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推出原创文字集 《小孤独》治疗城市病的良药
小确幸、小确丧、小别离、小丈夫……近年来,无论文艺界还是网络平台,“小”字辈的词成为了新宠,这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人们更倾向于关注细枝末节,尤其是琐碎的情感涟漪。近日,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先生推出了自己的原创文字集《小孤独》,他在文集中认为如今大多数城市人都被“小孤独”钝化以至剥离了对一声鸟鸣、一缕夕晖的感动,扭曲了我们拥有感动或被感动的权利和能力,他通过对于文学的思考、对美学的阐述、对往昔的回忆以及时下热点的分析,用一篇篇精短而深邃的文章治愈我们的“城市病”。当然,提及林少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村上春树,这位翻译了《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村上春树佳作的翻译家自然没少在书里“吐槽”原作者。
协助恢复“感动”能力
对于孤独,林少华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大孤独,比如古代的屈原、近代的鲁迅,他们要么是问天问地忧国忧民的孤独,要么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独;第二种是不大不小的孤独,比如莫言,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题目为《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这是在特殊社会环境和特殊个人语境下产生的孤独,而面对这种孤独时依旧能对生活怀有激情,并会为一些东西感动时,孤独就是一种财富,反之则会让人无聊。
而第三种孤独则是小孤独,也就是属于我们广大普通人的孤独,“它或许来自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对个人存在感的稀释,或许来自各种监控摄像镜头对个人主体性的质疑,或许来自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对诗意栖居的消解,或许来自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赖以寄托乡愁的田园风光的颠覆……”
林少华在序言中自嘲这是一个不自量力的主题,但希望能够协助读者修复我们感动和被感动的能力。如果你专注于手机而让亲情愈发淡漠,又或者沉迷娱乐至死导致远离故乡与诗歌,那么这个时候你或许会需要一本《小孤独》,你会发现里面大到谈论诺贝尔文学奖,小到一本挂历引发的思考,都是治疗我们城市病的良药。
狠狠“黑”了一把村上
说起林少华,自然不能不谈村上春树,而林少华本人也自嘲“这辈子算是同那个名叫村上春树的人捆在一起了”。林少华无论是在专栏文章还是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村上春树的正面评价那自然是很多了,但此次《小孤独》中却没有按照套路来,而是狠狠“黑”了一把村上春树。
《小孤独》中有一篇文章叫《村上春树的局限性》,乍一看让人无法想象这居然是翻译了多部村上作品的林少华写出来的,然而细细品读又会发现,作为一个学者,自然不能对一个作家完全说好,这反而是不负责任。林少华在文中这样写道:“大多数人不以为然的时候,要强调他的好,烧把火升温:而当大家已经趋之若鹜,就要指出他的不好,泼冷水降温,以求取某种平衡。”
虽然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有局限性,但同时又表示任何人无论多么有才华都是有局限性的。
对于每年热议的诺贝尔文学奖,村上春树陪跑都是热门话题,林少华在文中打趣说,村上捞得的东西够多了,声望、影响、作品销量,如果再把诺奖桂冠扣在他头上,别人还活不活了?
“百分百的村上”不可能
文学翻译其实不比文学创作简单,而且对于文学翻译的理解,不同的翻译家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虽然我们都知道“信达雅”的标准,但不代表这三者都能完美兼顾到。
而如今许多读者,尤其是村上的书迷,有一部分人要求百分之百的“原装村上”,对于林少华翻译的版本,也是爱之者甚多,恨之者不少。
有趣的是,不光读者,就连翻译家本人其实也一度追求“百分之百”,林少华在文中袒露了心声,他说自己一度认定自己翻译的村上是百分之百的村上,猖狂自大,对任何怀疑和批评都会气急败坏。
但村上春树却对翻译工作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翻译这东西原本就是将一种语言姑且置换成另一种语言,即使再认真巧妙也不可能原封不动”。
所幸林少华后来逐渐意识到翻译的模糊性和无秩序性,从此变得冷静谦虚起来,他还大胆地提出,村上文学的第二次生命是汉语赋予的,它是作为中国文学、汉语文学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的翻译文学。
生活中基本不做家务
林少华虽然是个50后,文章中诸如“直男癌”这样的网络用语用得相当溜,而且平常还喜欢玩玩微博,也正是因为微博还给自己造成过麻烦,他在网上透露自己之所以能合理安排时间去搞翻译,是因为“基本不做家务”,结果被网友群嘲了。
于是,林少华写了一篇《不做家务错在哪里》,他表示自己不是鄙视家务、仇视家务,只不过是家庭分工不同罢了,不做家务同性别歧视了不想干。
同时,他也对于自己先前的言论做了解释,不做家务并不是能够有时间翻译七八十本书的主要因素,自己并没有强调二者的必然性,更没有号召男人不做家务。还为此摆出了做家务的村上春树的例子,以及猜测莫言也是做家务的(莫言躺枪了)。
创作小说,宁有种乎!
别看林少华是个大翻译家,但其实他对写小说这件事也动过心思,甚至还想过自己写的小说没准会超越村上春树,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林少华在文中写道:“彼有《挪威的森林》,王家卫有《重庆的森林》,敝人为什么就不能有‘青岛的森林’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好一个霸气的林老师!也许他真是一个被翻译工作耽误的小说家呢?
可结果,“还没写出第一章第一节便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看到这里真不禁令人莞尔一笑。
林少华后来又请教了其他作家有关写小说的事,结果发现自己没有长小说家的脑袋,他举了一个认识的小说家的例子,说对方是吃素的,脑细胞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脂肪和蛋白质肯定比不上自己,但为何人家就能写出无数本小说,自己这颗脑袋一章没写完就短路了呢?
最终,林少华意识到自己确实没有写小说的才华,但他绝对是一个幽默的翻译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