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影视化为什么都偏爱古装题材?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ID:Film-TV_Observer)作者:孙璐
古装题材的网络文学一直都是影视改编的一大来源,近年来其改编数量不断增多,并受到观众的追捧,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趋势。例如近期收官的电视剧《与凤行》,改编自晋江文学城九鹭非香的小说《本王在此》,此前《庆余年》《步步惊心》《甄嬛传》《琅琊榜》等广受人们喜爱的电视剧也都是由古装题材的网文改编而成。但也有不少古装网文IP改编为影视剧后,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那么,古装题材网络文学为何备受市场青睐?目前这些改编剧又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期呢?
古装网文IP改编剧正值大热
自2015年由小说改编而来的《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等电视剧带来收视热潮后,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步伐开始不断加快。
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截止2023年11月20日,IP改编剧依旧炙手可热,在电视剧综合热度TOP50头部剧中,IP改编剧占比近七成,且IP来源更加丰富。除传统网文平台阅文和晋江之外,多部古装剧改编自豆瓣阅读、知乎等平台。同时,综合热度TOP10的剧集中,古装剧上榜4席,《长相思第一季》《莲花楼》《宁安如梦》和《长风渡》,均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已播和待播的50部古装电视剧中就有39部改编自网络小说,已播出的改编剧包括《与凤行》《惜花芷》《永安梦》《阿麦从军》等,待播剧则包括《庆余年2》《长安的荔枝》《风月锦囊》等。这些古装改编剧大多采用了流量明星+大热IP的形式,虽然至今播出档期未定,但在腾讯、优酷和爱奇艺等视频播出平台预约数可观,且多次登上了微博热搜。
长期以来,古装题材都是国产电视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易出爆款的题材之一。而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古装剧有着自身的特色所在。首先,古装改编剧多以架空、想象、编造、虚拟为主,依照真实历史改编的古装剧数量较少,这种虚拟化情节会给观众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和无限想象。比如古装仙侠剧中神仙的腾云驾雾、仙魔大战、神仙与凡人相恋等场景,再加上炫酷的特效和令人眼花缭乱的仙术手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神话故事的幻想。
其次,相比传统的古装剧,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古装剧创作自由度更高,题材更为丰富多样,无论是穿越、修仙、江湖武侠,还是宫斗、宅斗和种田等题材,古装改编剧都能有所涉及,进一步扩大了剧集的受众群体。
再者,古装改编剧在人物塑造上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此类剧集的主人公多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思维,其行为和价值观能够在古代背景下碰撞出激烈而富有看点的剧情,并且符合现代观众的心理预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更加得以凸显。而且古装改编剧在CP人设打造上也别出心裁,没有情根的帝君与活泼可爱的仙子、杀气十足的将军与温柔善良的大家闺秀、斩妖除魔的道士与初涉凡间的妖精等组合既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也赋予了用户拥有嗑糖的甜蜜体验。上述原因共同构成了古装网文IP的改编价值,促成了网络小说改编古装剧的兴起和热播。
古装改编剧爆火背后的问题探析
古装改编剧迅猛发展的同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有网友质疑,为什么如今都是网文改编的玄幻剧,缺少严肃正常的古装剧;也有网友提到,一些古装改编剧的台词太过出戏,编剧并没有对小说原本的现代化元素进行修正。网友的种种疑问背后,暴露出古装改编剧现阶段存在的几大问题。
一是对历史与想象的关系处理不当。与历史正剧尊重史实的宏大叙述有较大区别,无论是网络小说中的古代架空历史,还是改编成古装剧里的世界观,都存在一些幻想、假说、传奇的想象成分。这种想象的成分能够提高观众的观看兴趣,但不能超过任意篡改、涂抹以致毁灭历史的底线。
而有些古装改编剧已然违背了基本的历史逻辑,与真实历史走向大相径庭。比如《大明风华》中朱元璋的扮相,虽然有民间传言“朱元璋长相丑陋”,但我国历史课本中已经纠正这个说法,并采用了故宫珍藏的画像,而剧中却故意把朱元璋形象刻画得过于怪异,让观众产生了不适感受。以及孙若微和胡善祥在剧中是亲姐妹,而历史上两人没有丝毫关系;朱棣和建文帝在剧中一笑泯恩仇,但皇权争斗下两人根本不会有和解的可能性。
而且,为了所谓的讨论热度和流量,古装改编剧中还出现了过度追求感官刺激,低俗化、欲望化的趋势。在剧情设置上,不仅缺乏古人的含蓄之美和君子之道,反而以“大尺度床戏”“最佳吻戏”等为卖点来吸引观众注意。有些剧中的情节只是单纯强调“爽感”和“虐感”。比如《长月烬明》中澹台烬像一个交响乐指挥家一样让血鸦虐杀自己的仇人,虽然是人设需要,却也应该让剧情更加体现出深度。只有把握好历史和艺术的平衡性,才能让古装改编剧重新获得观众的喜爱,激起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古装网文改编剧的题材撞车和作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一旦某一题材的古装改编剧在全网引发热议,相似的题材、故事情节和人设就会扎堆出现。例如2011年《甄嬛传》大火之后,《如懿传》《芈月传》等宫斗剧开始流行;2015年《花千骨》火爆全网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玄幻仙侠古偶题材泛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枕上书》《重紫》《琉璃》《花戎》《尘缘》等剧集雷同化严重。对于观众而言,看到开头就能凭借过往观剧经验猜到结尾的剧情,使得题材本身的吸引力渐趋走低,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浪费。有些作品虽然改编自大热的网络文学IP,却陷入了收视率滑铁卢的尴尬境地。
再者,部分古装改编剧还存在魔改剧情、剧情不合理的问题。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剧,最困难的环节之一就是剧本改编。网络小说本身就带有“快餐化”“博眼球”等特点,可能具备较强的可读性,但缺乏完整的世界观、丰富的故事线、鲜明立体的人物塑造等等,这些都是改编剧本所要强化的重点。再加上目前编剧行业的人才稀缺、影视创作周期过短,许多从业人员并没有足够时间对原作进行研究,对作品缺乏深度、细致的打磨,古装改编剧的剧情不合理反而变成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如改编自希行同名小说的《君九龄》,原著中情节设置环环相扣,女主人设聪明谨慎,但电视剧中却几乎删掉了所有的悬疑设计,将阴谋变成了“阳谋”,给坏人强行降智;而女主则仿佛开了天眼,无论是医术和智慧都刻画得过于夸张。剧中复仇的主线剧情被删减的七零八落,只剩下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因此遭到了网友群嘲。
同时,网友IP的改编还需要照顾原著党的感受。网文原著党呼吁忠于原创,但这种忠实并不是指完全照搬小说情节,而是要对古装剧情中不合乎常理的部分进行修改性创新。比如《庆余年》中编剧对于“侍卫滕梓荆之死”的处理方式,他在原著小说中活了下来,但电视剧中被改成了死亡结局,这件事直接导致剧情出现第一个小高潮,也推动了主人公范闲的一系列后续行为,成为古装改编剧的范例之一。
古装影视改编该何去何从
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期,古装网文影视改编就需要就以下几点进行进一步探索。
首先要在剧本上花心思,挑选贴近受众、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网络文学IP。同时,从网络文学到古装影视剧的转变,需要一个“改编”的过程。改编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即能够带给读者共鸣的、刺激读者的痛点和爽点;去除那些不符合历史常识、逻辑错误、价值观错误的相关剧情,让剧情走向深度、让人设落在实处,从而保证古装改编剧的生产质量。
其次,剧情多元化是古装改编剧质量优秀的前提条件。只有让电视剧的剧情丰富起来,摆脱好姐妹反目成仇、皇帝和王爷爱上同一个人、天下苍生和爱人只能选其一等套路化桥段,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剧情创新不足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发挥积极想象,寻找新颖的小说剧本,主动应对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比如改编自清闲丫头小说《仵作娘子》的《御赐小仵作》,不局限于嫔妃、高门贵女、神女等常见人设,而是围绕女仵作一路破案探险的故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获得了全网的一致好评。
同时,古装改编剧要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挖掘出那些值得宣扬的古代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影视改编,从而增强观众的民族认同感。可以看到,近年来,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古装剧越来越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如《九义人》围绕刺绣技艺展开、《天盛长歌》展现了蜀锦等非遗元素、《长风渡》中的大婚礼仪和亭台楼阁建筑等细节方面一展传统文化的意趣......这些古装改编剧灵活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影视作品的表现力,还为其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从过去几十年间国产剧出口数量和影响力来看,带有东方元素的古装剧一直是出海的主力军,也是国产剧集中有别于海外的优势题材类型。近年来,《庆余年》《赘婿》《卿卿日常》《雪中悍刀行》等古装改编剧在海外传播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原创剧本缺失和网络文学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将网文与影视“联姻”创作出古装改编剧来填补市场空白和满足观众需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网络作家和影视制作方需要透过这种“改编热”的现象,冷静思考古装改编剧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剧本打磨、剧情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古装网文影视改编进一步向精品化迈进。
— THE END —
作者 | 孙璐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石琼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