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盛 发表于 2017-4-17 17:35:25

周梅森找到了创作的“最大公约数”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之际,该剧在京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包括编剧周梅森、导演李路、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在内的“三剑客”均有出席。周梅森再度回忆起了全剧的创作始末以及反腐题材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重大意义。
对于该剧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社会话题效应,周梅森并不觉得意外。“当这个电视剧只写了三集的时候,我和范主任、李导演就确定了一个目标,这部剧要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的政治、社会的形态做一次准确、全面的描述。要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反腐败,壮士解腕、刮骨疗毒的壮举展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给历史一次回答,给世界一次展示。”这一目标确定后,周梅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这个公约数应有官方的、有民间的,有人民的期待值,有作家的创作贡献,有我们审查机关的容忍度,这些东西要在这个作品里进行一个统一处理,这个统一处理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限制死了,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写,首先未经审查自己先把自己阉割掉了,这不行。另外为了写这部作品我是积累了十年,十年来这类作品在政策的限制下难以拍摄、难以播出,那么十年的时间,在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创作指导下我们找到了,最终今天的事实证明我们找到了,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政策的宽容度给了我们创作很大的空间,使我们作品接了地气,接近了我们生活中的基本事实。”
简言之,既要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又有一些不可违背的做戏原则,这就是周梅森的“最大公约数”,“魏鹏远这个案子一公布震撼到了我,我根本想象不出来腐败到这种程度。侯亮平讲了一句话,你这个处长不坏,权力这么大,不受监督,不受限制。这种现实如果我们还不能面对,人民就要说我们是瞒骗。所以在这种基础上继续进行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追求。另外还有一个是我们做这部戏不可违背的原则,就是不论谈到现实中的多少问题,多少缺陷,阴影面积有多大,永远要把光明摆在人民观众面前,永远不要忘了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不要忘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给中华民族、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这种伟大的成就,是不容否认必须正视的,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来谈问题,确定立足点的。”
周梅森还强调说:《人民的名义》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命题作文,“这部作品从开始就有吸引力,它就不是一部简单的反腐剧也不是一部简单的行业剧,最高人民检察院来找我说并没有给我规定任何任务,有人说是命题作文,我一生的写作没接触过命题作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梅森找到了创作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