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梦 发表于 2017-5-4 16:35:00

作家墨白的138封退稿信

1981年初,墨白师范毕业后回到故乡的小学任教。在寂寞的夜空下,他无法面对前途的渺茫与内心的孤独,文学成了表达情感的方式。1982年4月间,墨白和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教师成立了“南地文学社”,正在兰考仪封农场参加笔会的大哥(孙方友)听到这个消息后,给他们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祝词,文学之路真的曲曲折折地朝着墨白未来无法把握的人生伸展开来。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创作了十几篇小说,写了三十多首诗,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投稿生涯。
“那些幼稚的习作被我一篇接一篇寄出去。在那充满期盼的岁月里,每天下午学校放学之后,我都会到大哥家去,如果大哥外出,即便是天空飘着秋雨或者雪花,在傍晚时刻我也会踏着泥泞到镇上的邮局,去那里拿我们订阅的报刊杂志,而我更盼望得到的是我寄出去的那些稿子的回音。”而墨白收到却是一封接一封的退稿。退稿信大多是用钢笔和圆珠笔写的;也有毛笔,像《广州文艺》的李树政先生的来信,李先生的信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布局也十分讲究,简直就是书法艺术;也有铅笔,比如徐光耀先生那封写在印有“河北省文联”十六开稿纸背面的信。
徐先生说:“我调离保定文联已经一年又八个月了,只在名义上还兼着《莲池》主编。由于凡寄给我个人的稿件,都由《莲池》编辑部代拆并处理,所以大作我不曾见过。已去信给《莲池》请他们为您查找。”徐先生在信中还嘱咐墨白,请以后赐稿时勿再寄私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收到写了《小兵张嘎》的大作家的亲笔信,那种感动不可言表。初生牛犊不怕虎,墨白还给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王蒙寄过稿子,那是一本他自己装订成册的薄薄的诗集。信是以“南地文学社”的名誉推荐的,信的结尾还盖了文学社的章。后来墨白才明白,王蒙先生也许压根就不可能看到那稿子,他甚至想,那封推荐信也一定让拆看这封信的编辑感到厌恶。

墨白和大哥孙方友
在墨白的记忆里,他收到的退稿信大多都落有编辑部的印章,而落款印章的形状各不相同。像《清明》、《东海》、《星火》、《四川文学》的印章都是圆形的,或许是兵团的缘故,《绿洲》的圆章最大,显示出一种霸气;长方形的落款最多,《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山东文学》、《山西文学》等等,或许是因了西泠印社,《西湖》的印章显得最有“学问”,那枚呈长方形的没有边际的“西湖月刊小说散文组”印章,是很有功底的隶书篆刻;也有菱形的,像《洛神》。印章的内容也不相同,像《长安》,最简单:“长安编辑部”;或许是产生法律条文的地方,《当代》最具体:“当代编辑部处理来信来稿专用”。他甚至留意到印章的颜色也不同,有红色、有蓝色、有紫色,最有特色的是《梁园》杂志社,罗锐老师给他的十封退稿信上,除去他的亲笔签名,放在信纸最后一页右下角的印章是绿色的。绿色的印象,在孤独而寂寞的冬日夜间,墨白就着飘忽不定的煤油灯光去辨认那枚印章上的颜色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在漫长的期盼里,墨白的小说和诗歌习作又陆陆续续回到他所居住的乡村,在修改之后,他又装进信封重新寄出去,就这样往往复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竟收到了48种文学期刊的138封退稿信(当然,这不包括那些铅印退稿信)。退稿信的数量也大不相同,有的刊物只有一封,像《奔流》、《长江文艺》;编辑个人最多的是《百花园》的责任编辑王保民给他的退稿信,前后共11通;总数量最多的是《鸭绿江》,总共33通,那是因为他连续参加了他们在1982、1983年举办的文学函授。第一届他被编在函授班的第24组(每位辅导老师负责300位学员的作业),辅导墨白的那位大学老师给他七通信,信中还给墨白推荐过《乡场上》、《大车店一夜》这样的小说。这位老师中途因公辞去,接替他的是辽宁大学中文系的武戈先生,武先生有一通信是写在16开信纸上,总共五个页码,这是墨白收到的退稿信中最长的。

墨白近影
在那些漫长而暗淡的时光里,那些充满鼓励的信给了墨白信心和温暖,这样的情境一直持续到1983年最后一个月份。这个月份里,他连续收到了两封用稿通知,一封来自《个旧文艺》,一封来自《广州文艺》:“……来稿《画像》我已阅。《广州文艺》不打算采用了,我推荐给了同属我编辑部的文学双周大报《南风》,他们决定留用,特此通知你。此稿请勿再投别处(如近几个月中其他刊物已采用,望速告之。)……”信是吴幼坚老师写的,后来她曾经出版过一个具有个人自传性质的画册,邀请了国内许多作家、诗人为画册里的每一幅照片配诗。而她信中说到的这篇《画像》,最终发表在1984年1月15日的《南风》上,这就是墨白的处女作。而那些被他投出去又被退回来的小说习作,后来也都陆续变成了铅字。
至今还记得大哥写在祝词的话:“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文学要靠激情,靠主观努力,坚持五年,定会有收获。那么要坚持20年,坚持30年呢……”30年,对当年那帮文学青年来说真的是遥不可及,可眼下屈指间一算,30年已成过去。而现在能证明墨白曾经存在过的,就是他写下的这些文字了。

作者简介
舒晋瑜,1973年出生。笔名鲁大智。女。山东桓台人。 2000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新闻系。1993年参加工作。历任山东淄博桓台报社副刊部主任,《中华读书报》编辑记者。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永远的晋剧》,散文集《旭光晨韵》,评论《’99中国文坛回望》、《文坛网站:站起来还是倒下去》、《生逢70年代的下乡一族》、《这样改编名著好不好》、《国外畅销国内未必畅销》,通讯《桓台史家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理由——访史铁生》、《从鲁院走出来的中国作家》、《对文学不感疲倦的人——铁凝印象》等。来源:河南文学微信公众号 舒晋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墨白的138封退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