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hpgr 发表于 2023-5-16 18:27:59

对待孩子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很多家长却产生误解,给了对孩子溺爱的理由。家长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吃苦,是为了孩子不吃苦。父母的用心令人钦佩,但这却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我们常说:温室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骤雨。在一帆风顺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难以适应时代,无所适从,要么自私冷漠,缺乏善心,要么无所畏惧,胆大妄为,生存能力差,甚至自暴自弃,很难有所作为。
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贵为公子,年轻时候却没有过上安稳日子。流亡逃命,历经磨难,看惯了人间世态炎凉。而他们一旦复国,便励精图治,重贤人,远小人,关心百姓疾苦,发展农业生产,终于强大起来,成为春秋霸主。
《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跋山涉水,不畏艰难险阻,历经磨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终于取得真经,为后世所称道。
有句歌词这样写: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取得成功。
我有一位朋友,经商三十余载,家财累计三百余万,但对儿子从小娇惯有加,儿子成年后不找工作,不务正业,沉迷赌博,一周输掉全部家产。朋友卖房还债,租房居住,凄凉度日。而儿子又与别人打架斗殴,锒铛入狱。朋友整日以泪洗面,懊悔不已。
世上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这种爱,不是放纵,不是娇惯,而是生活上的关心,心灵上的交流,待人待物上的有节有度。什么都有底线,父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知道感恩,懂的责任,明白做错事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古人云: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话岁言过其实,细品也有道理。事实证明,凡是严加管教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的为多,最起码能够做到自食其力。
当然,教育也应该因材施教。孔子有两个学生,同时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想做一件事,是不是立即去做。孔子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对生性谨慎,不敢放手的学生说:那你尽管去做吧。给予了一种鼓励和宽容。而对另一个做事鲁莽、性情急躁的学生,则说:还是和你的父母兄长商量一下再做吧。却采取了一种制止的态度。就是说,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酌情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打压批评,也非纵容护短和张扬个性。是是非非,让孩子有明辨意识。
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意识应该抓早抓小。三岁至十岁是孩子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待过了青春期,性格已经成型,习惯已经养成,再重塑的机会已经很少。我们的家长要认清吃苦与成才的关系,让孩子吃些苦头,学点教训,长点记性,这样对本人、家庭和社会都有利有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