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来高去的高人 发表于 2022-8-29 17:08:51

网文独家|瞬间倾城、安以陌:如何完成从网络作家到影视编剧的角色转换

作者:中国作家网




作者简介
瞬间倾城,网络作家、编剧。代表作:小说《未央沉浮》(已改编成电视剧《美人心计》)《囚宫》《烟火阑珊》《当糟糠遇上黑涩会》等,电视剧《乱世佳人》《烽火佳人》《守护丽人》《第九个寡妇》《凰权》《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等。
安以陌,网络作家、编剧。代表作:小说《陌上云暮迟迟归》等,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2019年版)《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图书作品被搬上荧幕,影视与文学不断通过改编融合,很多创作者同时身负作家与编剧的双重身份,在笔墨与光影之间游走。我们有幸在 IP改编繁荣初期,完成了从作者到编剧的角色转换,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与心得,与其他想成为编剧,或者已经成为编剧的同行们探讨、共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W8sVnCfIQtx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127384&x-signature=wtjbytTNyxJC1HLSPe%2B75nb8Hh4%3D


剧本与小说的不同


在最初成为影视编剧的时候,我们也遇到过瓶颈。彼时我们对剧作技巧有些粗浅的了解,比如大家常提到的小说里有大量内心独白,以侧写和形容词来助读者去理解故事和角色。但剧本没有这样的空间,它更需要的是镜头语言。
最开始我们也很天真地以为,做编剧就是写一本“没有心理描写、不做修辞、纯粹靠动作和对白推进”的“小说”。直到真正走入这一行,亲身参与到一个又一个剧作项目之中时,我们才发现自己轻视了编剧这个行业,过于想当然,也过于浅薄了。
剧本与小说有一脉相通之处,两者都是通过文字来讲故事,都是通过情节来立人物。但又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小说好比画作,作者可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来创作,如同宫崎骏笔下的海上列车,空中之城。阅读感是小说创作的第一追求,也便是我们通俗说的“好看”。小说面向的受众是读者,没有中间环节,所见即所得,因此评判是否“好看”,更由读者内心主观判定;但是剧本更像设计图纸,其面对的受众并不是观众,而是剧组工作人员,它更像是本施工手册,给导演、演员、场景、道具、剪辑提供施工指南,在完成戏剧创作的基础上,更要兼顾指导与定调。因而,“好看”并不是剧本创作的第一标准,对于剧本来说,“可操作性”远比“阅读感”更加重要。
在文学作品改编过程中,编剧的任务是重新解构小说,将作家笔下恢弘奇诡的“空中之城”,拆解为一砖一瓦。其过程好比建筑师要还原画家画中的楼阁,则必须去研究力学结构再重建框架,从而还原和建造出那画中楼阁一般。这两者之间,无所谓高低,只是两种不同的工种。而要完成作者与编剧的角色转换,就必须在创作习惯和技巧上,改变自己。
从文学作者转为剧作者,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的是编剧的技术要求。在很多高校,有中文系,但没有作家专业,因为作家不是靠理论培训出来的。但高校中是有编剧专业的,有些学校专业名称是影视编剧,有些学校则是戏剧文学,影视文学之类。所以编剧更像影视创作中的技术工种,它有理工类专业的特征,是可以系统、规律性地进行技术总结和学习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编剧行业不需要艺术性,只不过它有专业性和技术熟练度的从业门槛,这些技术可以买书自学,可以进高校进修,也可以跟着有经验的成熟编剧学习,又或者通过直接参与实践项目,自己慢慢领悟。






转型“阵痛”


我们最初进入影视行业,是因为小说创作能力被认可,但在剧本创作的时候,又因为小说的创作思维被质疑。我们希望其他同行不必像我们当初般碰壁和走弯路,所以分享些经验。如果想成为编剧的话,可以提前去学习编剧专业技巧,这样在项目中会少些挫折和反复。
这些年,我们看到很多同行从作家成功转型为职业编剧。也看到很多同行,他们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在小说创作领域有不俗的成就,最终却没有坚持在编剧这条路上走下来。我们交流后发现,阻碍他们的不是才华,而是国内影视行业特有的一些“潜规则”。编剧常常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之内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很多文学艺术、技术专业之外的情况。这些,便是创作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了。
小说创作相对自由。创作故事,好看为第一标准,至于是写 30 万字,还是写 40 万字,并不重要,故事的完整性才最重要。但编剧不同。能拍多少集数,能播多少集数,都并非编剧能自主决定。我们需要根据影视公司、平台、以及审查部门的要求随时地调整集数,在剧情内容框架固定的情况下,集数调整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架构,重新编改,如果是在拍摄完成的情况下,则意味着要在现有剧情下取舍和删减,而这一定会牺牲剧情的完整度和精彩度。
我们从业多年,遇到过因为集数限制,现场需要删减剧本的情况,也遇到过因为演员档期协调问题,部分戏拍了,部分戏没法拍,导致成片并不连贯的情况,还遇到过全剧拍不完,删减剧本重编大结局的情况。而这些都只能通过编剧修改台词来补充未能呈现的剧情,或者通过剪辑老师的后期努力来完善剧情的连贯度。因此,必然也是有遗憾的,也会被吐槽的。
作家为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是要为作品质量不断地去强求去追求新高度,而编剧大部分时间都可能在为能够完成作品,放下执念与坚持,去中和,去妥协,去牺牲。这两种孑然不同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要求,也是大部分作家最终放弃编剧行业的原因。他们珍爱作品,不愿受到拘束,以至于无法接受妥协与退让。而编剧行业的俗语则是“项目求成不求全”,因为项目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是全剧组的心血,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坚持,而去放弃全组人的工作。哪怕最终无法呈现出最好的故事效果,哪怕可能要被观众否定和质疑,但如果这是作品能走向荧幕必须要做的妥协,编剧也只能忍痛去接受。正是作者这种不妥协的精神,才造就了小说作品独一无二的风骨,每个爱作品的读者,爱的就是这份与众不同。但目前国内编剧只是影视创作众多环节中的一个岗位,更像是个“打工人”。编剧不能只对自己交代,甚至不能只对观众负责,还需要对平台负责,对甲方负责,对全组同事的心血负责,“妥协”便成为编剧被迫尊重的职业道德。
我们从业多年,作品有被观众认可的,也有被观众否定的。但在创作之初,我们所合作的所有团队,从没有一家制作公司奔着要做烂片,要圈快钱去要求编剧创作。相反,大家都想做出好作品,做出被观众认可的作品。但是一个剧本创作周期,从大纲创意设定到拍摄完成的两三年里,会接到各种意见。有影视公司策划、责任编辑的意见,有制片人、运营的意见,有平台审稿团队的意见,有营销推广团队的意见。甚至每去谈一个演员,可能就会有一版新的意见,每去谈一个导演,又会有一版新的意见。即便是拍摄完成,后期还有审查部门的意见。而这些修改意见,有些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悖的。给剧本提意见的人,年龄、性别、阅历各有不同,审美自然也各有不同。试想我们每天朝夕相处的亲人朋友,你父母,你的配偶,你的孩子,兄弟姐妹,同学,爱看的电视剧都未必趋同,那这些递交到编剧手中,要求编剧配合修改的剧本意见又如何一致呢?






一荣俱荣,相互成就
创作,本没有对错。就像人无法评价是川菜的辣是对的,还是江浙的甜是对的一般,只是口味不同,哪有对错之分。但所有意见,又都是编剧必须去配合执行修改的。因为只有完成了这些修改,项目才可以继续推进,这部影视剧才有可能被拍摄播出。编剧如果任性放弃,就是放弃所有人的心血。所以反复拉扯的过程,编剧煎熬又痛苦,但却又不得不咬牙坚持。
讲个有趣又真实的案例,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古代宫廷项目,接到的修改意见,有要求走《甄嬛传》路子,加强宫斗和爽感;有要求按照《陆贞传奇》风格,增加极致浪漫爱情;还有要求做《大长今》,增强女性励志传奇。看过这三部剧的观众都知道这三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但确实每部都是爆款。可要求编剧一部剧同时具备三者气质,再能干的编剧也只能说一句“臣妾做不到”了。
常常,为能够同时让一部作品具备这么多剧的“气质”,编剧只能一稿一稿地修改,变成大杂糅的春晚风,遭到各方吐槽。而在这样的“磨合”中,一部作品修改七八稿甚至十几稿和几十稿都不罕见。有些作品呈现后常常被质疑魔改,但其实在这样一轮一轮修改意见去颠覆修改时,编剧连自己的剧本初稿都保不住,又谈何保住原著呢?
记得有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亲自担当编剧来修改自己的作品,播出时候遇到很多非议,观众质问她为何要“魔改”自己的小说。她曾经发表过长微博来解释小说作品内容不足以支撑 40集剧本体量,所以不得不增加主角波折。但读者依然无法接受,认为她是在“恰烂钱”,我们看到她的自白后却十分理解且心疼。目前国内作者,大多不能在改编影视剧的创作中掌握话语权,而亲笔将自己的作品改到面目全非,作者所面对的心痛绝不会低于任何一个读者,这也是作者转型编剧过程中,大概率会遭遇的“阵痛”。除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大神级作家外,大部分要完成编剧身份转变的作者,都需要面临这一心理难关。
我们从业这些年,遇到过公司内容创作部门不认可版权部门买来的IP作品,但又不得不拍,所以直接要求编剧必须“魔改”的情况;也遇到过演员觉得作品主视角不在自身,需要改戏才肯谈下合作的情况;也遇到过导演觉得作品风格不是自己擅长的,需要将剧本气质调整到自己舒适区的情况;更有因为现场不合,演员不接受同框拍摄,需要剧本做无逻辑调整的情况。而编剧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项目能够进行下去,让这部作品能够面世。
也正因为坚持作品如此之难,我们才特别感激愿意信任编剧,愿意坚持原著的甲方。此次《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的创作便是如此。制片人面对各方对原著剧情质疑的情况下,还能够去替编剧顶住压力,保护原著内核,而不是简单命令编剧无论任何意见都必须听从,让剧本去讨好所有不同审美的评价者,这是极需要魄力和胆识的。
我们还感激,愿意在创作期间,把编剧当创作者而非执行者来尊重的导演与制作团队。《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导演的参与让我们学到如何对剧作坚持与执着。出身戏剧的他,一遍遍与我们进行剧本围读,共同协商修改、优化剧作内容,而非简单地由他提供呈现要求,编剧来打字执行。能够以平等与尊重的态度来与编剧沟通,更是我们极其感激的。我们也特别感激能够不计较戏份多寡,去从全局尊重作品的演员们。无论主演与配角,无关戏量与番位,他们都只从剧作精彩呈现的角度出发,尽心演绎着。影视,本就是团队创作的艺术。任何一部好作品,都不是导演、演员、编剧或创作团队某个人的功劳,必然是集体共同奔赴的结果。
最后,我们特别感激愿意与编剧沟通,把我们当战友、当伙伴,大家一起去说服创作团队,说服平台,一起保护作品的原著作者关心则乱。原著作者与影视改编编剧,从不是敌对双方。一部好的作品呈现,来自所有人的成全,是大家共同期盼的结果。因为我们也曾是作者,所以特别理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珍惜。我们又转型做了编剧,所以能够体谅编剧在创作中需要做的平衡和妥协。
剧作与小说,本就是一荣俱荣,相互成就的关系。所以我们非常愿意且欢迎作者参与到剧本工作中,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一起取舍。也呼吁更多的编剧多听从原著作者的意见,多与原著作者沟通,影视改编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与瓶颈应该让原著作者们去了解,相信他们也愿意提供更好的改编创意与折中方式,切莫要自己独干蛮行,既伤了剧,也伤了文学作品。




栏目主持:虞婧




END












编辑:刘雅

二审:王杨
三审:陈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文独家|瞬间倾城、安以陌:如何完成从网络作家到影视编剧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