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i★Sherry 发表于 4 天前

打破网络文学“超长篇”体式,短篇故事成“新风口”

中国青年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近日,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网络文学短篇创作的兴起与期待”的研讨会。会上,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说,网络文学短篇凭借独特的创作模式、精品化趋势和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网络文学“超长篇”的体式桎梏,突破了网络文学同质化严重、题材创新乏力的困境,带来更多可能性。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桫椤认为,短篇创作已经成为全行业的新风口,这一现象是网络文学进入“后类型化”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不仅彰显了网络文学不断变化、不拘一格的发展状态,更是一种数字时代文化转型的呈现,背后交织着媒介技术、读者需求、文化价值等多层面的融合力量。

网络文学开启付费连载的商业模式以来,短篇创作发展相对沉寂。2018年知乎短篇故事在社区崛起,在创作模式、内容品质和商业转化等层面,不断开拓边界。知乎付费阅读业务负责人范俊梅表示,网络文学短篇故事发展至今,已经从单一平台引领进化到产业趋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曾将盐言故事类比文学史上的“问题小说”,二者的核心都是为了回答社会困惑。在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雄看来,纵观整个文学史,短篇创作往往是最先呼应时代需求的文体样式。而短篇故事对内容结构的雕琢、对现实问题的投射和高度隐喻,推动了内容精品化进程。

在创作形态上,短篇故事以沉浸化叙事和悬念十足的特征,吸引大量年轻用户。比如,盐言作者“点灯”的出圈作品《活在真空里》,在短短2万字里,精巧地呈现了3次庭审反转,让读者欲罢不能。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评价道,盐言故事所具备的叙事集约性和高情感强度特征,既契合碎片化阅读趋势,又为短剧改编提供优质素材。

同时,短篇故事带动了更有互动性的创作模式。山东理工大学教授翟羽佳注意到,作者“恩养”在创作《相术师》过程中通过读者的即时反馈,不断调整叙述策略,形成了一种参与式的文化生产模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破网络文学“超长篇”体式,短篇故事成“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