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不孤 发表于 2022-2-19 13:46:04

《终极笔记》《御赐小仵作》两连爆,这家公司凭的是什么

作者| 阿Po  “我们做创作这个行业,如果把项目当生意去做,可能它是对的,只是说不太符合灵河文化的调性,我还是希望大家把创作这件事当做兴趣去做。”
  2014年,一部当时畅销小说《死亡通知单》改编的悬疑网剧《暗黑者》,将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的白一骢带上互联网影视的“牌桌”,至今八年,每年依然或多或少凭借一部或者几部作品,在行业中刷到“存在感”,这样的活力甚至是一些绝对的头部公司都未曾有过。
  
  2021年,一部跨年档的《终极笔记》与一部轻体量作品《御赐小仵作》,让“灵河文化” 再次在行业内出尽风头。
  前者成为近些年来同IP系列中口碑最高且最受原著粉认可的作品,后者则在茫茫大剧中异军突起,成为年度第一黑马剧。两部作品皆以豆瓣评分人数超过20万人跻身“出圈剧”行列,双双破8的分数被视为国产剧中的佼佼者。
  
  作为灵河文化的“老大”,白一骢是编剧出身,也是难得的真正自己搞创作,后来爬上制片人、出品人高位的从业者,他似乎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影视创作”的核心不止是一门“生意”这么简单。
  “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创新,让创作这件事变得更有意思。”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两部爆款
  要说在《终极笔记》和《御赐小仵作》“爆”之前,对这两个项目有怎样的预测?白一骢直言,“前期对品控的预测还是非常有把握的,不过播放成绩包括出圈程度,的确没有非常乐观。”
  所谓一个项目的“爆相”,流量演员和大演员的参与向来都很重要,但这两部剧都没有,甚至《御赐小仵作》的主演在剧播之前近乎“查无此人”,这与灵河文化过往用到许多耳熟能详的演员做法不太一样。
  “我们以前的确用过不少大演员,但统一的特点是,我们会在他们变贵之前先用,所以演员成本的配比一直都控制得很好。不过《终极笔记》和《御赐小仵作》的确相比其他项目来说,演员成本的占比会更低一些。”
  
  这两个项目的契机对灵河文化来说各有因由,最后又都促成了很好的结果,是标准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白一骢自认做项目,理性之外还有感性,《终极笔记》对他与灵河文化来最大的起因就是情怀,这源自于他们与《盗墓笔记》系列颇深的渊源。从2015年打破平台会员拉新记录的《盗墓笔记》第一部和第二部,到前传《老九门》及其番外电影,和后传《沙海》,全部都由灵河文化的团队制作。
  然而影视剧通常也是遗憾艺术,在过往这一IP系列项目中因为非独立操盘留下的遗憾,白一骢希望可以在《终极笔记》中弥补上。
  
  不就遗憾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内容上尽量把名场面和经典情节呈现出来,并且为了呈现好,尽量采用实景拍摄。确定实景拍摄就意味着拍摄周期变长、拍摄难度加大,也决定演员选择方面只能用可以完全配合现有档期的人选。
  “当时我跟小晞(曾舜晞)聊完觉得他当下的状态挺合适的,当然我也忽悠了他一下,说可以带他去游览大好河山,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上山下水这么惨。(笑)”
  
  拍摄中历经了煎熬,最终效果也与预期一致,好剧已经成型。
  但要说到《御赐小仵作》,“是真的预算不多。”
  这个故事原本不是白一骢个人喜好番位内的题材,但既然决定要做,也不能潦草打发。开发初期遇上拍惯了传统正剧、想尝试互联网作品的楼健导演,楼健权当是个不错的契机和挑战,即使预算不高,也很爽快接下了。
  
  恰逢2018年遇上行业整体价格调整,立项之后的筹备期又再“大刀”了一次预算。可是场景方面还会牵扯到很多皇宫、王府、监狱的置景搭建,又不得不花钱,最后只能“委屈”演员跟着吃苦拍摄。
  “我个人还挺直男的,楼健导演也是大直男,我们都不太懂现在所谓的‘甜宠’,很害怕会拍成亲亲抱抱举高高的很肉麻的东西,也很怕画面滤镜整得粉嘟嘟、亮晶晶的。还好大家意见一致,用了注重逻辑的叙事,拍摄的光影也用了很有层次感的。”
  面对《御赐小仵作》这个项目,白一骢承认其中有太多偶然的成分。一来公司从2019年开始有了以女性制片人带队的项目开发团队,是以制片人韩冰对整个项目有了比较稳健的把控,二来与楼健导演的一拍即合为整部剧的气质打上了“小正大”的标签。
  
  最初的目的并非是爆款,而是“正常做出一部品质不错的小剧”,能正常播出收回成本,没想到大家发现这部“小剧”看着还不错,甚至都愿意去捧场,和《终极笔记》一样,都是意料之外更好的结果。
  “生意经”与“工业化”
  “以前大剧播不好是新鲜事,现在大剧播不好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现在观众似乎都很期待在一个A级或者B级剧里走出一个爆款来。所以我们的追求是什么?是卖出一个大剧,还是播出一个好剧?”
  在影视剧市场奋战多年,白一骢已经欣然接受创作本身是一件有起伏的事情。
  《终极笔记》和《御赐小仵作》都不是盈利项目,播出期被网友一边“自来水式”自发安利,一边“吐槽”片方不做宣传,事实上不盈利的项目再拨款宣传就是“亏上加亏”。
  
  “播的好的戏未必能赚钱,有很多戏看上去播的不好,背后的公司反而赚钱了,这种情况还挺常见。”
  好在灵河文化一直奉行流程化作业,如今已经实现了“半工业化流程”,可以保证每个项目的收益,在此基础上,白一骢也好,带队的制片人韩冰、蔡佳也好,都有了去根据个人喜好兴趣做项目的发挥空间。
  “我们主要的热情都还在创作本身,而不是要赚多少钱这件事上。”
  为什么两个爆款在播出前的品控方面有十足信心,白一骢认为这两个项目从创作过程来说,都是基于灵河文化目前运作的项目标准流程,流程已经相对完善并形成系统。
  
  首先是灵河文化内部不分部门工种,任何人发掘了有意思的小说、故事或者新闻,都可以录入进系统中,系统会进行一个随机初筛,也就是随机分配到一些部门进行抽检;如果得到推荐,则进入下一个步骤,由责编组做出细致的评估;接下来策划与制片人会认真考量这个选题如何实现拍摄、可以影视化成怎样的风格;然后制片人团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项目,最终完成案头内容,开始与平台沟通。
  “当这一套创作流程稳定了,品质上不太会出现比较大的逆变,那接下来就可以给这个流程做更多细化,也就是更细的颗粒度。”
  如何细化?从前端开始,为一切筹拍工作做足准备。比如《终极笔记》前期在文本创作和采景方面耗时一年,《御赐小仵作》或者正在制作中的《三体》同样是前期时长占比更高。
  
  “前期的筹备工作并非立竿见影,但这块儿你做得更扎实更精细之后,它对于最终制作和未来成品效果的确会有一些无法直接计算的成果。”
  简而言之,创作段准备越充足,制作成功率越高。
  不过与此同时,对于合作的导演以及制作团队的要求就会比以往更多,至少需要提前更多时间投入进项目中,去完成一项集体创作。
  保持创新,不下“牌桌”
  集体创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灵河文化有自己培养的编剧和签约的导演,就是希望在适当的项目中,可以有更多共同的前期筹备机会。
  当下大环境中的影视制作链条里,一定存在了一部分机制上的问题,如果是优秀的编剧和优秀的制片人,应该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可是如果编剧闭门造车、制片人无法解决问题,双方就很容易形成对立。
  
  编剧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按照自己想象而不考虑实际拍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每一个项目在开机之前都有“合场”“并景”的过程,加之编剧准入门槛渐低,当很多项目在不断更换写的不行的编剧过程中耗时耗钱,制片人对编剧的信赖度也会降低。同时有很多制片人因为非技术工种出身,而在操盘过程中把控不足。
  “这样的行业乱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问题的本质,是做一个优质项目,到底要相信图纸还是相信施工?很显然,两者缺其一都不可。
  灵河文化致力于半工业化流程,就像用CAD建模代替人工手绘图纸,从而提高其精确度、减小公差值。
  
  为何不是全工业化流程?
  白一骢坚持,任何一个项目起点的“选题”都不应该是一个群体事件,如果大家都能看见都说好,或许它好也好得很平庸,所以灵河文化更乐于去挖掘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是以从2019年开始,原本的分配项目制度变为了制片人团队自主认领,对于制片人来说,自己喜欢的项目会做得更加投入。
  “其实用这种方式来选择,公司角度来说也放弃过不少外界所说有‘爆相’的大热项目。那些选题火过,我们也做过相似的东西,但现在看来重复了,不好玩了,想做点有意思的。”
  听起来挺任性,可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重复一种劳动,始终会疲累,所以更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每一次的开机仪式上白一骢总会说,“我们人生经常要浪费一些时间,那么拍戏对我来说,就是几百人在一起共同‘浪费’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一定要这样,能不能让这几个月别过得这么无聊?”
  如今白一骢已经可以更多地放手制片人团队自主操盘项目,灵河文化主要由韩冰与蔡佳两位女性制片人领队。两人在题材喜好上并没有特别偏向,都属于不设限型制片人。
  曾有过《老九门》《暗黑者》《S.C.I.谜案集》《御赐小仵作》等作品的韩冰,致力于对制片流程进行再梳理再管理,在流程上加强执行力,确保项目都是正常品质的输出;而曾参与过《老九门》《沙海》《北灵少年志之大主宰》《终极笔记》等作品的蔡佳,则是创作型制片人,对项目的品控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
  

  灵河文化为2022年储备了古装IP剧《紫川》以及科幻项目《三体》。以白一骢的话说,“只要确保灵河储备的作品池里,有能够保持公司良好前进状态的作品,我们就有机会一直留在这个‘牌桌’之上。”


本文原发:娱乐独角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终极笔记》《御赐小仵作》两连爆,这家公司凭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