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6 天前

天下霸唱,失踪人口回归!



2025年,谁还记得天下霸唱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天下霸唱的名字开始逐渐隐没于江湖之中。也许是“天下霸唱侵权《鬼吹灯》”以后,也许是当年的天涯论坛一代人渐行渐远渐无书。这次再露面,却已带着新书再次归来。4月9号,《马路吉他队》第一季、第二季发布。这一次,天下霸唱不再写悬疑,而是开启了现实主义。

天下霸唱的新书《马路吉他队》系列作品聚焦流行音乐发展历史,以时代变迁中小人物的奋斗为核心命题,全景式地展现了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社会风貌,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关乎于热血、梦想、岁月、激情般酣畅淋漓的故事。说的简单点,那就是天下霸唱,也到了回忆过去的年纪了。每当旁人问起“胡八一”,天下霸唱直言“重复没有意义”。但少为人知的是,在他不想写的“洒脱”背后,又藏有多少难以言明的无奈。


时间倒转回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天下霸唱,还是一个叫张牧野的小屁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对故事的喜爱从小就根植在他的血液里。他小时候住在胡同里,邻居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老人们提起天津卫的老事儿,能滔滔不绝讲上一宿。夏天天热,他就在路边弄个马扎,切个西瓜,看大人们摇着扇子,天南海北地聊。故事都是口口相传的,一个人告诉另一人,再说就换了版本,越传越邪乎,他也越听越入迷。到了上学的年纪,张牧野跟着父母去了内蒙古赤峰,在地质队的机关学校上课。

儿时的天下霸唱在父母工作的物探分队里,他常常看到有人背着电话线,把两根铜签子凿进山里,再摇电话机。小小年纪的他觉得特别神奇,这是给山里的谁打电话?其实,这是队员们根据物理反射,测定地底下有没有矿,有时也会探测到坟地,但都不是古墓。倒是在老乡家里,他看过好多从古墓里抠出来的砖,最后都成了砌猪圈、盖厕所的材料。下了课,他和小伙伴们钻洞穴、进坟坑,了解洛阳铲、铁钎等考古工具,听当地人讲各种奇闻逸事、志怪传说。上了两年学,攒了一肚子故事的张牧野回到天津,但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已在他的内心扎根深埋。

正在学习踢正步的天下霸唱中学时代,张牧野的学习成绩不好,最大的爱好是看通俗小说,尤其喜欢“杀人放火,快意恩仇”的故事。一本《水浒传》,他看了几十遍,书页都翻烂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宋江是黑社会老大,入狱后的狱长和狱警都是他小弟,多威风。他爱听故事,也擅长写故事。一些零碎的片段,经他一番添油加醋,就变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然而,他的写作风格与当时的应试教育格格不入,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高二那年,张牧野离开了校园,开始“跑江湖”。他一边打工一边念专升本,做过美工,刷过盘子,开过美容院,尝尽了冷暖辛酸。有段时间,他在山西帮煤老板跑开矿批文,一个批文弄下来就值八千万到一个亿。为了投资不打水漂,煤老板会请风水先生看地脉,风水知识、江湖行话听多了,他也慢慢通了点门道。

青年时期的天下霸唱2005年,张牧野28岁,他和朋友创立的公司遭遇低谷,没了生意。他开始成天泡在天涯论坛的“莲蓬鬼话”,追更里面的鬼故事,发现写得好的,十之八九没结尾。他越看越着急,干脆自己动笔。这年10月,他写出第一部小说《凶宅猛鬼》,迅速获得了论坛网友们的喜爱,帖子下面讨论热烈。张牧野惊呆了,在此之前,他连100字的工作报告、检讨书都写不利索。他备受鼓舞,紧跟着又编了《雨夜谈鬼事》和《阴森一夏》(多年后改写为《迷航昆仑墟》出版),从此在写作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2006年1月的寒冷冬夜,一篇题为“鬼吹灯”的贴子悄然更新。

天涯论坛里的“莲蓬鬼话”一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残书,引出了胡八一、王凯旋和Shirley杨“三人组”奇幻的盗墓故事,也创造了历史上四大盗墓门派——摸金、卸岭、发丘、搬山。帖子迅速达到50多万阅读,成为论坛里最火的IP。后来,他带着发表了52章的《鬼吹灯》来到起点中文网,开启了日更连载的码字生活。至此,高人气写手天下霸唱横空出世。


刚开始写《鬼吹灯》时,天下霸唱的创作状态很随意。心情好,就击键如飞一天写个上万字,有事儿忙起来了就丢下一两句话,给粉丝“报个平安”。(证明没有进局子)第一个帖子中,王胖子叫王凯,后来他觉得和胡八一的名字不配,才改叫王凯旋。后面大家看到这处纰漏,也都默以为原帖子里天下霸唱少打了一个字。签约起点后,天下霸唱每天一起床,就必须面对编辑3000字的催更。“我根本就来不及想后面的情节,想的就是我今天怎么写。”有段时间正赶上世界杯,他晚上熬夜看球,白天还得更新,有一天写了1万多字,创下写作生涯的最高纪录。为了凑字数,故事质量难免注水,像是胡八一和王胖子讨论一件事,可以讨论3000字不挪地方。

天下霸唱多年后,再谈起《鬼吹灯》,天下霸唱坦言“有一半的篇幅不满意”。但这些“瑕疵”并没有影响《鬼吹灯》的大火,粉丝的狂热程度,大大超乎他的意料。当时有不少入戏太深的粉丝,有的拉掉电闸,在家里东南角点燃蜡烛,模仿墓室摸金;有的特地让驴肉铺老板给他留黑驴蹄子;有的甚至不远万里,带着文物来找他鉴宝……直至今日,《鬼吹灯》卖出上千万册,被称作金庸作品后,华人间传播最广的小说。

《鬼吹灯》系列小说按理说,这时的天下霸唱应该春风得意,但事实上,他正经受着职业生涯里最艰难的一刻。据他回忆,2007年,起点中文网提出给他发笔奖金,但前提是要签署一份合约。签约当天,他被灌了好几杯酒,因为不胜酒力,“稀里糊涂地就签了字”。于是,起点网以10万元的价格,拿到了《鬼吹灯》系列《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4部小说的全部版权。之后,他又签署了一份合约,将这个系列其余的4部小说也转让了。多年后再提起这件事,天下霸唱只能苦笑:“那时候没人懂啊,你一个业余的和人家专业的,这怎么比?”后来,起点中文网将《鬼吹灯》的电影改编权一分为二,一半归梦想者电影所有,出品《九层妖塔》,另一半被万达收入囊中,拍摄《寻龙诀》。

《九层妖塔》与《寻龙诀》两部电影上映后,狂揽23亿票房,巨大的商业价值让无数资本闻风而动,掀开了“鬼吹灯”题材霸屏的序幕。这几年,多个版本的“鬼吹灯”同屏对打,轮番轰炸。但由于幕后所属公司不同,导致故事时间轴混乱,主演一部一个样,引得观众连连串戏。倾力打造的古墓世界,就这样随意被外人掘开,天下霸唱心痛之余,却也无能为力。因为此时的他,早已自身难保。


《鬼吹灯》的爆火,让天下霸唱名利双收,也由此官司缠身。他早些年曾在报刊上做了一个专栏,专门用来解读《鬼吹灯》系列作品的疑点,后来被出版社翻拍成《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因为这部作品未经许可擅自使用“鬼吹灯”标识,天下霸唱及出版社被起点网背后的玄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最后认定天下霸唱侵权,需承担110万元连带赔偿责任。

相关纠纷而他于2015年底推出的新作《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也因使用了《鬼吹灯》里的人物,难逃侵权争议。当年的一纸合约,天下霸唱已经把包括影视改编在内的所有著作财产权都卖了。这意味着,他虽为原著作者,却不能再创作“鬼吹灯”相关作品,除非获得许可。相反,起点中文网可以举办《鬼吹灯》的同人小说大赛,参赛者根据书中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获奖作品印上“天下霸唱原著”字样,纳入《鬼吹灯》系列。于是,便有了原著作者侵权自己作品的奇特一幕。版权纠纷一度让天下霸唱心力交瘁,但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他无法撒手不管。

天下霸唱后来,他有了编剧这个新职业,得以参与《鬼吹灯》系列的剧本创作。只是,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过程并不容易。原著粉丝、普通观众、投资方众口难调,再加上之前混乱改编带来的口碑消耗,诸多压力都限制着天下霸唱的发挥空间。阮经天版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豆瓣评分5.2,号称系列前传的《摸金符》更是积压多年都未能播出。在这样的困境下,天下霸唱摸索出一条路,去掉自己作品中的“鬼吹灯”痕迹,创作一部跟盗墓完全无关的作品。于是,《大耍儿》诞生了。

天下霸唱《大耍儿》| 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胡同里的故事,一帮一起玩起来的孩子,在改革的大潮里走出不同的轨迹,围绕着他们的有友情和义气,也有背叛和信任。在天下霸唱的记忆里,当初天津城有不少叱咤风云的“玩儿闹”,不走正路,但行事颇有规矩。对他们而言,打架斗殴那是最低级的,他们更习惯以人缘、道义来遏制团伙间的争斗。为此,天下霸唱采访了许多当年混迹江湖的老大哥,在他们的回忆中,一点点拼凑起天津卫原汁原味的生活画卷。那段时间,他好像又回到了走街穿巷听故事的少年时代,观察周围的人,想象他们曾经的经历,再一点点融入到小说主人公身上。

《大耍儿》中的连环画插图之前写《鬼吹灯》,他被日更3000字的任务推着前进,写得很快也很焦虑。但到了《大耍儿》,他可以搁两三年慢慢磨,期间光丢掉的草稿就有50万字,但却找回了最早写故事时从容肆意的创作状态。


有人说,天下霸唱是现代网文盗墓小说的开山鼻祖。他用匪夷所思的想象力,以八部曲构建了整个盗墓体系,为后来的作者提供了发挥和再创作空间。最好的例子就是南派三叔从写鬼吹灯同人文开始,以《盗墓笔记》建立了自己的“盗墓王国”。但如今的天下霸唱,正在一点点远离自己构筑的盗墓世界,走入市井生活。

天下霸唱他们说,一个人进入中年的标志,是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回忆和父亲的影子。也许这一次,天下霸唱也终于是人到中年了吧。摇滚乐、热血、八十年代、青少年都是很好很好的东西。只是不知道,在《马路吉他队》里,卫星、阚大路、高冷、小彬彬等一系列角色身上,能不能看到胡八一和王凯旋的身影。

参考资料:
1.专访天下霸唱:《鬼吹灯》里,有一半的篇幅我不满意
2.天下霸唱:谁盗了《鬼吹灯》的墓
内容策划: 翟晨旭 夏夜飞行
排版设计: 洛溪 夏夜飞行
来源:投稿指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下霸唱,失踪人口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