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执念
作者:小布and小小布毛姆在《阅读是一座终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书中说:“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这句话说中了我读书的状态。
与书结缘,不是在小学一年级,而是在没进学校校门之前的一个午后,我和一个小姐妹在大伯父的姐姐房间里玩,看到了她的课本,我们俩都对她的那些书很感兴趣,最终在我们的百般央求之下,姐姐勉强同意送我们一本,然后我眼睁睁看着她拿起一本书,撕成了两半,我和小姐妹一人半本书。捧着它回家的路上我特别小心,生怕它折了,皱了。小小年纪的我把那半本书当成了宝贝。如今,已不晓得上面写了什么,但对书那种情感却在那时沉淀在了骨子里。
后来,上了小学,在大姨家的哥哥那里借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对于那本《夏洛的网》,我至今都记忆犹新。因为哥哥只同意借一周的时间,所以每天饭后,我都会捧着书坐在我的圆桌边,去看里面的夏洛和威尔伯又发生了什么故事,那时年纪小,羡慕威尔伯有那么好的一个朋友,而今再想起,也不禁被夏洛对待朋友的那份真而震撼。
从小学到初中,大学,数百本书从指尖翻过,一如那匆匆流逝的时光。大学的校门口有一间书屋,书屋的面积不大,光线也不好,但却一度是我心灵的休憩之地。里面四周摆满了书架,正对着门放着一张掉了漆的木桌,书屋的主人就坐在桌子旁时而翻报纸,时而抿一口不知道冲了多少次的茶叶水。去那里的大多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有些杂志,在店里就翻看完了,但是小说一时半会是看不完的,所以就要花钱租回去看,押金五元,看一天四毛钱,有一次为了多看一些,一个午休没有睡觉,竟然用了2个小时就看完了一本书。这种乐趣,现在的孩子怕是体会不到的。
想来和书的缘分也是奇妙得很,没多久,我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闲书,那是06年顾漫写的《何以笙箫默》,这本书被我翻阅了多次,最终散架收场,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在了脑子里,所以在十年后,它被拍成电视剧,我也是追剧追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学毕业,面临着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纠结了许久,最终在2011年的冬天到了深圳,租好房子之后,面对空空如也的大单间房子,我置办的第一件家具就是书桌,那时候没有闲钱买书,看的书大多是图书馆借的,也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找学生去借书来看,也是那时候,我知道了高木直子,知道了稻盛和夫,读到了《狼图腾》。
什么时候第一次读东野圭吾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后面,每一次买书,东野圭吾的书一定是数量最多的,慢慢的,大冰也闯入了我的生活中,从《乖,摸摸头》到《你坏》再到《好吗,好的》,他的文风和洒脱教会了我很多。
随着书越来越多,家里的书架也越来越大,看着满满的书,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感。朋友见面,总喜欢精心挑选一两本适合他们的,也不止一次庆幸,能够用书来影响他们。
16年,小布出生,家里的绘本渐渐多了,我也在他的成长中读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书,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幸福的勇气》都曾改变着我对小布的教养方式。当然小布的阅读,我也很重视,所以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亲子阅读,一坚持就是5年了。最艰难的时候就是小小布出生候那个月子里了,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小小布,一边是拿着书等我一起读的小布,当时有一瞬间也会被自己给小布养成的这个习惯整崩溃,但是还好没有放弃,所以才有了现在我们母子三人可以各自读自己的书这样的场面。
我也不止一次自问,为什么自己对读书那么执着?在读过那么多书之后,我找到了答案,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爱而不得”吧,小时候比较穷,不敢要求爸爸妈妈给买这些闲书,所以有书看于我而言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这样看来,和苏老泉培养苏轼读书的方式,似乎有些雷同,当时他故意在苏轼面前躲着看书,所以苏轼才在好奇心的推动下被苏老泉套路着读了很多书。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书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栖息之地,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若非享受读书的过程,谁又会让读书成为人生的执念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