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可否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我在排满各类图书的柜子上看到这本书时,吸引我的,就是这句话。
在家中,有长辈对你的期待;在学校,有老师对你的期待;在公司,有上司同事对你的期待......在你的生活中,充满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期待。
然而你,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有可能掩盖在别人对你的期待下。
勇敢的对“不想要”说“不”,是个巨大的课题。
至少对莉迪亚,对一些人,包括我,都是

故事是从莉迪亚的失踪开始的。莉迪亚是父母最疼爱的女儿,应该是独宠的女儿。在她失踪的消息传出来后,警方在湖里打捞出来的尸体。
整个家里陷入了一片混乱,母亲玛里琳变得阴晴不定,沉浸在失去她的悲伤里。父亲为了找到精神寄托,逃离现实,和助教路易丝保持这不正当的关系。哥哥内斯死咬住含有杀死他妹妹嫌疑的杰克不放。而妹妹汉娜,以她的敏感,似乎看懂了这一切。
詹姆斯是华裔,在30年代的时候随父母移民,由于种族的区别和家境的贫寒,让他内心陷入无尽的自卑。没有朋友,没有交际,内心里迫切的想和身边的人一样。种族不同,一直是他的心结。
玛里琳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是家政老师,传统的坚持女人应该学会烹饪,打理家务。而玛丽琳却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她在只有男性的化学室里做实验,甚至做的比他们更好。当她完成不了医生的梦想时,像很多父母,把所有的期待都压在莉迪亚身上。
詹姆斯和玛里琳近乎矛盾的性格,那个年代所存在的种族歧视,加上生活里的茶米油盐,衍生了一家庭。在这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家庭里,从那三个孩子的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可能是内斯,得不到关注却很勤奋的坚持着不被理解的梦想;迫切的想离开家,寻找自由。最终回头发现,那还是自己割舍不下的地方。
我们可能是莉迪亚,面对父母的期待,永远不敢说“不”。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却渴望极了叛逆。抽烟,逃课,甚至不惜愿意和杰克发生关系,也只是为了报复,报复内斯要离开,报复父母不理解。
我们可能是汉娜,最不起眼的她,可以敏感地感受到每个人喜怒哀乐的变化。她至始至终,从未憎恨过任何人,因为在她心中,和杰克一样,卑微的渴望爱。这样的人,是不会去伤害别人的,这也是她坚信杰克不会伤害她姐姐的原因。
人其实很简单,都只是渴望爱渴望被关注渴望去拥有。
莉迪亚的死,是大环境下的悲哀,小环境里的惭悔。
有时候觉得这更像一本家庭教育书:公平和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是有多重要。
有时候觉得这是对种族歧视,对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批判。
对于詹姆斯来说,种族差异一直是他的心结,慢慢挤压,最终在莉迪亚的死和路易莎的诱惑下爆发。
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堆积起来,最后都会如火山爆发。
全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莉迪亚在离开家的前几晚,对汉娜说的“如果你不想笑,就不要笑。”
那是对前面詹姆斯送她那本书最强有力的讽刺,也是莉迪亚爆发的前奏。
我曾经也很认同图片里的那句话,只是这句话出现在这本书里,猛地让我觉得厌恶。
笑,应该是从内心出发。为了压盖住自己真实的情绪的笑,为了讨好他人的笑,都不是笑,是懦弱。
“其实莉迪亚至始至终,爱的都不是科学”
这是玛里琳最终才明白的道理。
她爱的是那个家。
当她决绝的在深夜离开那个家,当不会游泳的她走下湖里,除了是长久的压抑,还有心凉。詹姆斯和路易莎未成形的暧昧,轻易地击倒了她,因为在她心目中,家,应该是完整的,她不允许任何人去伤害它,更不允许,去伤害她的母亲。
她一直是个善良的姑娘。
面对父母,从不愿让他们失望,拼命的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听从安排,去上高一年级的课。临走前,还是没有把杰克的事告诉内斯,没有把父亲的暧昧告诉玛里琳,却告诉汉娜,”如果你不想笑,就不要笑“
莉迪亚,你知道你有多让人心疼吗?
汉娜知道,当莉迪亚走在深夜无人的街头时,内心是渴望有人来找她的。
只是,没有。
结局里,文中的人物都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最后的最后,玛丽琳看到了真实的“莉迪亚”,一场痛苦,让她豁然开朗。詹姆斯直视自己的心结,也明白了自己最想要的去什么。内斯在杰克和汉娜的帮助下,释怀了莉迪亚的死,重新看到了家庭的温暖。汉娜用自己的聪慧解开了所有人的心结,拥抱到了自己渴望的爱。
无声告白终究是无声的,爱与不爱,都该说出来,要知道,你明明很难过还是装着很开心的点头的样子真的很丑。
只愿这一生,可以找到真实的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