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0001 发表于 2023-12-24 08:48:59

小说如何避免过多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描写时注意“突出核心特点”就可以了。


如果更具体一点,那就是“在描写一个‘刻画对象’时,只突出描写其中一个特点,同一时间内所表述的事物特点,最多不超过三个。”





不管是描写大的“环境”“场景”,还是描写具体的“角色”“物件”,最需要的就是抓住特点。


听着像空话,但这就是避免“大段冗长描写”最简单的方式。


细节描写,是将刻画集中于一点,不是堆砌细节,再用大量信息流去砸晕读者。(划重点)


说到底,你写这些东西,最终都是为了读者能“记住”“理解”“代入”进而产生“联想画面”。


以此为最终目的,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前提,读者在读这段话时,是否能够“轻松吸收”。


我说的通俗一些,如果把所有的描写都看做是给读者“提供的信息”。


那么,读者在笼统的快速阅读时,他所得能“吸收的信息”是百分之多少?


这种吸收,是否方便,快捷,不费心思。


这时,你就应该想到,你所描写的“特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


信息量越大,读者就越需要“费脑子去理解”,如果描写全都集中在一起,读者就更难以消化。


(嗯,有时候信息量大,让读者动脑子也是好事,但那是在特殊剧情,而不是常规描写中。)


基于这样的基本原理,再去看你所描写事物,环境也好,人物也好,事物也罢。


你该如何满足读者“方便理解”“易于吸收”的基本要求?


而在满足读者的同时,又该如何满足自身想要“表达事物‘全貌’或事物‘特点’”的这种需求?


……


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在描写时尽可能减少信息的“量”,突出信息的“质”。


减少信息量,是为了让读者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于一点”。


这种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好处有很多,比如更易理解,更容易被记忆,更快产生画面感,等等。


好比“此刻摆在主角面前的,是一把极为锋利的短刀”。


即便将这句话单独拎出来,读者也能很轻松,很容易的理解,并“迅速想象”。


这句话里所描写的特点就只有一个,“锋利”,


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此,很轻松就能想象出一把“锋利的短刀”。


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也没有什么“文笔”可言,但在小说中,这就是最方便读者理解的刻画。


反过来说,如果给他加上一大堆修饰,再想同时表达N多个特点呢?


依旧是拿“刀”举例,“此刻摆在主角面前的,便是一把刃如秋霜、吹毛刃断、削铜剁铁、斩金截玉、削铁如泥、切金段玉、吹毛缘灭的短刀。”


这时,很明显就能发现,在读到中间一大段“形容词”时,注意力被极大的分散了。


甚至可能整段读完之后,脑子里也没有对短刀形成一个具体的想象。


这个例子可能极端了一些,但类似的问题,在新人作品中并不少见,也是常说的“堆砌辞藻”。


……


讲到这里,许多作者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所有描写都是这种“短、小,简”的风格,整篇文看起来岂不是很“干”,描写刻画都会显得很敷衍。


的确,有时候,作者需要对一些“重点事物”进行“全貌”性的“重点描写”。


例如“此刻摆在主角面前的,便是一把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短刀,刀身笔直而刃口带有一丝上翘的弧度,整体狭长而尖锐。


刀柄则完全由浑然一体象牙精心雕琢而成,表面配以惟妙惟肖的鳞纹装饰,柄端嵌有一颗如血般殷红的宝石,而在布满大马士革钢纹的刃柄衔接处,浅浅刻着那位锻刀匠人的名字‘随便’”


这种刻画方式,一般是因为想要“突出”表现某件事物。


此时,作者所考虑的第一目标是“让读者读书的节奏适当慢下来,记忆清楚,借此加深印象”。


为此,可以牺牲掉一部分“方便阅读”上的顾虑,不用追求让读者“迅速的联想”出具体事物。


像这种对重点事物的刻画,信息量可以更详细,更具体,但要做好引子,让读者阅读先慢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特殊描写”不是“常规手段”。


他只是在描写一些对故事很重要,很关键的事物时使用,比如主角,重要配角,关键道具,场景。


如果整部小说中,不管是否重要,人、事、物全都做特殊处理,负面效果同样会很严重。


这是作者在具体码字时需要去做取舍的事情,


而在具体写的时候,总的原则是不变的,依旧是让读者尽可能更好的吸收消化你给出的信息。


这就需要你在细节描写时,拥有“主次”安排,能够“结构”可循。


如上面那个例子,看上去絮絮叨叨一大段,实际上只强调了两个部分,“刀身”和“刀柄”。


描写刀身时,依旧是“坚硬,锋利”这两个特点一笔带过,“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然后具体的形容了一下刀身的大体形制,外貌特征。“刀身笔直,刀尖上翘,狭长而尖锐。”


描写刀柄的时候,则更细了一些,


首先是“材质”,进而“外表纹饰”,再“刀柄宝石”,最后以“匠人”个人标记作为收尾。


这里面的描写没有互相“冲突”,彼此“重复”的点,整体大致遵循了一些简单的“顺序”。


像是“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由顶至尾”“由前至后”“由远景到近景”等等,这些都是事物描写常用的简单“顺序”,遵循一定“顺序”去描写,也是为了读者再阅读时更方便理解,想象。


这种顺序,通常来说就两个大类“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简单的说,一个人进了屋子,抬眼望去,这个人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这是时间顺序。


假设有一间空屋子,什么东西摆在地上,什么东西在门口,什么东西在楼上,这是空间顺序。


这些描写方法在做“大环境”“大场景”的细节刻画时,同样也适用。


……


这些基础的东西讲完了,最后一个重点就是,作者的“描写目的”。


如何去判断哪些东西可以‘短、小、简’的一笔带过,哪些东西需要“细、精、详”的细节刻画。


哪些东西时描写出来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废话。


哪些人事物是能帮助读者更方面产生联想的,哪些东西描写出来反而阻碍读者联想。


判断这些东西的依据,就是作者的“描写目的”。


简而言之,你写这个东西到底“图”什么?你写这个东西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如果是没有“目的”,亦或者这个“目的”可有可无,并不被强烈需要,那都是可以“删减”的。


假如主角每走进一间房间,都很细的刻画一遍桌椅板凳,墙砖灯画,事无巨细。


这时候不论如何,你的描写都是繁琐冗长的。


如果后续故事中对这些桌椅板凳没有“特殊作用”,那么你在这里浪费大量笔墨,其实很不划算。


正确的做法,对于这些“笼统”却又避不开的事物,就应该“笼统”的去处理。


简而言之,笼统的场景,作者更需要采用“写意”不“写实”的处理。


假设故事里有一处“大宅”式的场景需要你去刻画。


你首先要像这样去判断他的重要性,这处大宅是不是“关键剧情发生的关键场景”?


是不是“只会在故事中出现一次或两次的过渡性场景”?


是不是“主要人物在日常生活经常出现的场景,亦或者辅助人物塑造的关键背景”?


如果他是会产生关键剧情的关键场景,而且这个场景的具体布局对故事的代入,氛围都很重要。


好的,你去详细的刻画,描述他,塑造他的氛围感,这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不是,那么你只需要告诉读者一些“笼统”但却“易于想象”的信息即可。


拿这栋“大宅”来说,你只需要告诉读者,“这是一栋外表淡雅朴素的院子,青砖碧瓦,叠石理水,院中曲径通幽,步步生景,充满江南水乡的韵味。”这就够了。


至于他里面是什么布局,有什么摆设,养的什么花鸟鱼虫,这些都不需要那么清楚的告诉读者。


对于需要“笼统”的事物,你就“笼统”的告诉读者。


只要这里面能够有一个方向,指引读者能够大致想象出来这个场景或事物即可。


后续当需要者院中某个具体事物的时候,再去对该事物单独刻画,并不会影响读者对整体的脑补。


这么做,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作品中不必要的描写,将更多的篇幅留给真正能吸引读者的东西。



作者:半盏清茶煮春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如何避免过多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