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花 发表于 2021-7-18 13:23:52

关于写作,这里有一个相见恨晚的方法

作者:星语小墨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酿酒师的儿子名叫尼克拉斯.卢曼,他是个普通的公务员,由于性格比较内敛,不喜欢大量社交活动,所以工作之余更乐于埋头阅读写作。
结果被聘为大学教授,30年间,他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他没有背景也不是天才,如此成就其实只来源于一个简单得让人看不起的方法:卡片盒笔记法!
德国教育哲学博士申克·阿伦斯,写了一本叫《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书,就系统介绍这种神奇的写作方法。作者说没有写出来的想法其实是被浪费的才华,让我们来看本书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写作的认知。



01 卢曼是如何记笔记的?

卢曼将记笔记分为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和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三类。
闪念笔记: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
文献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读书内容;
永久笔记:记录感兴趣的观点,在前两类笔记中深度理解、反复思考、重新创作!

传统的卡片写作法,用一个盒子来保存自己写作的内容。而卢曼多了一个盒子,对自己卡片写作的内容进行索引、整理、编号。

比如卢曼在写了一条卡片笔记后,给它编上1号。如果接下来写的笔记是与1号相关的,那么他就给接下来的笔记编上1a,1b这样的编号。如果下一条笔记与1号笔记无关,就给它编上2号,并放在1号卡片的后面。若要用手机记录,则要利用几个相关的笔记工具,如,Obsidian或Roam Research。
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越累积越有价值,它的目标是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

将自己阅读的想法及思考写下来。这样,我们才算是没有浪费时间阅读一本书。



02 写文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们只不过是少做或者没有做对一件事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写不好文章?因为从阅读到写作,我们往往少了做一件事,就是做笔记!

很多人说:我明明是记了笔记,每次看书时在重要的地方都划出来,在边上加上标注,而且看到了好句子,立马抄下来,结累了几大本呢!等到写文章时还是大脑空空、无从着手。

作者认为,只看不记是不够勤奋,只记不想是“伪勤奋”,后者更冤,因为白费了力气。就好比我们辛辛苦苦收集了很多材料,如果堆积在角落里,时间一长我们会忘了它们的存在,最后还得化时间去扔掉这些废物。
如果我们收集最初,能够分门别类,等到用时一拿就很方便了。作者说,不要迷信有什么天才,所谓的神奇,无非是用对了方法。

卢曼曾说过:不写,就无法思考。如果你想读透一本书,或者想记录自己的想法,那么请从正确处理记笔记开始。



03 任何写作都不是从零开始的,笔记比记忆可靠,但绝对不是复制粘贴

有聪明人说:天下文章大家抄!写作无非是上网搜索,然后东拼西湊一下就能过关。这话说对了一半!在抄和写之间跳过了一步:想!

生搬硬套的文章首先上不了台面,如果去投稿,首先就过不了原创度测试这一关;其次自嗨式的文章缺乏灵气,逻辑脱节,文字放错地方,明明是一只猫,却硬被装上老虎的尾巴,没有可读性。
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记笔记,把零零碎碎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连接起来。比如我们喜欢某一本书里的一段话,不是照抄下来,而是看在眼里,打碎后吞进肚子里,溶化到血液里,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乔布斯说过:“创造力就是把事物连接起来。”我们从读到写,中间有一个思考联结的过程。《卡片盒笔记法》就是一根魔法棒,教你轻松搞定深加工!



04 写作不必按部就班,而是要依从灵感,放松更能出成果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懂得的越多,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少。很多事情都是输在固定思维,本书传递的“成长性思维”不是原来的思维,也不是你的思维、我的思维,而是要不断尝试、证实的思维。

比如我们习惯的写作模式是这样的:先确定主题,搜索资料,然后制定计划,一切考虑成熟再入手开干。
然而本书强调的写作秘诀正好相反,不确定主题,不制定计划,而是通过整理笔记,自下而上去打造一个或几个主题,最后写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高级感。

这两种方法各有道理,明显的区别是:前者思维被框定而显得单一死板,很多观点都是别人用过的,后者则是活跃而富有创造力,前者最多叫作者,后者一出手可能就是专家。
05 结束语
关于写作,写了才会提高,而不是要提高了再写!这本书会让我们爱上写作、爱上结累。作者说:“每天正确写出6张卡片笔记,一年就能完成博士论文”,你相信了吗?《卡片笔记写作法》值得你去细读一下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写作,这里有一个相见恨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