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盗墓笔记》为例,详细分析写小说如何设置伏笔?
作者:墨久歌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伏笔的话题。
什么是伏笔?
伏笔就是埋引子,加暗示,还有挖坑。
一说起挖坑来,咱们就不得不说南派三叔的经典著作《盗墓笔记》了。
青铜门后到底是什么?
到现在可能所有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解释,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青铜门后的神秘世界。
伏笔其实就是这样的。
比如咱们再以《盗墓笔记》举例,像是主角吴邪,他因为偶然发现了一本爷爷的盗墓笔记,通过这个笔记开始一路探索,再加上他三叔的失踪,增加的人物线索,事实上也是一个伏笔。再到他去探索海底墓,在里面发现蛇眉同鱼,以及陈文锦的笔记,通过录像带追到格尔木等等。
这些都是作者不断的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追读的过程。
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关于伏笔这个事情,挖了坑一定要填,挖坑不填就变成败笔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埋伏笔,解决伏笔的行文节奏。举例,短期伏笔必须在1万字以内解决掉,中期伏笔3万字,大的长期伏笔也不能超过10万字,除非是长线故事剧情的伏笔,但也要在行文中常常提起,加深读者的印象。
有些作者朋友,非常喜欢埋下伏笔,从小说开头一直埋到结尾,把一本书挖的千疮百孔的,就是不记得填坑,读者都看腻歪了,评论区留言的画风一般会是:各位铁子不要在意,这女的以后不会再出现了,或者是:神了喂,作者居然填坑了,我记得这古玉在第3章出现过等等。
当然,也许是因为我们写的文字多了,就容易遗忘,但读者角度看书是不同的。真正看进去的读者,会记得你挖的每一个坑,所以他是万万不会忘记伏笔的。
要想写好伏笔,大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种,物品伏笔。
就像我刚刚举例的《盗墓笔记》里的蛇眉铜鱼,还有吴老狗的笔记,这些都属于是物品伏笔。
写作时可以利用某一样东西来引起读者对于主角今后经历的猜想,或者对于主角目标的期待。
举例:吴邪拿到了录像带之后,他发现录像带指向格尔木,他就去了格尔木,遇到老外之后,再次下墓,又从墓里发现了第二样东西,把线索指向了蛇沼鬼城等等。
你的每一个伏笔都是为了后面剧情的发展而设下的引线,就好像我们春节的时候放鞭炮那种引线一样,伏笔放在这里,什么时候点燃,就看你剧情的发展节奏了。
第二种,人物伏笔。
比如淮上大大的经典小说《破云》里面的黑桃k,他就是一个人物伏笔。你会发现主角江停所办的每一个案子都跟黑桃 k 有关系,或多或少的都跟他们当年七八岁的时候,遇到的那起绑架案有关。
也可以说整个剧情推进就像是黑桃在用各种各样极端的方式,不断的在跟江停忏悔,江停则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案件,越来越接近当年的真相。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物品伏笔【蓝金】,【蓝金】是一种新型毒品,他一开始只是在国外售卖,后来因为黑桃 k 的老爸草花 a 过世,儿子发现了老子的制毒工厂,【蓝金】才开始流入国内,从而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不论是人物伏笔还是物品伏笔,都要用在关键节点的剧情上,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加深入的去想了解你笔下的故事。
第三种,关联性伏笔。
案例: p 大的《默读》这本小说两个字的书名,本身就是一个伏笔,一直跟故事剧情里的重要组织【朗诵者】相互呼应。
拆解小说剧情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朗诵者这个名字,很快就已经出现在读者视野里了。首先是由陶然带到读者面前的,跟住之后,朗诵者的这一条线,在剧情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清晰。
当然朗诵者是中立的,不能完全说他们是反派,但也跟正义不太沾边。
我第一次看《默读》的时候,我以为故事只是正邪两方的较量,后来我发现还有一群游走在黑白之间灰色地带的人,亦正亦邪,在不断地搅合进了正方跟反方之间的斗争里,反而让这个故事更饱满更好看了。
另外,从伏笔埋下的位置,跟主线故事剧情的关联性来看,还可以分为单次伏笔,也叫短期伏笔和长线伏笔。
短期伏笔比如《盗墓笔记》里,引导吴邪去到格尔木和从海底墓出来之后,再去到蛇爪鬼城的关键性物品【蛇眉头鱼】。
长期伏笔是贯穿整个小说始终的伏笔,一般会在不停的在各种时间节点和情节节点上出现。比如我们以《破云 2 吞海》来举例,秦川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伏笔。
《吞海》整个故事的发生都跟秦川有着莫大的联系。从他被玛丽亚纳海沟的负责人鲨鱼叫上车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局,这个局里面网络了这些缉毒警的正方以及暗网的反方,让他们之间不断的角力。
《盗墓笔记》里面的汪家和老九门之间的斗争,也是一个长期的伏笔线,它在整个故事的推进过程当中若隐若现。然而读者老是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读者有这种探究的心理的时候,他一般就不会弃文的了,他会一直跟读下去。事实上,我们设置埋伏笔的作用,也是为了让读者永远对我们的小说作品,对主人公保有兴趣。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视频底下留言,求点赞+关注,谢谢。
以下是上述文字的视频版,应广大粉丝的要求会把主页300多条写作视频,逐步整理成文字,供大家阅读理解。
小说伏笔的分类和创作技巧【视频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