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2-10-14 10:36:53

当“读书博主”成为一种职业:关注点还应回归阅读本身



“做读书博主五个月收入过万”“读书博主的涨粉干货”“6种读书变现法”……最近,读书博主作为一种“职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根据《北京晚报》的调查,读书博主盈利的方式主要包括接书评、接广告、卖书卖课、直播分佣等。更有一些“读书博主”,会在积累了一定粉丝量之后开始推销天价付费课程,观众稍不注意就会掉进“读书的陷阱”。

“读书博主”被推向公众视野的背后,是平台机制和博主们追逐流量心态的共同作用。据一位作家兼博主介绍,只要更新频率够高、文案能准确地抓住热点词,笔记就能很快地被平台识别和分发,被更多网友看到。也正是基于此,这些“读书博主”写出的文案看起来千篇一律——每一本书都“催人泪下”“醍醐灌顶”“通宵看完”,内容抄袭的问题也频频出现。这不由得令人质疑:博主们真的读完了自己推荐的书吗?这些内容真的是高质量的吗?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 101.12分钟,而花在图书上的时间只有21.05分钟。读书博主依托网络平台,写书评、拆书稿,让人们有了更多读书的选择,却也让人们不再“读书”。毕竟,在现实中读一本只有9万字的《活着》的时间,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足以把四大名著从头到尾“读”完三遍。这些读者们或许抱着揠苗助长的心态,或许被群体焦虑追逐,点进“读书博主”的推文,匆匆记住书中几个要点,给自己立起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设,关闭手机后就不会再翻开真正的书。

不过,市场背后必然是相对应的需求,“读书博主”的火热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众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渴望。而对良好阅读氛围的需求,并不代表着就要去批判作为职业的读书博主。说白了,读书博主本身和其他领域的内容创作者无异,利用平台规则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的想法也无可厚非。

因而,即使“读书博主”的推文存在同质化、快餐式等问题,对于那些有阅读欲望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读者,读书博主们介绍的内容梗概确确实实提供了阅读方向的参考。哪怕一些粉丝最开始只是被精修的照片打动,最后却意外地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旁观者们又何必去追问他们阅读的起点呢?

更不必说,读书博主们在相当程度上盘活了阅读市场,依托社交媒体平台扩大了纸质书的受众面,纾解了出版社的“流量困境”。因此,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我们大可不必对读书博主这一职业抱有太大的敌意。

平台当然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严格监管,杜绝抄袭行为的发生,及时处理扰乱市场的行为,改进平台的推荐机制。这既是对用户负责,也能改善内容创作者的生存土壤。但归根到底,即使是内容再优质的读书博主,也无法取代阅读这个过程。读者们只要真正地读完一本书,对书籍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也会对“读书博主”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提升内容创作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或许借着这一讨论,无论是读书博主还是读者本人,都应该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思考自己阅读的初心。

张尔冬丨媒体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读书博主”成为一种职业:关注点还应回归阅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