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1-12-22 11:22:57

马伯庸:我没有活在过去,而是“拼命把头往回探”

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掀起的全网追剧热潮犹在昨日。两年后,马伯庸又带我们探索一座古城——洛阳。

这个12月,作家马伯庸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霸屏”。

视频App里,观众一集集“上头”追着由黄轩、王一博、宋茜等主演的剧集《风起洛阳》;影院正上映雷佳音、李现等主演的电影《古董局中局》。

“破圈程度还挺意外的。”日前,马伯庸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说。

书店里,马伯庸的小说被摆在非常显眼的位置,他自己若看见了,会问店员卖得如何;马伯庸的亲戚朋友、前同事,以及儿子学校的老师都在观影追剧,还提出不少意见。“这些意见我都记下来了,都是未来创作的第一手参考”。

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掀起的全网追剧热潮犹在昨日。两年后,马伯庸又带我们探索一座古城,洛阳。

《风起洛阳》故事因悬案而起。洛阳“不良井”人高秉烛被卷入一桩案件,在想方设法自证清白时,与调查父亲被毒杀真相的百里弘毅,以及世家出身的内卫武思月相遇。三人一同查案、揭秘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幅恢宏、绮丽的古都盛世图景。

“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到当时的神都,一定要先去南市,那里包罗万象,烟火气十足,是神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你可以喝胡辣汤、羊肉汤、牛肉汤,体验充满烟火气的洛阳汤文化。”

神都是唐朝洛阳的官称,多用于武则天时代。一提起那时的洛阳城,马伯庸立即如向导一般,驾着时光机带你穿梭回去,贴地飞行,指引着好玩、好吃之处。他还会一脸兴奋地告诉你,在路上,可能遇到高秉烛、百里弘毅、武思月等人。

所以,为什么写洛阳?

马伯庸说:“喜欢中国历史的人,不可能不对洛阳产生兴趣,这个城市里发生了太多著名的故事,有着太多著名的人物。不过洛阳最吸引我的点,还是它的美食,民以食为天嘛!”

剧中,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开场就在品尝冷泉黑鱼、冰酪、羊汤等,会给出“尚可”“甚好”“上品”的评价。这让人不由想起《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吞食的水盆羊肉,吸溜的水晶柿子。马伯庸自己偏爱的洛阳美食则是羊肉汤、牛肉汤。

马伯庸去过很多次龙门石窟,每次去都会坐在卢舍那大佛下面,仰望许久。不为别的,就为找到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很难描述,类似于冥想,你会在某一个瞬间感觉与古迹心意相通,浑身会有微微的震颤感。当这种感觉出现时,你就会知道,可以开始创作了。”马伯庸还把这种体验写进小说《古董局中局》中。

当初为了写《长安十二时辰》,马伯庸把长安城布局一坊一坊地敲进表格里,再参照杨鸿年的《隋唐两京坊里谱》,边读边把诸坊的功能、典故、所居名人写进批注。

而此次创作《风起洛阳》的故事,对马伯庸影响最大的书籍,是一本《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

马伯庸说,我们对于洛阳的全部了解,都是基于历史学家们对文献的考据以及田野考古的挖掘。这本考古报告涵盖了洛阳城的城墙、城门、街道、里坊、宫殿、园林、水系……“对于创作者来说,它就像一张极为详尽的地图,让整个洛阳城的骨架了然于胸。”

马伯庸认为,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就在于它的空间。“它是一个文明的高度总结,是把人类区别于自然的重要设施。写出空间感,就写出了一座城市的质感”。

城的空间有了,而生动的灵魂在人。马伯庸觉得,写作者必须要把视角放低,去揣摩当时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揣摩他们最关心的事和话题。“只有冒出烟火气,才能把一个时代真正的质感刻画出来,毕竟普通人之所以普通,是因为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

马伯庸对洛阳的研究从未停歇。最近他颇关注洛阳东部的二里头遗址,因为这里隐藏着中华文明最早的痕迹,洪荒时期的先祖源头。他感慨,一个人研究历史久了,会无法抑制地向上游追溯,想要探究自己的本源,一窥上古风貌。

在马伯庸眼中,一个朝代就像一个人,有其独特的气质——“每个朝代都有它迷人的一面,也有它丑陋的一面,这种多元化的复杂,才是最令人入迷的”。

“我原来喜欢三国,后来对唐产生兴趣,最近一头扎在明朝里头,未来大概会在秦末多停留一段时间吧。”

马伯庸说,一旦在某个领域倾注了感情,就会希望能够为它做点什么。他热爱历史,但也明确自己并不是一个活在过去的写作者,而是一个“拼命把头往回探”的人。“我希望不是穿越回去,而是把过去接回到现在”。

每当卖出小说版权后,马伯庸就不再过问影视化的事宜。对于近来网上关于原小说和影视改编关系的热议,他的理解是,小说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原著改编是一个翻译和再创作的过程,中间必然会出现变化。改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影视作品能否准确把握住作品的内核。

马伯庸的IP热度很高,他的《风起陇西》改编剧集也已经杀青。网友说,会不会出现“马伯庸IP大宇宙”?

马伯庸表示,他对IP宇宙并不排斥,但个人的兴趣目前并不在此。“我的创作方向是偏现实主义的,必须在历史上找到一个锚点,这就不太容易拓展关联,我暂时也没考虑去规划。这种事,还是随缘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沈杰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伯庸:我没有活在过去,而是“拼命把头往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