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梅花 苏轼
怀古念旧,从本质上说,是因为在这些古事古物中寄托有自己独特的情思,听到一首老歌,翻起一张旧照片,很容易就会将思维带回到当日,或者思念那时同行之人,或者缅怀过去可爱的自己,所以睹物常常思人。可以将过去的记忆留下来,是一种幸运,能够在午后的闲暇时光中重新慢慢打开是一种幸福。是否还记得最珍贵的那段过去,被尘封在哪一份回忆? 晚年的苏轼孤独一人,常常会因无意中看到的景物,想起逝者的影子。且看他是如何诉说。 绍圣三年,苏轼时年六十岁。一日途经湿热的山林时,见到瘴疠环绕的中心生长着几株梅花,丝毫不畏惧瘴气的侵袭。苏轼初见时颇为惊讶,但仔细看过后,也就不觉奇怪,梅花生有冰雪般的肌体,这是神仙一样的风致。看那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不正是海仙常常派遣来去花丛中探望的使者吗。 天然的素颜根本不屑于用铅粉妆饰,这就是梅花的品质,也是苏轼死去的歌妓朝云的写照,朝云生前即使卸妆,仍是红唇粉面,梅花花瓣即使凋零,还有梅叶泛红,只可惜现在,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朝云离去变成空无,再也不会梦到梅花,如同王昌龄梦到梨花那样。 西江月 梅花宋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的这首《西江月》是一首借景抒怀的悼亡词,全词空灵蕴藉,意境深远,留有足够的遐想空间。对于故人与景物之间,必须能找到巧妙的共通点,也正是苏轼所怀念的朝云的品质。很显然,从词中可以看出,苏轼将朝云身上的外在以及内在,都很好的赋予给梅花,而这些,也正是梅花所具有的最鲜明的品格。如此看来,词中既是以人拟花,又是以花拟人,二者神韵相当,若合符节。 在全词末尾,“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才是苏轼最想抒发的情感,自己身如不系之舟,而故人已故,再回望时终究有遗憾,不过苏轼深知,世事之中从来就没有圆满,既然已成过去,就需好好告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