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故事总是越编越复杂,找不到主线怎么办?
重新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关于故事越编织越复杂这个事,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类作者是无限引申型。
会把单个的基础剧情叠加阴谋论,然后反转,反转,再反转。
叠出一个千层饼的效果,叠到最后层数太多太乱,自己都写不了了为止。
他们的思考模式类似这样——
主角A发现主角B最爱榴莲,但是最近几个月忽然就不吃榴莲了。
于是作者开始思考:
B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才导致他不吃榴莲。可能是有人莫名其妙攻击了他吃榴莲这件事,可能是最近一个月B触景生情,想起了过去有关榴莲的难过事。
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因为B吃榴莲导致身边最亲近的人重伤去世,所以他痛定思痛每当到了敏感月份都不吃榴莲。
此处省略几百字“阴谋论”引申脑洞。
过度用延伸发散的思维去理解故事,又收不住自己的想法。会导致故事脱离主线,人物背景内容越来越多,最后跑偏。
有没有一种可能?
B他只是最近吃腻了榴莲,想歇一歇。
与主线无关的设定尽量简洁清爽,过度“阴谋论”主角的行为,文章不会好看。
思维上的肆意揣摩,也不等同于烧脑。
这属于控制不了思维跑偏。
在此类思维模式下落笔写的文,作者会推进得非常艰难,读者会读得非常累,且通篇无法代入无法聚焦角色。
“烧脑”是一种紧张刺激的情绪体验。
而过度复杂,读起来只会感觉心累。
第二类作者是逻辑混乱型。
来看错误思考模式与正确模式的对比图:
这类作者出现问题的原因大部分都是:自己笔力不够,又非常想写群像。
整本书设计了6-10个重要人物。
捋不同人物逻辑线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行动线凌乱不堪,根本无法圆融。
主角1号的行动轨迹和反派6号是互斥的;
主角4号的突然出现无法合理化;
反派8号与主角5号的行动线顺利相融;
却又和角色2号和9号互斥。
整个故事的设计过程,作者就像在拆一卷巨大的毛线团,怎么都找不到线头在哪里。到处都是结,到处都捋不顺走不通。
哪怕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线头,绕着绕着又把自己给绕晕了。
最后进入死循环——
比较严重的作者,将近两三年的时间,一直在设计小说但一直设计不出来。
以上反应出来的设计方法是错误的。
不是说你写的故事错了,而是你切入设计一个故事的思考模式是错误的。
先有主线,再有支线;
先有主角,再有配角。
那如何才能准确捋出一条故事主线呢?
切入故事往往是从一个点切入的。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这就是我们基本的设计逻辑。
无论你是先有灵感,还是先想到人物角色、关键剧情、开端、结尾、主题思想、创意核心梗等,都可以通过固定方法扩展成故事主线。
最常用的找到故事主线的切入点有两个:
1.由主要人物角色切入;
2.由重要剧情情节切入。
这种由一个创意、一个核心梗扩展成主线的过程叫——扩梗。
点动成线→核心梗扩展成故事主线;
线动成面→故事主线扩展成简纲;
面动成体→简纲扩展成完整大纲。
将一条故事主线纵向切分成段,这是在切分出一个个小的故事情节。
有点像我们包饺子时,那个长长的面圈用刀切成很多小圆面团的既视感。
将一条故事主线横向并列补充其他线,这是在核心故事外围添加支线。
有点类似人们日常穿衣服,要由里到外一层一层地去穿。
主线是核心角色要完成的目标。
可以是谈恋爱,也可以是升级打怪。
寻找主线,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这本书的主角是谁?
2.这本书要写怎样的故事?
3.这本书的角色利用什么达成目的?
4.这本书的角色遇到了什么障碍?
5.这本书的角色最终结果如何?
来看下面的示例回答——
1.男主角A。
2.主角拯救无数烂尾文剧情的故事。
3.主角意外死亡穿越绑定烂尾文拯救系统,完成对不同世界烂尾文剧情的拯救任务,让无数本烂尾小说完结,完成任务后复活。
4.不同世界的剧情角色完全不配合,有些线索是断裂的,需要主角调查修复。
5.主角A成功完成任务,复活重生。
记一个简化版公式:
【谁(主角)+利用什么方法(金手指)+克服什么障碍(困境)+达成了什么结果(收获)】。
总之记得主线!主线!主线!
你只有找到主线,才能谈其他。
关于如何利用人物角色和重要剧情扩梗,留到以后再说。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