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的“发疯文学”,究竟是谁在“发疯”?
近日,以“林黛玉式发疯聊天”为代表的“发疯文学”再次踏入公众视野,掀起一阵互联网的“文艺复兴”。本文从此类现象出发,与读者共同探讨“发疯文学”备受追捧的因与果,及其背后所代表大众的内容诉求,得出此类现象流行的本质。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阅读分享~近日,以“林黛玉式发疯聊天”为代表的“发疯文学”再次踏入公众视野,掀起一阵互联网的“文艺复兴”。本文从此类现象出发,与读者共同探讨“发疯文学”备受追捧的因与果,及其背后所代表大众的内容诉求,得出此类现象流行的本质。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阅读分享~
舆论场里,上一次热搜并不是难事,不过要想让网友们“疯”式的自嗨起来,倒真需要点独特的内容!最近林妹妹又火了,1.3亿阅读量和5.3万讨论者把#林黛玉发疯文学#推上了微博热搜;同样在抖音里 #男版林黛玉发疯文学文案、#林黛玉发疯文学、#林黛玉发疯语录、#林黛玉发疯式聊天 等话题,也是彻底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与模仿欲望!
什么是“林黛玉发疯文学”?简单一句话就是:以林黛玉的方式说话的文学。比如:这怕不是又被哪位妹妹缠住了,竟如此不理人了;再比如: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展开全文 不过是用些娇嗔的语气,说些可爱的文字,表示些逗趣的情愫,但是为什么林黛玉式文字被冠以“发疯文学”,热搜背后究竟又在表达着什么样的内容诉求呢?
一、“疯”上热搜,究竟是谁之“功”
从“林黛玉发疯文学”的字面来看,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发疯”二字,它与林黛玉的“温婉”、“娇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效果带来的独特感和吸引性,极其容易在互联网的舆论土壤里发芽、疯长和壮大。正是“林黛玉发疯文学”自带的新奇感和反差特质,不断吸引着网友的关注与参与,最终被登上微博热搜。
在#林黛玉发疯文学#的话题里,我们看到许多人在围观、转发、学习林黛玉发疯语录;我们也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无数网友们情景再现式的模仿秀。不失违和感的内容创作,天然的文字艺术魅力,让“林黛玉发疯文学”彻底“疯”上了热搜,或许这也是林黛玉式网络文字的重要功劳。
图片来源微博
不过在网友们的模仿视频中,我们也发现了“林黛玉发疯文学”能上热搜的另外一个因素:它在迎合或满足年轻网友们的新需求,试想用最温柔的语气,说着最有心的话,试想又有谁会和“娇嗔的你”一般见识呢。
图片来源抖音@奇迹软软
比如@奇迹软软 的短视频里,碰到自己的闺蜜突然用林黛玉发疯文学跟自己说话,试想一下自己如果面对一位会撒娇小妹妹,或许也只会生出一种无奈而高兴的顺从感;又比如@大发没情绪 一样,用林黛玉发疯文学跟领导说话时,虽有些直白,却又不失逗趣,领导面对如此娇嗔可爱的你,又怎么会怒起来呢。
虽说短视频里的故事,多是艺术创作呈现出来的效果,或许只是为了逗粉丝和网友们会心一笑。不过在“林黛玉发疯文学”的互动话题和视频模仿秀里,我们也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宣泄与表达方式。
当下的社会或职场环境,让许多人变得谨言慎行,当我们用这种“林黛玉发疯文学”式的语气与人沟通,虽然会被冠以“阴阳怪气”,或许也是一件救命法宝,让人与人之间沟通变得更加好玩与融洽。
任何一个网络新词、热词,以及网友们的集体行为兴趣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基因,“林黛玉发疯文学”也一样。这几个字的内容价值,和网友的文化兴趣背后,只不过又是一次源于“梗文化”的互联网文学狂欢。但是在网友对“林黛玉发疯文学”的热捧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一次集体的“发疯行为”呢?
二、如此玩梗,究竟是谁在“发疯”
在互联网文学世界里,“梗文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每次的年度热词盘点,总会被网友拿来作为判断自己是否与互联网保持高亲密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你记得的热梗有哪些?比如大家熟知的“YYDS”、“绝绝子”、“拿去吧你”、“凡尔赛”等等,在每一次新互联网文学现象出现背后,它们都在不断丰富着我们在网络世界里的文化趣味,也在记录和见证着我们在网络世界里的文化创造力。
图源:B站-银河呼唤Pro视频截图
从互联网文学的价值来看,“林黛玉发疯文学”的火爆,也是我们在互联网语境下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全新认知。网友们对“梗文化”的热衷与喜爱,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情愫?从林黛玉式的“发疯文学”,我们或许会问自己:真正令大家“发疯”的,是大家的文化审美趣味,还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网友们的这一次“发疯”现象背后,是1.2亿的话题阅读者,以及无数“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模仿者。这种高热度的内容关注,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内容趣味,成为网友们“释放自我”的表达方式。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这种趣味,“林黛玉发疯文学”产生的背后,代表着怎样的文化趣味,传递出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互联网文学的爆梗和出圈,多数来源于年轻人的网络世界。在互联网文学的世界里,从“佛系”、“躺平”、再到“发疯”,年轻网友们的文化情绪在被点燃,从“自我式”的独享体验,再到“群体式”的文化共鸣,他们已经习惯于从不同的文化基因里寻找自我归属感的代名词。不得不说的是: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年轻人,正在通过这种“林黛玉发疯文学”的表达形式,展现出对内容的全新需求。
通过“林黛玉发疯文学”,网友们在行为上找到了表达自我的形式。不过从意识层面看网友对内容世界的新诉求,这或许是他们对内容创作的一种新需求,也或许是一种内容消费世界里的“病态意识”。一方面,当正常的沟通方式不被认可或接受,“林黛玉发疯文学”式的表达形式,也是大家对现实妥协的一种吐槽与表达。
另一方面,当大家用娱乐大众的态度,一次次的消费着“林黛玉”这个文化符号,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出现“天下只识林怼怼,无人再识林黛玉”的窘境,毕竟从早些年文学圈对“林黛玉”文学形象的挖掘与辩论,到如今形成通过替换主语进行复制粘贴的十几条语录,不知道这是文化的创新,还是文化的迷失。
无论如何,互联网文学里的下一个“新梗”还会出现,对于“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正面认知和理解,更多是一种新的内容创作形式,一种新的文字表达形式。林黛玉式的“发疯”行为,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疯”,透过这种互联网文学形式,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网络语境下,或许是一种更加委婉、得体的“调侃式”的自我情绪表达。
三、内容世界里,“文字”如何惊艳
其实“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惊艳之处,不只是文字内容自带的反差美,还有在社会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和谐之类,比如借助林黛玉这种带有艺术范儿的语言表达,与外界更好的相处。如此看到“林黛玉发疯文学”登上热搜这件事,不得不为这些惊艳的文字内容点赞。
我们知道:在内容世界里,能够打动网友们,并引发他们的集体“发疯”行为,绝不是这几个惊艳的文字,更重要的是那些直抵他们内心审处的需求洞察。
毋庸置疑的是:每一个互联网文学热词背后都是一种情绪和态度的表达,“林黛玉发疯文学”是这样。“凡尔赛文学”也是这样,央视名嘴们“谁还不是第一”的高级凡尔赛现场,可谓是欢乐多多,偶来来段凡尔赛式的文字,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增进情感交流,也是不错的选择与体验。
试想当对象、闺蜜消息回复不及时,来上一句“终究是熬到了下班时间也等不到哥哥的一句消息,怕不是哥哥又要加班了?留妹妹独自一人暗自伤神。”又有多少人会抵挡住这种欲语还休的问候。
借助“林黛玉式的情感表达”,说出自己的心声。“林黛玉发疯文学”之所以惊艳,就让网友们这种人物形象与内容表达的契合度,也是让网友感到自然,内容不违和。如此看来,“发疯”的行为不只是外在的表现,“林黛玉发疯文学”所引发的大家讨论与模仿,或许实在我们对内容新血液的渴求,试想生活没有了如此惊艳的文字来点缀,将是多么的无趣。
文字内容的惊艳,不只是“林黛玉发疯文学”,还有@邱奇遇“文字式Vlog”里的另一种文字美。作为开年走红的视频博主,靠着诗意化的文案,将文字魅力玩到极致的操作,成为新晋网红,诗意的文案,搭配上温暖而干净的男性嗓音,颇具治愈色彩,在鱼龙混杂的短视频海洋里,邱奇遇仿佛一股人间清流。
极致的文字表达到底有多惊艳?林黛玉的娇嗔文字,成为许多人“发疯”的源头;@邱奇遇的诗意表达,带给我们更多的生活情感体验……内容世界里的互联网文学或许就是这样,如昙花般绚烂,每一次的出圈现象,让我们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对内容创作有了更新的认知。
作为一种文字艺术和情感表达的形式,正是这许多个“林黛玉发疯文学”,将文字玩出“高级感”,让内容变得更加惊艳和有趣。
总之,在“林黛玉发疯文学”里,我们不仅享受了独特的文化趣味,也通过释放自我,实现与外界的和解。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通过自己的审美情趣,将“林黛玉发疯文学”送上热搜的举动,不过是我们在这种“疯”文化与行为里,不断去获得文化趣味,寻找内容创作与体验乐趣与价值。
此刻的“疯”或许是一种褒义的描述,对于“林黛玉发疯文学”,还会有更多的网友参与其中,模仿与追捧,让“疯”不止,也会乐趣无穷。不过对于互联网文学里的“疯”行为,或许可以来的更猛烈些,无论是“假疯”还是“真疯”,巧妙的文字艺术创作把控,让“疯”的行为做的“雅而不俗”,或许不仅是文字的最大魅力,也可以让每位身处内容世界的我们取得最大的收获。
作者:五木;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Brp07tqw-0XsVWme2UzyQ
本文由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