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俗谈》出版:解读名著《世说新语》 接地气地理解魏晋名士|新书架
作者: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撰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书中记录了自汉魏到东晋时期的各种奇人奇事,鲁迅先生称这部书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由于作品中人物众多,而且其言行零零散散地存在于不同门类,人名称谓也纷繁复杂。如何把一个人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里、感受人和时代的互动,对普通读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阅读门槛。
作家刘勃擅长以现代视角解读古代的经典作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还原、发掘历史中被人忽视的细节。近日,刘勃解读《世说新语》所写的历史随笔作品《世说俗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刘勃在以往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做了大量梳理、转换的工作,用接地气的叙述风格,讲述阮籍、嵇康、王羲之等魏晋名士的行为逻辑以及人物故事背后的深意。他以《世说新语》文本为基础,参照《晋书》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精准考据,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并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理,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魏晋时期的风流与苍凉。
司马昭为什么在竹林七贤中只杀了嵇康?让梨少年孔融的人生以怎样的方式收尾?王羲之自己对《兰亭集序》是如何评价的?曹操在《世说新语》里的形象是怎样的?如果《世说新语》与正史《晋书》产生冲突,你到底该信哪个?
《世说俗谈》分为“汉魏易代与始畅玄风”“竹林七贤”等五大章节,以人物为中心,按照其活跃的年代为顺序,重新解读《世说新语》,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俗谈”中的“俗”意味着把仙气飘飘的人拉回到世俗社会中来,破除《世说新语》所带来的名士凌驾于世界之上的错觉。在《世说俗谈》中,历史上闪闪发光的人物,诸如王羲之、阮籍、嵇康等名士,也有他们渺小的一面。在刘勃的笔下,许多人可能未曾听说过的人物,比如赵至,也能闪耀出自己的光芒。
刘勃认为,现代读者可以与千余年前《世说新语》里的名士共情。“当受到了更丰富的物质文化滋养后,尽管社会地位有所差距,但人类的细腻感受是相通的。当我们抛弃掉特别有差别感的东西,只从人内心细腻的地方、微妙的地方去品味的话,我们确实可以和《世说新语》当中的名士感到很多相通的地方。读书不是为了找彼此之间不能兼容的东西,而被打动的那一瞬间往往是最宝贵的。”
刘勃在写作中运用了不少口语。他认为,正是口语在不断地给文化传统、文学传统提供活力。一方面,雅致的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传承;另一方面,口语又不断地在提供新鲜的血液。两者完美融合,这才是文学的活力所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