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应保持我们春节的仪式感
作者:人民政协网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SwA2jRiHsf3AEh
年轻人现在爱讲一个词:仪式感。春节有没有仪式感?这是我近来思考的问题。
有人认为我们的春节没有仪式感,不如西方的圣诞节,西方人要摆圣诞树、唱圣诞歌、过平安夜,而我们的春节已经被理解为一场皆大欢喜的玩玩乐乐,大年三十晚上摆上一桌团圆宴,吃一顿饺子,再放放鞭炮而已。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的春节原本是有很强仪式感的,但如今传统的仪式感已经被我们遗忘了。这确是一个很大的文化失落问题。
中国人传统过年的仪式感与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仪式感有个很大不同:我们的年背后没有宗教。圣诞节有宗教严格的规制的支撑,有些仪式实际是宗教仪式。而我们传统的年是一种生活节日,支撑它的是传统民俗。但我们传统的年俗,並非可有可无,也有着很严格的程序。比如在年的筹备上就有一整套要求。再比如,吃年夜饭之前必须祭祖,祭拜“天地君亲师”,以焚香磕头的方式,向大自然、祖先、师长以及生命的传延表达感恩与敬畏之情。我曾经写文章回忆自己童年祭祖时的恭敬严肃,祭祖的先后要遵循祖父、父亲再到我的序列,以表达一代代传承有序,心中自小便自然形成了对“天地君亲师”的敬畏之心。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人推翻君主专制,“君”被拿掉,但我们对“天地”“亲”与“师”的敬畏却应该传承下来。一旦中断,传统的精神就会显得模糊。
祭祖之后是阖家团圆,今天我们把它看做是一顿团圆饭,其实没那么简单。一个家庭一年一度地把家庭的人气凝聚起来,和谐相助,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而且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凝聚实际上是我们这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在这个时候,全家人又自主地都会说上一些吉祥话,相互助兴,特别是让老人高兴。春节时,老人一定要放在“最上面”的位置,桌上最好吃的菜要先夹到老人碗里,这种意识一年年早已深入到我的骨头里。
民俗是一种亲和又美好的生活文化和生活情感。它是一种朴素的“仪式”,它不像宗教仪式那样严格规范,却由衷地发自内心。它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精神内涵和多情感内涵。
现在媒体上经常提一句话:我们要追求传统节日的现代表达,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导。传统节日正是我们当代人少有的真正亲近传统、温习传统、尊重传统的时候,难道我们要把传统的东西都变成动漫才能过年吗?当今的西方人过圣诞节所谓的“仪式感”,正表明他们完全按照西方传统在过节,为什么他们能够觉得传统是可爱的,甚至是神圣的?因为传统不完全是形式,形式当中蕴藏着一代代人的情感,这是我们文化和生活中最珍贵的部分。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SwA2jTXC6DpIor
所谓传统节日的现代化表达,无非是把传统的吃喝玩乐变为现代的吃喝玩乐,以好不好玩的心态来看待传统节日,而不是把它当做一年一度对生命的祭礼,这是不是太肤浅,把年看扁了呢?如果年正在失去自己特有的仪式感,我们的传统将变得越来越浮光掠影,这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年的魅力,还有我们的节日深厚又美好的生命情感和精神传统,这是我最为忧虑的问题。
(作者系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来源:环球日报
编辑:莫愁 提前两三天放假,让人们有心思有时间筹备年味 让“年”的味道代代相传,保持春节的仪式感! 放鞭炮是春节最好的仪式[灵光一闪] 仪式流程,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仪式感,传统文化就会逐渐萎缩消亡,这是令人非常心痛的事情。 以前除夕夜一夜都能听到鞭炮声,高兴,放炮的更高兴,现在静悄悄 中国人的春节,放鞭炮就是仪式感。每家每户都会放上一挂鞭炮,象征着过年了。这就是仪式感。 春节仪式感除了放鞭炮还有祭祖,贴对联、窗花,买鲜花,还有年夜饭。 优秀的传承要有人来担当,而父母就是每一个家庭的传承人!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文化垃圾——比如放炮仗,该丢的就要丢。切记:并不是传统的都是神圣的,要唾弃文化糟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