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3-9-22 12:26:52

转型中的文学与出版:如何给予野生作家支持

9月15日,“书的模样——出版的变迁与阅读的可能”主题座谈会在京举办。作家马伯庸,乐府文化品牌创始人涂涂,作家走走等,在座谈会上结合自身近十年来的经验,共同探讨了网络文学、电子出版、写作“破圈”,以及出版全链条中,作者、出版机构和网络平台如何协作共融等方面的话题。



写作、出版和发行:在网络语境下诞生的新方法论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书作为一个阅读的介质,其形态、表达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对此,许多出版行业从业者都感同身受。比如,文学杂志《收获》就经历了从严肃文学、传统期刊走向网络化,运营化的过程。

“《收获》一直有个宗旨是在内容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之间取得平衡,力求百花齐放。选择做APP的初衷也是基于这个宗旨,同时希望可以接近更多的年轻人来实现破圈。APP采用的是冷启动模式,通过双盲命题写作大赛积淀了10万左右高校作者,成功触达年轻群体,后来又陆续做了语文教材的改写比赛、AI写作比赛等等,保证了APP用户的活跃度。”走走提到,如何适应网络环境,拥抱多元读者一直是他们这些年来在探索的。

走走认为,在内容层面,好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写作技法、写作流派等。在双盲命题写作大赛中,著名作家与草根选手同题匿名写作,然后通过文学期刊编辑们去盲选,到最终发现,编辑们选出来的全是民间力量的作品。“可见,传统文学的编辑可能也是爱看好故事的。”

走走也谈道,传统出版和网络平台应该互相借鉴,双方可以共同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为挖掘好的内容服务,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买卖版权上。

关于电子阅读平台业务,番茄小说副总编辑乐力分享道,近两年来,番茄平台的用户对于看出版物的需求越来越强,“可以明显看到,对于出版物搜索数据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整个小说规模的增长速度。我们目前正与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和出版社合作,引入电子出版物,让用户可以便捷看到这些内容。”乐力也介绍,目前,番茄小说上已引进了大约13万册电子出版物,每天都有大几百万用户在番茄阅读这些书。



网络文学创作者也在成长

作为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本身也在随网络时代的变化而成长。

马伯庸就这个话题分享了自己创作的过程:“我1999年开始在网上论坛发表一些简单的随笔和作品,后来逐渐尝试写一些更长的作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属于广义上的网络作家。”马伯庸表示,只不过,当真正的网络文学兴起时,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创作了一些更简短的作品,最终通过实体出版。但不管出版形式如何,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受益于互联网发展的作家。

对于如何界定在网上写作与成为网络文学作者,他认为,网络文学作者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身份,网络写作是一个“行当”,具有自己的创作规律、规则、市场反应,这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区分。“我一直觉得文学是分两种,一种是我文学,一种是他文学。我文学的极致就是我只写我想要的东西,我只想纯粹我的表达,外界的一切评论跟我没有关系。极致他文学是完全为了取悦他人,我自己没有任何想表达的东西,就是想要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写什么,你觉得什么东西开心,我就给写什么。”

同时,马伯庸也指出,随着网文行业不断发展,走到现在,很多网文作品都在从他文学向我文学发生转变,很多创作者也在由写手向网络文学作者转变。“一开始很多网文更偏向于‘爽文’的形态,纯粹写的很开心,但当一个作者走到一定程度的话,他一定想有所表达,这个表达是无可抑制的,并不是说去写网文就要去取悦读者、压抑自我,往往这个时候他希望用自己的表达和价值观去影响读者。 通俗一点,它并不是我觉得‘嗨’了就可以去动笔,而是我觉得‘嗨’的东西,我告诉你,带着你跟我一起‘嗨’,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网络文学。”马伯庸谈道。

出版人涂涂也认为,网络写作提供了途径,让出版人和作者找到彼此:“网络内容的读者已经在那里了,这些作品通过互联网跟他们发生关系,那可能就会有一种不同的,甚至可能商业模式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无论是专业的写作还是草根的写作,都会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网络作者的“野生”能量给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可能性

在几位文字从业者看来,网络文学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纯粹的爽文形态,逐渐诞生出很多鲜活的、贴近普通人情世故的内容,展现出一种强大的、源于野生的文学力量,实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这些鲜活的内容,给出版和阅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涂涂表示,作为一个网络文学读者,自己在第一次看到网文作品的时候产生了很强烈的异质感,这种异质指的是网络原生态的写作提供了与已经高度学院派、行业化的传统文学写作完全不同的视角、素材等,给写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涂涂分享了自己挖掘选题的真实经历,一位连序言都不知道怎么写的素人作者,却扎根民间二十余年,用词严谨准确,语言干净明亮,真正结合了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野生的文学力量会给文学一些东西。”涂涂也认为,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让民间的野生的作者有了可能发表甚至走红的机会。

“其实我们出版行业一直在探讨野生发现性的通道和主流评价系统愈合的可能性,有这么一个案例,我们平台的一个发了第一本书的陌生作者,被《收获》这种传统文学杂志排行榜收录其中,作者本人觉得非常的荣幸,其实这个瞬间就是实现了愈合。这种愈合的可能性,为书的模样打开了它新的通道。”涂涂分享道。

走走表示,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工人们会写小说,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作品充满了大量术语和人际关系、人情世故等方面的描写。相比之下,今天的传统文学则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们大多都是学院派的作品,缺乏真实生活的描写。而网络文学成为了能够看到普通人真实生活质感的一种文学形式,这样鲜活的质感与生命力只能在“野草丛生”的地方看到。

走走认为,网络小说的平台通过大量心力发现这些野生作家并给予他们支持,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这些鲜活的内容也可以丰富传统出版物的形态。“这些野生作家经过几十年时间的磨炼,最终成为了令人惊喜的存在。他们就像一颗颗经过磨炼的珍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型中的文学与出版:如何给予野生作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