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大会:唐家三少、马伯庸谈IP多元发展
10月9日,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在“IP的持续创新与多元发展”分论坛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作家唐家三少、马伯庸等出席活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谈道:“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它的读者和我们观众也高度融合,它还构成了新消费的主力军。因此,从网络文学入手,来重新设计和布置其产业链和生态链,对于所有从事数字经济和数字文化的企业都至关重要。”
网络文学内容行业的创作规律,爱奇艺副总裁、文学事业部总经理岳建雄分享道:小说内部有一个“三点一线”的指导原则,三点分别是单点、多点和元点,一线是持续创新这条线。但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被发现也是有一定概率的,如果去做多点并发,可能会搭建一个统一主题的IP矩阵。去年得到关注的迷雾剧场,依靠一部出圈的《隐秘的角落》就可以把悬疑剧带到大众的视野里,也就因而带动刑侦悬疑类题材,甚至可以触及到一些有教育和警示意义的真正案例。
而元点扩散,则是有一个世界观,这一点是作家马伯庸也曾谈到的:好的世界观一般在基本设定之外,还要依托的文化母体和深层的情感内核,建立在文化共识和情感联结基础上的世界观才有机会成为文化符号。但是当文化符号一旦建立,就会吸引多元的作者和粉丝进行创作和丰富,同时衍生的版权内容也会进一步强化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影响力。而中国的古代小说,比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设定,就是融合了儒释道等教义,讲述了不同身份背景的主人公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执着,不断探索,获得成长的故事,每一个文本都是可以不断衍生和再创作的元点。
作家唐家三少谈道,“我比较倾向于像最近大家都说的‘元宇宙’的创作,什么样的内容更有长足的发展潜力?一定是架构完整的内容,比如我们创造一个真的好的内容,这个内容足够强大,能支撑起来像漫威那种体量的东西。最初在做整个世界观的框架时就一定要考虑到特别多的东西,我们从最基础的底层的基础架构要做好,再一层一层往上做,相互之间有衔接。这个说起来特别复杂,但是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包括《斗罗大陆》系列和其他作品整个大的框架,包括我的《神澜奇域》系列,两个大系列之间的相互呼应,我其实一直是在这么做的。而如何让一个内容在多个版权都可以运营,这也是很重要的事。在创作时就要考虑什么样的作品是最能够释放、能更好衍生,通过不同形式让读者、观众去身临其境地体验这个故事。”
“一定要有之前所没有过的元素,这样读者才会愿意看。”马伯庸分享道:“灵感看似只是技术性的思考,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最基础的土壤,从商业环境、创作环境,从各个创作者彼此之间的激发,去培养一些新的作者。当这些好的东西能够被社会承认,当这些能够被社会承认的东西能够形成一个健康的模式,创新才能水到渠成地发生。”
欢瑞世纪影视传媒创意研发中心总经理张辉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谈了感受:IP的持续创新和多元发展这句话其实是很难实现的,“比如前段时间我想去选择IP,我在网上各种渠道去找,发现能够找到的东西都是相似度很高的,这是因为网络文学也在形成着自己的热门领域,不断滚雪球造成内容趋同;其次,当找到一个好的IP,从制作公司、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包括后期的营销能不能很好地实现它,也是要考虑的,比如对于科幻IP《三体》的孵化上。关于多元发展,前几年在买IP的时候,都会想买IP的全版权,但这几年好像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因为还要加钱,买了之后也做不出来。多元发展不光是内容层面,对于各个环节的技术包括资金的支撑,以及市场对它的期待值有关。”
马伯庸对此也谈及:“以我的经验来看,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要做好多元发展,最重要一点就是大家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其他的交给其他的专业团队。比如我可能就会写字,我们就把写好字之后后续做电视剧、电影包括做动画、舞台剧,交给更专业的人做这个事情。同时也像三少说的,要充分考虑到其他一些改编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如果在创作时有这个意识,可能会减少这种转换的成本以及提高转换的效率。比如我之前碰到一个事,举个例子,写一句话,‘一千个穿着甲胄的骑兵在草原上奔驰’,作者这样加一句话,制作方就要跑断腿;我最近有一个经历,在主角身边为了加亲和度,加了一只猫,走到哪猫跟到哪,具体拍摄时才知道难度有多大,最后主角天天哭着跟猫交流感情。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要专注于做自己专业的事,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其他一些环节的生产的基本原则,才能把整个生态链打通。”
国内IP产业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后逐渐转入存量市场,探索IP更大价值成为行业思考的重要课题,一鱼多吃也成为平台运营的重要思路。一鱼多吃是指将IP通过文学、影视、漫画、游戏等形式进行转化,形成IP品牌价值赋能及一定的用户规模,再通过广告、用户付费、出版、发行、衍生品、游戏等组成货币化矩阵,形成一套文娱产业的商业变现模式。来源:澎湃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