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元宵晚会幕后 网络作家希行:一周完成故事初稿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2月15日晚,B站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开播。节目以寻找古时元宵灯会大型灯彩鳌山灯为主线,给大家奉上一场戏曲盛宴。当晚,京剧名家孟广禄、王珮瑜,著名唱作人阿兰,中国花滑俱乐部联赛冠军组合陈溪梓与邢珈宁,以及北京歌剧舞剧院《五星出东方》舞者等齐聚,带领观众沉浸式地走进了一个璀璨而温暖的上元之夜。当天,此次晚会故事的剧本创作者、知名网络作家希行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0216/23667c09ae124d978c0895156afad3fe.png
网络作家 希行
网文+晚会跨界融合
“将生活呈现在故事情节中”
据了解,这是B站第一次开办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由起点读书提供独家内容支持,剧本文学内容作者希行创作,以元宵佳节背景,刻画了三个灵动鲜活的主角人物,通过一个“上元夜寻鳌山、阅人间”的故事,串联起精彩纷呈又寓意隽永的节目。创作过程中,希行将戏曲、歌舞、花灯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剧本之中,为观众送上和美与团圆的美好祝福的同时,也让年轻人充分感受传统民俗之雅、传统技艺之美。
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网文写作经验的网络作家,希行为何会接下“上元灯会”晚会故事的创作?“一开始我是有点犹豫,但他们的中秋晚会看得我非常激动,尤其他们对创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很少见,里头的古典舞、兵器鼓舞我特别喜欢。我女儿也鼓励我来参加,我觉得挺荣幸的。”早在2021年11月中旬,希行就与项目团队沟通了初步的故事方向,“一周后,完成了故事的初稿,后面针对故事内容经进行了两轮调整;之后晚会的编剧团队根据故事和台词改编成了剧本,我再次对具体对台词进行了润色,大概在去年12月下旬整个剧本定稿。”
一个月就顺利完成了晚会故事的创作、打磨,源于希行数年国风题材创作的丰富经验,有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她,为晚会增添了极富传统韵味的故事性与艺术性,促成了兼具立体感和沉浸感的观看体验,更是一次不同文化形式跨界碰撞与融合的全新尝试。“其实戏曲、歌舞、花灯等传统文化元素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就在身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能体现,戏剧来源于生活,节日则是为生活而庆贺。所以这些元素构成了生活,将生活呈现在故事情节中就完美结合起来了。”希行说。
展开全文 说起来容易,为了顺利完成这个故事,希行查阅了很多与元宵节相关的资料书籍。“天南海北、千年以前到现在,大家都在过同一个节日,但因为地域,气候,以及饮食的差异,所以在食物和庆贺祈福的方式上有很多不同。”关于上元灯会,她个人最喜欢的意境,莫过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以在创作时,她也希望为观众呈现一个团圆、欢乐的《上元千灯会》——“人间宛如琉璃世界,璀璨,明亮,美丽。”
挑战短篇故事创作
贴近年轻受众的感受
希行承认,首次创作短篇故事,她遇到了不小的挑战。“这次晚会故事的创作有两个难点,一方面这次的剧本故事比较短,对场景刻画和故事线描写要求比较高,在短短的字数里面,要把美轮美奂的场景和灵动鲜活的人物勾画出来;另一方面,虽然演绎出来的故事是历史架空的背景,但其中的服饰、环境、习俗、文化等元素主要是参考了明朝。
在希行看来,明朝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所以其中涉及到很多当时的元宵节民俗、传统文化等史料史实都需要有准确的依据。比如关于‘鳌山’、花灯、戏曲的资料等,我去查了很多资料书籍。另外,因为故事的呈现形式与小说有很大不同,在写作的时候,还需要把重心放在对话上,用精练又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以及引导故事发展。”
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冲突感,让年轻人更有代入感,希行在角色人设上也做了许多细节设置。“比如用一个小女孩和一个从走马灯中走出来的小灯神的设定,希望能带给整个故事更多的奇幻与神秘的色彩。故事从‘灯神小姐姐从灯里跑出来,带小女孩一起追寻幸福’开始,到‘灯神回到走马灯,璀璨灯火如人间’”结束,中间穿插融入一些小桥段、小互动,比如‘男孩逗趣抢女孩的走马灯’、‘女孩嗔怪想抓男孩的面具’等,来凸显少男少女之间的可爱玩笑,贴近年轻受众的感受,引起大家的共鸣。”
除了写故事,希行还在节目里扮演起点书摊的摊主,与自己笔下的人物互动。“其实我扮演这个摊主相当于一个小彩蛋,起到引导主角去鳌山的指路人的作用。”希行说,“第一次和我创造的世界,人物这么接近,以前都是旁观者,甚至作为这个世界的主人高高在上,但这一次我成了其中一员,感觉对笔下的人物和世界更有感情了。”
受访者供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