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长河史志>> 序
<<文明长河史志>>序 国有史,邑有志。三北长河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编修史志的传统。慈溪市长河镇是我国早期马克斯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之故乡。亦是浙江省草编工艺品之乡。地处慈溪市西部地区,杭州湾之南岸,交通便捷、人文荟萃、经济兴旺、环境优雅,名列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 “廿强镇、浙江省百强镇和文明镇、并入围全国小城镇综合经济发展千强镇行列。近年来,长河镇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人居环境优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建设目标,加快经济强镇、生态城镇、文化名镇建设步伐,相继获得创成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五好乡镇党委、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等荣誉称号。值此经济发展,政通人和的昌盛世,《文明长河史志》初稿应运而生,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泽后世的文化传统工程,也是一笔丰富的历史遗产。镇领导做了顺民心的大实事,填补了长河史志的空白,并为镇志的编写奠定良好的基础。历时数年,寒暑不辍,备尝甘苦,有志者事竟成,镇民入志夙愿成真,当此之时,特序以致贺。<<文明长河史志>>全面系统地记述长河镇近五百五十年来的发展史,展现了自明成化年间筑潮塘以来镇境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风情等等演变轨迹,真实地反映了镇民在艰难中创业,在起落中坚持,在曲折中奋进的辉煌篇章。据《余姚六仑志》记载,明成化年间(1471年)始筑御海之潮塘,遂有先民栖居。又据家谱史料,长河最大望族姓张姓是清河张祖逢宋忠献公扈跸南迁,由潭而杭、由杭而鄞、由鄞而姚,即由鄞县桃源乡徒居余姚县云柯乡,迁姚始祖为今十五世祖元瑜,芦城庙后旧宅,俗呼五张八祠,咸各安其居乐其业。至二十一世三墙门二支斌六公子,从大古塘迁至长河潮塘云和乡,以耕稼渔盐治生,裔辈世代瓜瓞绵绵贤而才。卢姓也从曲塘至潮塘、楼姓也从低塘至垫桥等。古长和在清代更有张魁、张锡山、卢镳、范金榜等文武双全的众举人。镇中陈、罗、范、罗、杜、周、王、陆、蒋、杨等一百零三姓系于明清代迁此而居,也有民国时期相继迁居镇境,随着姓氏渐多人口日增,后塘逐筑,先后形成以大望族为主的塘头路、大路头、杜家路、陆家路、杨家路自然村落,还有镇北民从绍兴至云和乡。“长和”开创了长河之历史,长河镇传承了历史。长河镇人勤劳淳朴、诚信开明、顽强拼搏、敢为人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及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村民贫困愁苦,生活艰难,于1927年春在中共姚北党组织领导下,长河上千贫民,响应区农委号召,开展反霸“吃大户”运动,这是大革命复兴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时期,长河镇又是浙东抗日老根据地之一。经济产业从蚕桑和麦冬至棉花及蔬菜以利民生。更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巧夺天工编织金丝草帽,远销欧美,闻名中外,故素有“草帽之乡”美誉,但因政局动荡,镇民生活还是贫穷过日。解放后,得到新生,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开了镇民的创造之花,力求奋发改变古镇面貌,在党和政府正确方针指导下,镇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最近几年来,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主题,充分利用大桥经济的好时机,全面推进现代化新型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抓好基础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壮大镇级集体经济;让百姓满意,享受实惠;实行民主管理,共建和谐社会。在已跻入了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 “廿强缜” ,入围中国乡镇综合实力五百强之一,全镇人民创成了全国文明镇。现面对大好形势,长河镇人产生了回顾历史,开拓未来。因此,据镇民意愿,在镇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决定编纂《长河史志》,从1992年始,逐年(特别是近十年集中精力)着手搜集资料,并访问老年干部、镇民,调查镇情历史等。在上下人员共同努力下,历时数载,终成初稿,还须听取各方面意见,正之续之完善之。争取近年一部反映长河镇历史和现状的史志问世,在这史稿完成之际,让我们祝愿长河宁丰久富,今后更加兴旺发达,在建设新农村中,使杭州湾南岸的璀璨明珠长河,谱写出更为辉煌的篇章! 长河人民开拓了业绩创造了历史,又与镇史编纂有机结合,形成《文明长河史志》,实为难能可贵。其内容是镇民最为关注,既读又藏,后世修志,踵而继之,延绵子孙,造福后裔。对史志研读,可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古今,在爱国爱乡新农村建设中以供今后之决策借鉴,以利传承发展。本书史料翔实,可称“百科全书”,可为我镇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发展依据,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在发掘历史智慧、服务当代决策、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件大喜事为我镇创建成全国文明镇作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希望长河镇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努力实现新突破、新跨越。在全面深入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经济强镇、生态城镇、文化名镇的 “人文小镇,品质长河”建设目标,奋力推进现代化新型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小康建设的同时,我们必将看到更多的新志问世。时为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