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作赚钱,避免走弯路,新手一定要看这些自媒体写作技巧!
你是不是想通过写作来获取稿费,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写?或者开始写了,投稿一些平台不得回应?
看着别人通过写作轻松月入过万,羡慕不已?
难道他们都是天赋型人才吗?
事实上有些人不是,他们也是从初期无人问津慢慢摸索写作方法,一篇一篇文章成就的今天。
就像最近读到关于自媒体写作的《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一书的作者—吕白,一位95后的励志中国青年。
出生于三线城市的普通家庭,上的是三流学校的空乘专业,没有任何技能和资源。
曾经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学渣”,成绩不好,也不怎么喜欢看书,顶多就读过几本网络小说,根本没什么文学素养,写作起点真的很低。
如今依靠写作:
有多篇阅读量过百万的刷屏级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网转载;
策划的活动成为国家公务员考题;
为电影《后来的我们》撰写海报文案;
大学毕业3个月就买了房。
畅销书作家、青年导师刘媛媛这样评价他,“聪明人真的干什么都行。吕白总结的聪明人套路,在这本书里你都可以学到。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很厉害了。”
自身成就和外界评价都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位作者真是能力非凡,年轻有为。
但是通过阅读吕白的书籍,你会了解到他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写作故事。
投稿被拒30次,一篇文章50元都没人要,文章最多只有300的阅读量;在公司实习差点被劝退……
第一份工作,给美团写推广文案,一篇50元。认认真真写了4 000多字,多次修改,吕白感觉良好,交给编辑,却被问“写的是什么玩意儿”,直接没了下文。
还被收稿人劝说:“以后不要再去接这种兼职写作的活,会耽误别人的事。”
可当时他并不觉得自己写作有问题,还会跟朋友吐槽对方不识货。
听说微信公众号写手很赚钱,于是给公众号投稿。写了30篇,每一篇都被拒绝,最后还是一个编辑实在觉得可怜,给了他100元收了其中一篇。
经受多番打击,吕白失去了信心,不再想写,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
某天知乎上一句话点醒了他,“大部分人的写作方法是完全错的。他们打开编辑器,新建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就开始思考第一句话该写点什么。致命的一点就是自我陶醉,每次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完全就像记流水账似的,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和读者没有半点儿关系。”
也就是“自嗨型写手”,只写自己想写的,不在意读者是否想看。然而一篇文章能不能吸引人阅读关键是“自我表达”和“用户需求”之间要有交集。你写的正好是别人想看,关心的,能产生共鸣的内容。
吕白一开始没有任何成功写作经验,只能从模仿别人开始,慢慢地,摸索出写作上的一些门道。
后来成了某知名新媒体团队的实习生,但是依然在每次选题会议上被同事用实力碾压,排名倒数。
不服输不气馁的吕白经过拆解学习网络上5000多篇爆款级刷屏文案得出来一些套路。就像“历年考试真题是学生的套路,棋谱是棋手的套路,算法是编程人员的套路,案例是律师的套路……”
通过将它们的选题、标题、文章架构、开头、结尾一一拆解,仔细分析。才明白互联网环境下的原创写作,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创作,不需有很高文学天赋,拼的也不是谁的文采好,它需要的仍然是套路。
吕白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爆款文章写作套路:十大引发共鸣元素、七大戳心金句写法、三步法搞定故事……之后写出的文章几乎都有10万➕的阅读,甚至百万➕,也被同行戏称为“10万+复印机”。
即使是零基础的人,只要花时间掌握这些套路,就有能力从0到1做出一个全新的公众号。
很多各行各业的人士成为了他的写作学员,也在写作之路上获得满意的副业收入。
《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这本书中在选题、标题、结构三方面总结出简单易懂的方法,值得每个写作写文案的新手小白拿来反复阅读。
一、 如何制作具有爆款潜质的选题?
站在读者角度上,思考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看什么?这就是“选题”。
新媒体写作者要考虑读者喜好。需要将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写出来,只有这样才愿意看,阅读量自然就高了。
最短路径就是写热点。
写哪个热点,写什么样的热点呢?
三个阶梯热点选题方法:
[*]1、 快速达成10万+阅读量的4个套路:
将热点事件进行改编
简单盘点和梳理事件
复制粘贴获得最高点赞数的评论
从事件争议点上找角度。
[*]2、 稳上10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的选题公式:
十大元素表
三大情感:爱情、亲情、友情;
五种情绪:愤怒、怀旧、愧疚、暖心、焦虑;
两大因素:地域和群体。
一个热点不知从哪里入手,就可以根据选题十大元素表寻找灵感或者方法。类似“热点+情感”、“热点+情绪”等组合搭配。
[*]3、 打造100万+阅读量的文章的九字秘诀:
换角色:明确事件中角色,放弃大多数人写的角色,写很少或者几乎没人写的一个角色。
硬组合:将两个相悖或相反的条件组合在一起造反差,给读者强烈认知刺激,比如七夕佳节谈“分手和离婚”、锦鲤杨超越事件中谈“倒霉”等。
小见大:讲述一件很大的事,不要从大方面讲,而要用一个聚焦的小点把这件事映射出来。
二、 如何起好标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起好,文章的开头也就立住。” 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在0.01秒内没有吸引住读者,几乎就失去了被阅读的机会。
起标题常见的三大误区:
[*]1、标题越长越好。
一篇文章的标题超过20个字,会造成许多读者的手机显示不完整,所以标题字数要适中。
[*]2、标题的信息量要大。
全盘托出,没有疑问悬念,就减少了好奇心去阅读。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的效果有时远胜于将所有的点全部呈现给读者。
[*]3、标题的作用就是概括文章内容。
新媒体文章标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读者打开。
好的标题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感兴趣!
制作好标题的8种方法:
[*]1、数字法
在使用敏感词的时候,加上一些数字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相比文字而言,数字信息会比较容易触发人的潜意识,让受众忍不住就想要去点开阅读。
[*]2:对比法
熟记一个句型“一边……一边……”,例如《谁的人生不是一边在生活,一边在不想活》这篇文章曾经也是刷爆朋友圈的爆款文章。
[*]3:热词法
文章加上热点事件的敏感词。
[*]4:疑问法
结尾反问?利用这种“和我有关系”的感觉,让读者觉得这件事和自己有关,点进去阅读。
[*]5:对话法
假设你在和一个人进行对话。例如《你能不能让着点孩子? ——不能!》
[*]6:好奇法
话说一半,把另一半关键信息隐藏起来,以此勾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例如:《这13句不该说的话,80%的女生都说过》
[*]7:俗语法
利用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俗语句子,延伸你要表达的观点,句子押韵。例如《爱笑的人,牙齿都不会太差》
[*]8:电影台词法
结合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例如薛之谦和他的前妻高磊鑫复婚之后,改编电影《春光乍泄》里面的一句台词:“黎耀辉,不如我们重新来过。”改成了“薛之谦复合:高磊鑫,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三、 如何搭建文章结构?
一篇好的文章在开头、结尾和中间。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去读,好的结尾能促使读者传播你的文章,好的内容框架能让文章逻辑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8个开头模板:
[*]1、提问式
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3种问句形式中的任何一种放在开头,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壁橱》就是以一个反问句开头的:“用毕晚餐,大家聊起了妓女,要知道,男人们相聚而侃,如不以此为题,焉有其他的谈资?”
在引发观众思考的同时,也勾起了观众兴趣。
[*]2、 对白式
指文章里的主人公或者与情节有重大关系的人物的对白。例如《对啊,就是嫌你穷,才分手的啊》。
[*]3、 交流式
像在和老友交谈般亲切和愉快,借鉴的句式:
你有没有……
我不信你……
你相信吗?……
[*]4、 自白式
比如“我这个人怎么样”、“我要干什么”,让读者对“我”的故事感兴趣。
[*]5、 呼应标题式
文章的开头与文章的标题形成呼应。
[*]6、 名言警句式
像学生时代写作文一样,为了显得自己很有文采,常常会在开头引用某个名人说的话。
[*]7、 新闻热点式
从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热门影视作品、热门话题中来,例如在韩剧《太阳的后裔》热播时,文章开头写到“听说最近只有两种人——宋仲基的老婆,和其他人”,形成新鲜感的金句。
[*]8、 读者投稿式
俗话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读者粉丝投稿,找到多数人关注喜欢的点,文章自然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个内容结构模版:
[*]模版一:
观点+多个事例:选取一个核心观点,再用多个事例去印证。
[*]模版二:
大观点+多个小观点:
核心观点下提出几个小观点,这些小观点是为大观点服务的。最后,运用一个或多个事例解释每个小观点。
[*]模版三:
观点+多个角度:
在写作素材丰富情况下,从多角度切入。
[*]模版四:
观点+一个人物的多个故事:
需要深度挖掘这个人物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事例,并且可以结合不同的写作手法,将这个人物的事例巧妙地运用于证明观点的过程中。
4种结尾模版:
[*]模版一:总结式结尾
采用三段式的形式:
[*]1、总结文章的关键点。
[*]2、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读者产生共鸣,最好使用金句。
[*]3、呼吁读者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
[*]模版二:关联读者式结尾
关联读者的工作、生活境遇,让读者在文章中看到自己,产生共鸣,自己思考可以从文章中得到什么价值,怎样提升自己。不断用“你”这个特殊的称谓,加强读者代入感,让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对他的价值。
[*]模版三:名言警句式结尾
通过名人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一句话,留给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模版四:排比式结尾
运用排比,不仅可以总结文章内容,还可以累积和引发读者情绪,同时,如果多用“你”这样的词语,代入读者的行动,会很容易触发读者去点赞、留言和转发。
如果想让自己的文章获得更多读者阅读,那就读一读这本详细讲解一篇文章如何构成的写作技巧书籍,完善自己的文章,获得万➕的阅读量,早日实现通过写文章赚取副业收入,给自己的生活增砖添瓦的目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