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死地 发表于 前天 19:46

锐评|AI写小说?故事莫失“真”,文学莫丢“人”

创作一篇小说,不说苦心孤诣、倾尽心血,怎么也得字斟句酌、反复打磨。而今人工智能浪潮袭来,“写”小说竟可以让AI代劳了。据新京报报道,多家网文平台出现作者让AI当“枪手”的情况。有的作者用AI辅助写作或直接让AI生成小说;有的生成风格“进化”,利用编辑修改建议不断“调教”AI生成指令,降低AI感。有网文平台曾在一周内检测出两三百本AI生成的小说。不仅如此,二手平台上有人卖起AI“写”小说的课程,价格甚至低至1分钱。


卖家销售AI“写”小说的相关课程,宣称所提供的AI指令可以生成小说。图据报道
文学作品,无论是构思还是情节,无论是情感还是文字,都是作者创造性的体现,代表了作者的性格和风格。就算网络小说的创作形式更灵活,也不能脱离文学创作的基础。找AI当“枪手”,搞无“人”创作,即便具备了小说的全部要素,也顶多算是机器文学;就算在投喂过程中花费了心思,也顶多做了“训练师”的活,而非作家的事,如此代写出来的小说不过是流水线作业。“冒名顶替”AI生成的小说,有违诚信原则;没有倾注心思的AI故事,又怎能打动读者?

文学创作,贵在“创”字,有创意、有创新、有创造,才可能有质量。如果AI小说大行其道,网络文学低质化、同质化将更为严重。据报道,AI编造的东西只有华丽辞藻,没有“人情味儿”,也谈不上文字美感;在AI生成下,现代言情小说里的桥段,转头出现在古代言情、玄幻题材小说里,只是主角名字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如果AI小说得到社会认可,其他作者还会认真写书吗?若输入指令就能出小说,还需要职业作家吗?读者对文学创作抱有极高的期待,AI小说对读者又有几分诚意?

遏制AI“枪手”风,作者应摆正创作心态。人工智能应用日益普遍,借用前沿技术开拓视野未尝不可,关键是把握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边界,最终让人占据创作的主导地位。如果故事设定、剧情推进、人物刻画都是作者的脑洞,用人工智能给小说添添彩不妨尝试;但如果拿AI机械性拼凑内容、用无意义的情节填充字数,甚至“一键出小说”,那就念歪了AI的经。

用不用AI写小说,是对创作者的考验;如何界定并识别AI小说,是给出版方和平台管理方出的新考题。据报道,今年4月底,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联合16家网络文学平台发布《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要求平台建立AI辅助创作使用规范,共享反洗稿经验和技术成果。网文行业建立过滤机制、明确AI使用规范,让原创的归原创、生成的归生成,是在保护创作者,也是在保护网文市场的未来。

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之下,各行各业都面临“被取代”的焦虑,但文学普遍被认为有不可替代性。因为文学创作中,人与世界建立的情感和语言连接,是人工智能无论如何也学不了的。好故事需要用心写,写小说别忘了人的独特性。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人可别离自己越来越远。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锐评|AI写小说?故事莫失“真”,文学莫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