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作|写给身后的人|自上而下
作者:知乎2021年9月,我听了配音、写作和视频剪辑三种公开课,了解和分析之后,选择写作。
又比对了知乎和另一机构的内容、师资,选择了知乎。
基础课学完以后,我“练笔”了三个月;感觉自己还行,能写下去,于是又报名学习运营写作账号。
同学们爱聊变现:写到现在,你赚了多少钱?你怎么变现的?
我刚开始有三个目标:1. 学会现在的网络写作。2.能写自己所思所想,文以载道。3.变现。
但在基础课学习过程中,我自行打消了第3个目标。因为感觉:1.水平有限。2.精力有限。
一则,图文内容变现的风口似乎很弱了。二则,我自身并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三则,放下变现的想法,我反而乐在其中。
学生时代我作文能力不错,似乎算是会写的人。但互联网时代,blog 和微博、论坛、公众号,我都没参与,没有基础,接轨必须学习。
爱阅读就不难发现,几十年来写作发生了变化。无论内容,还是风格、手法,尤其传播媒介,从纸本到电子页面,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学习写作,我在网络上输出内容,相信只是自嗨,没人看。
2022年5月9日,我参加了知乎写作挑战赛,为期一年。选择非小说图文创作,每周写五篇,每篇1000字。
到了9月,我从三级升到了七级。写作的头两个月,无人问津,没人点赞,没人喜欢,更没人评论。孤单得像是“为了没人看所以才写”,硬着头皮坚持。
就像跑步,也有最难熬的几分钟,过了那个阶段,身体适应了,跑得很舒服。
我也开始有了粉丝,有人点赞、喜欢、评论、甚至收藏。一想到自己的内容对别人有用、有帮助,我就更有动力,也更谨慎。
参加写作课是必要的,我有很多启发,尤其是改变了心态,我有两个重要的新认知:
[*]不要怕写了没人看,永远是写给自己身后的人看,比我懂的人不会看,不如我懂的人才看。
我曾很长时间拒绝写作,——世界上的书已经够多了,都已经写过了,我没有好要写的,别人也不会从我这里得到什么。然而老师说:总有人比你不懂,你是为在你身后的人而写。
2. 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先写总结,开门见山。
老师推荐了一些书,其中《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也专门讲了这个写作手法: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写作类别多为说明文,包括报纸文章、大学论文、商业备忘和书信。说明文通常解释且总结一个主题或事件。从策略上来讲,写一篇说明文,总结或结语一般放在开头而非结尾。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这样,读者就不必猜测作者的中心思想。 在知乎主要是回答问题,也就是写一篇说明文。读了三十年小说,也喜欢相声,我习惯掖着藏着,慢慢抖包袱,山重水复云遮雾罩。
但我也注意到:大多时候,先说结果再解释,才有吸引力。不能“因为但是所以然而不过可是”,七拐八绕,听者的心思早就跑掉了, 你再绝对正确也没用。
网络阅读习惯更是如此,你不先表明核心观点,读者很难被吸引往下看;你内容对,结构不对还不行。
毕竟,可读内容太多太多了。谁在等你卖关子呢,又不是网红作者。
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说服,而小说或其他创造性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启发或娱乐。就小说和其他创造性写作而言,延迟给出总结无伤大雅(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比如意外的结尾。但是,说明文在写作时不宜向读者隐瞒结论,应开门见山地给出,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阅读一千篇高赞、高收藏文章后,自然就明白了,那些文章98%符合这个原则。
观点、立场、态度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全局有交代,阅读体验感特别好。
支配日常说明文写作的原则:总结应该处于或接近文章开头。 据说,对幼儿说话,必须简单,先说重点。因为幼儿的听、理解有限。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也有点儿把读者当成幼儿, 不必太动脑筋,简单轻松地获得一片认知、一丝经验、一点情绪价值,跟快餐似的,果腹就行。
跟纸质书相比,网络文只是“引子”,引发我们阅读的兴趣,跨越时间精力的门槛,真正的阅读学习,还是系统性的。 你竟然报了那么多课。回血,回血![蹲] 去掉了心障,技能真的不难 确实如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