲书稿,就必须要先去读书,而且编辑只给了5天左右时间。很多人阅读时间慢,对原书的理解不透,这就导致了要么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要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讲述稿质量低不过关。
因此,新媒体写作中,作者的阅读速度要快,理解程度要透彻。这就需要大量的、刻意的练习。既要学会短时间的速读,又要消化书里的知识,通过记笔记来构建自己的信息库,通过复述来提升自己对书中要点的转化率。
三、怎么做好阅读理解:改变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是一种能力,提升能力要有针对性的方法,释若老师在《写作公式》中结合自己“读过30麻袋书”的经验,总结了多种方法帮助我们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1.速读+精读,让你变身阅读达人
第一,所谓“速读”,就是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
实现快速阅读就是抓取关键要点,学以致用,这就是释若老师总结的“关键阅读法”。
“关键”指的是我们要get到书中的关键知识。很多人读书把目光只锁定在正文部分,却忽视了很多其他信息。阅读推荐语呈现书的核心及特色,序言能告诉读者书的重点知识,目录展现了整体框架和写作思路。此外,随手标记和浏览全书也是抓住关键的方法。
此外,改变阅读习惯也是提升速度的关键。阅读总有这样一个误区:一目十行总会错过很多信息点。但是大家回顾一下上学时在考试前的那个夜晚,是不是恨不得一目“百”行地看一遍,这说明大脑是完全跟得上眼睛的速度的。只不过在平时阅读时都习惯于逐字逐句,其实这样不仅速度低,而且抓不住重点。
所以《写作公式》告诉大家:通过扫视阅读来提升生理眼睛和大脑的配合程度,提升从看到文字到思考的效率。
第二,所谓“精读”,就是要消化书中的内容。
特别是对致用类书籍而言,书中信息多且不好理解。怎么办呢?释若老师在《写作公式》中介绍了深度阅读法、对比阅读法、同频阅读法和致用阅读法。
深度,其实就是把某个知识点的概念,通过同类概念的关联,进行纵向深度挖掘后,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对比阅读,是对相同主题的书籍阅读后进行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同频阅读法是从阅读的层次上入手,达到相识和相知。
在我看来,最适合新手的就是第四种方法“致用阅读法”,释若老师总结为QPA阅读法。
Q:question——提出问题: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就去找该领域的书籍;或者阅读某本书时,带着问题意识,思考这本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把书当做工具书,如同我们小时候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我们就去翻字典一样。一定要问自己,这本书能解决我什么问题。
P:plan——制定方案:用自己的话总结这本书讲了什么;标注清楚具体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以前遇到类似问题时,自己是如何解决的,与书中所讲的知识点有何异同;未来遇到此类问题,书中的做法是否能用。第二步方案,其实就是在大脑里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
A:action——持续行动:记录行动过程、效果以及总结复盘经验。这一步最为关键,其实就是把书中信息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落实到我们写作而言,也就是告诉读者如何行动,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无论是速度还是精读,选择阅读的领域同样重要。要对自己写作有精准的领域定位,领域越垂直,读者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就更精准,阅读和写作方向就更加明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来选择,才能让阅读有乐趣有收获,让写作有动力有底气。
2.笔记+复述,让你知识转化效率高
第一,写好读书笔记,提高理解能力
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在熟读的过程中,学习作诗的结构、用词、抒情等。写作同样如此,但是大量阅读下,学过就忘了也成为了常态。
读书笔记就成为了我们理解知识、复习知识的超实用工具。敲黑板了,释若老师在《写作公式》中介绍了四种读书笔记的方法技巧:拆解笔记、课堂笔记、笔记整理和灵感笔记。
读书笔记其实就是对原书内容的拆解,对关键信息的整理、归类,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想法、观点等,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所以通过读书笔记,既能够随时复习,又是构建相同主题知识体系的基础。
写好读书笔记,第一要有问题意识,知识点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二利用好笔记工具;第三要有体系思维,每本书的读书笔记既是独立的,又有互相关联,所以要做好标注,方便知识体系的打造。
读书笔记的工具其实很多,思维导图、地图笔记、康奈尔笔记法、知识卡片等,我们要在阅读中确立自己习惯擅长的工具,但一定要做好关键信息的记录,不能一字不落地抄原文。读书笔记既要记录原文关键信息,更要有自己的思考。
所以笔记中重点要记录书中的关键知识、技巧、方法和个人的应用、落地措施等。
在我看来,除了写好读书笔记,最关键的就是复习笔记,不断地复习和回忆,能够让我们牢记知识点外,还能够有灵感的迸发和转化。
第二,学好复述技巧,提升知识转化
记得我在读完《三体》时,非常喜欢,急切地想介绍给别人,但是兴高采烈地讲述并没有得到别人的反馈,我在沮丧的同时,感到困惑:这怎么才能给别人介绍好呢?
这其实就是对书中内容缺乏深刻理解。所以要想对知识进行高效地转化,复述是个极为关键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写作中经常阅读的一些致用类书籍,其观点、原理、思想、方法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精准理解后,才能准确地复述出来,吸引他人的关注。
释若老师讲了三个复述的技巧:对照、共情和延伸复述。对照复述,其实就是缩写和扩写。共情复述则是利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西奥迪尼提出的“影响力六原则”。延伸复述,通过头脑风暴训练和积累思维模型。
其实,复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锻炼的是我们的理解力、表达力和主题的掌控力。尤其是对照复述,它不是简单地用自己语言把原文表达出来即可,而是要根据写作需求对原文内容进行取舍,也就是复述的内容要服务于自己的写作主题。
其实有个特别好玩的现象,小朋友有时候对“复述”的理解甚至更强。举个例子,同样读一本绘本,字很少或者没有字的情况下,家长和小朋友分别来复述时,小朋友讲得更加灵动,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图画,但讲得过程中又自己联想了很多,这些联想中有的符合实际(他见过),而有些更为天马行空。家长的复述则更为拘谨,更多的是根据图画在讲故事。
所以小朋友的复述,通常会把绘本的故事变成了自己新创作的故事,这就是知识的转化。这就是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复述要服务于我们写作的主题。
《写作公式》是基于作者写作和教练的实战经验而成,所以书中提炼的公式、介绍的方法技巧极其容易理解和上手。阅读理解,夯实我们的知识储备;旁征博引,丰富素材讲好故事;原创金句,提升文字表现力。作为写作新手,从阅读理解开始,读好书,才能写好文。
我鼓励大家阅读这本《写作公式》,其实原因就在于,这本书完全是实操性的技巧方法,让新手小白从入门到精通,不是口号,而是实效。写作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也是千锤百炼的过程,忌讳的就是不行动,所以,喜欢写作,那就行动起来,从《写作公式》开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