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缰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覆灭于一场酝酿百年的经济大滞胀
作者:十方观察发达工商业下的隐患
嘉靖年间,明朝人何良俊记录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许多村庄中已经没有人种地了。
此时距离明朝灭亡还有一百年,这些村庄中的人去哪里了呢?他们纷纷涌入密布在城市周边的手工作坊,变成了从事于丝绸、瓷器的产业工人。此时,海上贸易正在将明朝的商品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换回不计其数的白银流入中国。而对于这些曾经的农民而言,离开农村涌入城市无疑是一条更赚钱的路子。当年仅苏州周边地区的纺织行业,就吸引了八十万纺织工人。在一亿人口的明朝,这无疑是相当庞大的产业。
今一甲所存无四五户,则空一里之人,奔走络绎于道路。谁复有种田之人哉 ——《四友斋丛说》
发达的工商业几乎为所有人都带来利益。与海外的丝绸瓷器贸易能填补帝国巨大的财政需求,商人也能够从中获益,离开土地的农民也能获得更多收入。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完美,可是一场粮食危机正在酝酿。
粮食危机带来的通货膨胀
从万历年间开始,粮食的价格开始逐渐上涨。而崇祯初年开始的大饥荒,则更是将粮食价格推到史无前例的高位。
崇祯元年,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 ——《明史》
万历年间每石粮食仅0.5两白银,到崇祯初年涨到了1.5两。而到了崇祯末年,更是超过3两。明朝的基尼系数高达0.6,粮食在物价体系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而粮价的上涨无疑带来快速的通货膨胀。而这一场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就是明朝发达的手工业。丝绸瓷器的海外贸易带来了大量的白银流入,增加了货币供给;劳动力从农业向手工业的转移,减少了粮食的生产。增加的货币和减少的商品,引发了通货膨胀。
不过,通货膨胀不一定是坏事。大部分情况下,通货膨胀能够刺激经济并带来就业。可是,接下来发生的决策却导致了经济滞涨的发生。
错误决策引发的恶性循环
明朝是怎样走到经济滞涨的境地的呢?不妨从另一个著名的经济滞涨说起。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一场经济滞涨,引发滞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扩张的财政政策。深陷越战和美苏争霸的泥潭,美国通过增加税收弥补财政赤字。高额税收降低了经济增长,而石油危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
明朝恰好做出了相似的选择。从嘉靖年间东南抗倭、万历三大征、明朝末年西北和东北的战争,明朝中后期战事不断。战争带来的财政支出和上涨的物价,导致明朝后期税赋不断增加。而不断的农民起义和战争,更是直接对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破产和失业导致持续不断的农民战争
税负的增加使农民种地的收获更少,减少了粮食等商品的产出,而商品的减少更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农民起义,明朝不得不寻求更多的税负以弥补亏空。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亡国悲剧。
结束经济滞涨的正确做法
减少税收、削减财政支出、控制货币总量,这是80年代初里根上台后的经济政策。而也正是在他的任期内,美国走出了经济滞涨。
明朝后期的几位皇帝并不懂经济学,这一场经济滞胀也并没有随明朝的灭亡而结束。
数十年以后,康熙、雍正才开始通过减税等方式,重新开始刺激经济发展。康乾盛世的到来,也宣告了这一场酝酿百年的经济滞涨正式终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