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4-7-14 16:28:34

生物学硕士做推理小说编辑的12年,不疯魔不成活

土壤微生物学硕士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呢?
遇到王萌前,谁也不相信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去当文学编辑。王萌,土壤微生物学硕士。一毕业,他就成为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编辑团队的一员。从业12年来,既做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迪克森·卡尔等“黄金时代”的引进版推理小说,也推出过许多国内原创推理作者的作品,如时晨的《镜狱岛事件》、陆秋槎的《元年春之祭》。

王萌生活照有人说,他是最懂推理小说的编辑,同事对此也深以为然。谈起他对推理小说的热忱,他们会玩笑地说:“我们都觉得,王萌老师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会寻短见的人,因为他还有那么多推理小说没有看到结局。”这样一位“不疯魔不成活”的资深编辑,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呢?

“没想到编辑还要干这些事”


从初中开始,王萌就对推理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他利用课余时间,不停地在图书馆和书店之间穿梭,寻找各种类型的推理小说。从经典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到现代的《嫌疑人X的献身》,从欧美的硬汉派到日本的推理漫画,他都有所涉猎。每一本推理小说都像是一个新世界,带他领略不同的推理风格和故事情节。

王萌的书柜
2006年,王萌来北京上学。恰逢当时中关村第三极书店开业,他就和同学一起去逛。在店里,他一眼就看到了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劳伦斯·布洛克的书——经典的红色硬壳装。凭着对新星出版社的一贯热爱,王萌把这本书买了回去。但那时的他对硬汉派的推理小说没有太大的兴趣,便把这本书放在了书桌的一角,闲来无事翻阅几页。

王萌的书柜
没想到命运的齿轮从此时开始转动。2011年,王萌毕业时看到了新星出版社招聘编辑的消息。因为此前多次参加过出版社的活动,加之对推理小说的热爱,王萌在某种机缘巧合下入职当起了一名推理小说的编辑。刚进入新星出版社时,他以为编辑工作只是作简单的文字处理。尽管他热爱推理小说,但编辑的琐碎细致与他之前的想象大相径庭。“真正从事这份工作后,我才知道原来编辑还要进行成本核算!”然而,王萌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下定决心,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主动向身边有经验的前辈和同事讨教。

入职简单,入行难


作为一个理科生入行,王萌在语感上会比其他受过科班训练的同事差一些。他印象中,当时社里责编一审是用红笔改校样,复审老师是用蓝笔改,终审老师是用黑笔改,校对都是用铅笔改。“为了弥补语言文字能力上的不足,我会逐字逐句地反复读校样和复、终审的审稿意见,还会找来其他责编的稿件,学习别人是如何处理稿件的。培养语感只能用老办法,那就是阅读量的积累。”


《念楼学短》
除了自己努力,社里还会定期由副总编辑组织召开学习会,给所有的编辑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会上不仅会把近期出的一些书的编校问题挑出来,统一解释说明,副总编辑还建议我们读锺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于是王萌那段时间又看书又看稿,在看书和看稿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了敏锐的语感。他开始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字的节奏和韵律,更迅速地发现并纠正文本中的错误。这种语感的提升,不仅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也让他的编校工作更加精准和出色。有一次,王萌接手了一本台译版的作品,他在责编的过程中发现,台湾同胞经常会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上“有”字,比如“你有听过吗”。“因为我们在平时交流的过程中并不在意,所以如果不把这句话单独拿出来,就很难发现端倪。但如果通篇删掉,又会减少文本的原汁原味。”王萌说。这种情况让他一时难以权衡。‍‍‍‍“后来,是止庵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统一比好更好’,意思是一本书稿看下来,要优先保证每一页的专有名词、语言逻辑都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整篇文章读起来流畅自如。直到现在,我觉得这句话仍然十分受用。”即便他尽力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位“新手”编辑仍会因为经验不足出差错。王萌曾在编辑一本小说时,为了力求让读者读得清楚明白,便在小说中添加了很多注释。“我怕大家会对文章中的内容产生一些误解,所以就连一些常识性的词句也会纳入我的注释范围,最后书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注释。”当时,出版社的副总编辑看过书稿后就把王萌叫过来说:“你没有必要加太多的注释,因为你是基于你对文章的理解添加的注释,并不是基于读者。如果有读不懂的地方,读者完全可以自己查。如果他们不想查,就说明他们对这个内容并不感兴趣。”王萌至今记得,副总编反复强调:“小说流畅性和连贯性很重要。”一个很小的细节却能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从那时起,王萌就开始留心注释的问题。最初,他编辑的大多是译稿,译者也会在文章中酌情添加注释,所以他也会和译者沟通,以确保能够完整地向读者呈现作者和译者共同的作品。“刚入行时,我听了许多像这样的前辈经验,也看了许多稿件。经历了五六本书稿的‘洗礼’后才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尺度。”

每一次的挑战都是一次成长


随着工作经验和阅读量的不断积累与沉淀,王萌从一位对编辑工作充满憧憬的新手,蜕变为资深编辑。在这个职业旅程中,他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文稿的校对和修改,而是广泛地涵盖了选题策划、与作者的深度沟通、市场推广等多元化任务。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将他塑造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专业的编辑。

王萌的工位选题策划对于一名编辑来说应该是工作的核心环节,因为这不仅仅是关于挑选一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对于市场、读者以及文化趋势的敏锐洞察。由于对推理小说的热爱,他能够有超越一般人的选题敏感度。在书店、图书馆和各类文化活动中,他总能发现新的阅读趋势和热门话题。同时,他也密切关注国内外推理小说市场的最新动态,确保自己始终站在行业的前沿。去年十月,新星出版社与日本讲谈社联合组织了一次中日推理作家交流活动,王萌有幸参与其中,见证了推理作家时晨与绫辻行人、斜线堂有纪的对谈,同时也有机会与讲谈社的编辑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讲谈社中有几位从著名的京都大学推理研究会走出的编辑,他们对推理小说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以及工作方法上的不同思路与见解,对王萌都有相当大的启示。这次交流也让王萌看到了有那么多同样热爱推理的同仁,这让他面对平淡而琐碎的工作有了新的动力与追求。与作者的沟通是王萌工作中另一项关键任务。他深知,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考方式,因此他始终坚持个性化的沟通策略。在与作者的合作过程中,他既要确保作品的质量和风格与选题策划相一致,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时,王萌还需要与作者讨论作品的构思、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他努力引导作者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他也非常注重保护作者的创作热情和个性,避免过度商业化的改动损害作品的原汁原味。


在多年的阅读经验中,他自己都快成了“半个作者”。在与作者的深入交流中,王萌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编辑经验。《元年春之祭》出版后,在广州方所书店举办活动的间隙,王萌跟作者陆秋槎一起到中山大学走访陈寅恪故居。恰巧王萌有位在中山大学工作的好友、学生时代的舍友,便带着他和陆秋槎在校园里漫步。他们三人畅所欲言,谈论着文学、历史以及各自的生活经历。同时,他们也谈到了《元年春之祭》的出版过程和这本书出版后产生的影响。

“还记得《镜狱岛事件》出版前,那是我第一次跟时晨老师见面,虽说是一起吃饭,但仿佛饭菜一直不存在一般。因为时晨老师真的太健谈了,从喜欢的推理作家,到各种或惊为天人或雷穿地心的作品吐槽;从逻辑流、诡计创作的见地,到随身携带的‘点子记录本’,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上海人那份特有的幽默与松弛,从此便成了我每次与他见面前的期待。”

除了这些工作环节外,王萌还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他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从文稿校对到版式设计再到封面制作等,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确保质量上乘。“就我个人而言,编辑流程中最难的一环大概是装帧设计了,特别是套系书中的第一本,既需要从书本身的内容出发,还得照顾到整个系列,表达出作家自身的气质。”王萌说,“我本身对于美的概念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看到了觉得好看,哪里好看却说不明白。但好在每个合作的设计师总能在交流、磨合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约翰·迪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是侦探小说史上的重量级作品,午夜文库出版时编号恰好是第600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鉴于这个作品已经出版过几个版本,进行装帧设计时,我与设计师便一直反复推敲,从不同角度探讨,既需要传递黄金时代、经典作品的气场,也想让封面具备当今时代的审美观感。考虑到卡尔作品不止一本,设计师还设计了不少细节元素,以便后续出版时突出设计的整体感。时间上花费了挺久的,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让我感觉等待是值得的!”王萌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进入午夜文库工作的第五年,他获得了优秀员工奖,在年会上颁奖给他的是社里的副总编辑刘丽华。“在工作中,无论是对稿件流程的节奏把控,还是对文字处理的细节尺度,刘老师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建议与帮助。能从刘老师手中领奖,我真的感到无比激动。”作为一个推理迷,王萌最想做的事就是看遍世界上所有的推理小说,把最为经典的作品都看全只是他的初级目标。能够读到那些不够出名,隐藏在推理文学角落中,却为推理迷津津乐道的所谓“梦幻逸品”,更是他追求的终极目标。当王萌成为推理小说的编辑之后,以往认为“推理小说只需要看一遍”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稿件经常要通读好几遍。“比如近期重看的几部作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葬礼之后》、约翰·迪克森·卡尔的《皇帝的鼻烟盒》,仓知淳的《星降山庄杀人事件》等,便会惊讶于作家细节描写的大胆,体会到他们创作时所费的苦心。”王萌说,“如何将这些体悟实际再应用于稿件的编审流程及与作家的交流中,便是我今后需要继续摸索与提高的环节了。”随着从业年数的增长,当王萌与同行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后,越发体会到编辑工作需要的能力与付出,自己都还差得远。平衡市场需求与自身喜好;放下表达顾虑,更好地为作家提供创作建议;吸收新渠道、新媒介的传播经验;在瞬息万变的社交洪流中保持自我的清醒,不好高骛远,不畏难拖延……对于他自己而言,编辑工作上需要提高之处,太多了。一审:汤志成二审:亢姿爽三审:杨帆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物学硕士做推理小说编辑的12年,不疯魔不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