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破脑袋写不出小说?4个步骤,让新手避免踏入创作雷区。
作者:城南同学杜甫——张籍的偶像
据 冯贽 《 云仙散录 》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是大诗人杜甫的铁杆粉丝,十分仰慕杜甫的才气豪情,经常把杜甫的诗一首一首地烧掉,然后在纸灰上加点蜂蜜,每天早上准时吃上三匙。很多人就纳闷了这是什么偏方灵符呀,专治什么呀。
直到有一天,张籍的好友拜访他,一进门就看到张籍在拌灰了,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你这是干什么呀?每天把杜甫的诗抄了烧掉,烧了还有加点蜂蜜吃掉。”张籍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好的诗了。”这话逗得好友哈哈大笑。
看完这则有趣的轶事,自己也莞尔一笑,然而过后一阵低沉,我们既没有杜甫的文学天赋,也没有张籍“仗剑走天涯”南下北漂累积经历的胆魄。
现实更多的是想好好写一本小说,想用热爱的文字叙述内心生活而已,但一下笔就词穷了。总觉得自己缺乏素材,没有现成的创造蓝本,生活经历也很有限,没有当过酒保、出租车司机、空军.....自己只不过曾是一个生活,现在是一个母亲或父亲,做着养家糊口平平淡淡的工作。要是全凭想象力去杜撰从未涉足的领域,必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当然除了上述说到的一些客观条件外,写作最主要的还是你有没有创作的冲动,并且可以转化为持续不断的实践。
小推车奖获得者艾丽斯·马蒂森在她的《写作课》修正了人们对作家特别是新手的偏见,他们常常会犯“每一个作家都是名人”“出版/投稿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对你有意见”“认为自己作品没有出版是因为一文不值”“嫉妒心理希望出本或大卖的作品有缺陷”类似这些误解。其实写作并不是罗曼蒂克,也不是喜剧,而是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有的人全职,有的人兼职,有的作品一直被拒,有的作品虽然过了但是第二个作品也会面临被拒的风险。
所以艾丽斯希望每一个创作者要修改思维的泡泡,找到更精准和舒适的方式描述自己:我们是谁,努力方向是什么,想要什么。如果初衷纯粹点,也许我们能走得远一点,更远一点。
《写作课》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写作创作指南、规则和方法论,而是意在挑出已有实战经验的新手或是半熟手在创作过程的误区,结合艾丽斯的创作经历、学生教学过程的突出事例以及解读36部经典作品,以此提升他们敏感度和审美度。
01.新手误区一:侧重心理活动描写,忽略客观世界
很多新手包括艾丽斯·马蒂森在塑造小说人物的时候都只会思考和感受,小说以人物为活动主线,却甚少人物在客观世界的行为,这样形成本末倒置,难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难以牵引读者情绪的起伏。
比如,有的新手会认为,塑造的这个人物只是众多人物的小龙套,他的行为不能引起主人公的兴趣,但往往小人物也能带动情节的发展,在《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吴聘的死因疑点重重,牵引进了女一、女二、甑糕翁、以及杜明礼一杆人,追查真相的时刻才能有引人入胜拨动人心的情景。
这也就符合艾丽斯说的,叙述的要义就是不进描写内在的状态,还要将它具体化,即在客观世界为内心状态下对应的事物。在书本也举例,一位女性嫉妒朋友使白富美,在现实生活中她也只能动动小心思,并不能做什么;然而在小说刻画里,她可以将嫉妒的情绪转为实际行动,把一件垂涎已久价值连城的古董手镯借来戴戴,再假装不经意间滑,拨开散落的头发,一松手,手镯就落地摔碎了。如此一来既撩拨了读者,也能引起蝴蝶效应。
所以说人物情绪包括孤独、焦虑、高兴、偏见等变化都需要落实到具体事物上,新手可以翻翻自己的作品是否也常常沉迷于内心世界。
02.新手误区二:过于依托现实原型,缺少敢想敢写的思维
我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把生活当做小说创作的唯一素材来源是无可非厚的,但是如果过于依托现实原型,作品往往很容易闯进死胡同,简单来说就是故事并不新颖,情节也显得平淡,细节也经不起琢磨。
就像你写一本小说,故事人物来源于周边亲人朋友,仅仅只是帮人物换了个名字,这样的创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挥想象力为人物设置一些细节,让你从现实中的人物原型里抽离出来,看起来不再像你的某个亲属。我们可以拿《父母爱情》里的江亚菲来说,现实中的原型是据说是编剧刘静,只所以拿捏好江亚菲的性格很大部分是她本人也曾经在部队大院生活过,但并没有局限熟悉的人事物上,所以只有33页的小说,能改编成一部豆瓣高分电视剧。
基于现实原型,又能跳出局限性,就能为故事添光增彩。
另外,若是过于依赖原型,故事主题未免十分明显,此时你看山就是山,看云也是云,都不用猜透过现象看到的是什么本质问题了。写到“爸爸出现”读者马上想到“他就是专门出来伤害我的”。当然在初期创作之初,这个误区是大多数新手必经之路。
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凭空想象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的故事,循序渐进锻炼小说些写作能力。
03.新手误区三:过分怜香惜玉,缺少“虐待才智”
新手的作品有时会应为缺少具体实践而显得单薄无趣,他们潜意识并不想着力制造冲突,甚至认为制造冲突是没有必要的。另外有些新手会认为若是虚构出来的坏事在现实中应验了怎么办,比如说若是小说的姐姐原型现实中的好友,你需要把她写的得了遭遇伤痛、背叛、遗弃或是欺骗,更或是一个伤天害理的人,但你不希望你的好友这样,你的周边朋友不希望看到你写成她这样。
但如果这是写作需要,硬着头皮也得这么做,你要理性思考虚构的苦难并不太可能变成现实的。
此外,我们也要狠下心来,不要看到美女就怜香惜玉,她们只是虚构的,一个好的小说,人物不断犯险、饱经沧桑,故事才好看。现实与虚构界限还需要把握,当一个虚构的虐待狂,才能体现人物的开心和悲伤,并不是你说开心,就能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同理悲伤,低调而被动的悲伤,对事件也没有辅助作用。
想象一下,一罐蜂蜜掉落地上,同时一个婴儿在爬过来,你若是刹住车,抱起婴儿接下就没有什么事故事完结。若是婴儿最终划破手了,父母认为保姆不负责辞退、两人潜藏的婚姻问题浮出水面;保姆没有抱起孩子,是因为男友电话来了,跑出阳台接电话,而电话内容是男友游说自己一起去运毒。这样一想,原来故事还可以有这么多层次,这样精彩。
一旦问题出现,作家应该印制为人物解决问题的冲动,甚至要反过来想如何使之更加严重。
04.“采石场”笔记,让你思绪源源不断
“你需要列故事大纲吗?”这是新手作家基本遇到的问题。对于此问题,作者艾丽斯的答案是否定的。小说大纲逻辑严谨并且步骤精密,会令那些擅长想象虚构的作家无从所属适,对于调动直觉和理性思维是有阻碍的。
但是新手初期如果不写大纲的话,往往多走弯路,扯都扯不回来;那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故事既要有逻辑性又能使人物饱满立体呢?艾丽斯提出一种笔记法——“采石场”笔记法。
所谓“采石场”笔记是指乔治·艾略特在构思《米德尔马歇》的笔记大全,笔记内容包括简短概要的故事情、动作和场景、故事人物的生平履历、人物领域特性所需要的常识与专业的知识以及作者现实生活中的旅行、访客、写作感想、所读其他作品的名称和感悟。
比如在《米德尔马歇》的构思笔记里,有作者乔治心情随记,面对低落情绪记录后,他还会时不时写点鼓励自己的话,以激励自己坚持创作;或者是记录自己反其道的新手法,并且效果还不错;笔记记下的是作者本人的情绪起伏,然而按在小说里就变成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另外,就算在做“采石场”笔记,也需要在动笔之前调查研究和扩展阅读,这能在不属于你的专业领域显得大胆却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不至于误导他人;也能帮你在写有专业特长的人物时,能对该领域了解深入全面,就越能轻松地构思出人物的喜怒哀乐。
简单来说,既然无法判断哪些素材值得保留,也不知道该如何呈现所选取的素材,那就先努力构思,想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再思考权衡,最后做出取舍。
因此,艾丽斯建议,“采石场”笔记绝对是可以借鉴的方法,一个处于变化,极具灵活的故事大纲,让你在里面源源不断找到可用之才。
最后借用《写作课》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通过学习是不是真的能获得写作能力?对此大家往往心怀质疑。他们认为那些有写作冲动、并通过自行修悟就能获得写作技能的人才是真正的作家。
但在我认识的作家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学习中多多少少获得了一些写作要以,不管是上写作课、参与写作小组,还是看书评、看指导书。这样的学习即便无法面面俱到地帮助你完成接下来的每一步,但最起码让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开始”
要相信,你所努力的并不会被辜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