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盛 发表于 2017-4-24 09:41:55

徐志摩的“自行车”为何能迷倒陆小曼

◎肖伊绯
坊间曾流行一种说法,说是陆小曼下了前夫王赓的宝马,心甘情愿地上了徐志摩的自行车。诚然,王赓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归国后做军官也做到了少将军衔,但陆小曼为什么甘愿要上徐志摩的自行车呢?其实很简单,徐志摩的自行车上,能看见诗和远方。
徐志摩不是买不起汽车,只是酷爱自行车的自由行驶,只是将骑自行车视作人生消遣的一种。他并不是骑着自行车灰头土脸赶时间的上班族,也不是把自行车当作出了地铁站还有几里地才到公交站的交通过渡工具,他只是把自行车视作郊游代步工具,而这里的“郊游”还不是普通的中国城乡结合部的“骑游”,这里的“郊游”是在英国的康桥(即剑桥)。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透露了他与自行车的奇妙关联。他这样写道:
“瑰丽的春放。这是你野游的时期。可爱的路政,这里不比中国,哪一处不是坦荡荡的大道?徒步是一个愉快,但骑自转车是一个更大的愉快,在康桥骑车是普遍的技术;妇人、稚子、老翁,一致享受这双轮舞的快乐。(在康桥听说自转车是不怕人偷的,就为人人都自己有车,没人要偷)。任你选一个方向,任你上一条通道,顺着这带草味的和风,放轮远去,保管你这半天的逍遥是你性灵的补剂。这道上有的是清荫与美草,随地都可以供你休憩。你如爱花,这里多的是锦绣似的草原。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啭的鸣禽。你如爱儿童,这乡间到处是可亲的稚子。你如爱人情,这里多的是不嫌远客的乡人,你到处可以‘挂单’借宿,有酪浆与嫩薯供你饱餐,有夺目的果鲜恣你尝新。你如爱酒,这乡间每‘望’都为你储有上好的新酿,黑啤如太浓,苹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润肺的。……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像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这篇文章写于1926年1月15日,后来收入《巴黎的鳞爪》一书,1927年8月由新月书店出版。据出版时,徐志摩在书前加的序言所述,这些回忆其在法国与英国生活与思考的文章,并不是在巴黎或康桥写成的,竟然全是在陆小曼香闺里的小书桌上写成的。
徐志摩开篇即如清风徐来般娓娓道来:“这几篇短文,小曼,大都是在你的小书桌上写得的。”这是何其浪漫动人的事情——趴在情人的闺中小书桌上,描述自己在英国读书那会儿,骑自行车游康桥的种种美妙。这是何其与众不同的事情——那会儿人家骑自行车是在英国康桥休闲郊游,如今你开一破汽车塞在北上广的五环上?
文中提到,徐志摩“在康桥听说自转车是不怕人偷的,就为人人都自己有车,没人要偷”。他之所以这样说,恐怕是因为当年在康桥骑自行车郊游的人们,都是不为自行车上锁的缘故吧——因为不怕人偷,所以没必要上锁。这样的情形可比如今的“共享单车”还要开明,二维码都不需要了,一人一辆自行车,根本没租车行什么事儿。就凭这一点,徐志摩的自行车,非一般人的自行车可以企及。须知,那是在英国康桥才有的,不上锁、不怕人偷的自行车哩。
试想,那在英国康桥骑自行车郊游的徐志摩,浑身上下皆是英国绅士的教养,举手投足都是中产阶级的情调,怎能不迷倒陆小曼等中国女子。难怪即使在其死后16年,陆小曼对徐志摩骑自行车的“倩影”仍然恋恋不忘,将其在英国康桥的骑车照片一张收入由她整理出版的《志摩日记》之中。翻开1947年3月出版的《志摩日记》,头戴花格鸭舌帽,身着呢子大衣外套,内着领带西背的徐志摩,正左脚踩着自行车踏板,准备蹬上自行车的瞬间形象,为所有后世读者所熟悉——那是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期间的存照。
即使在当时的中国大都市,北上广的城市道路之上,一辆价值80块银圆左右的自行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尚。当时的中国读者,看到徐志摩于20年前在英国康桥骑的“洋车”,恐怕仍是会觉得“洋气”得了不得罢。事实上,徐志摩的自行车,不但令陆小曼等终生难忘,永久怀恋;那些百年后骑着“共享单车”而来的中国文艺青年们,仍然对此津津乐道——须知,这真不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志摩的“自行车”为何能迷倒陆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