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去形取神" 新型历史剧"准线"在哪里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下简称“《军师联盟》”)近日收官。尽管豆瓣打出8.2的高分,但该剧自开播以来,口碑一直两极分化。制作用心、台词讲究,人物刻画细腻等都令人眼前一亮,但史实硬伤同样明显。历史剧的“准线”在哪里,始终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军师联盟》在正剧和戏说之中,走了一条“去形取神”的新路。
细节丰富,并存惊喜与败笔
《军师联盟》 是一部惊喜与败笔并存的影视作品。该剧在还原三国时期重要社会风气、习俗上可谓出色,比如一开篇就抛出了“月旦评”,一经品题,身价百倍,甚至成为举荐入仕的标准,这是过去历史剧很少展现的。在情节安排上,这部作品却又常常不合史实。比如“衣带诏”事件中,司马家并没有卷入,《军师联盟》为了开篇就让司马懿站在舞台中心,强行将他拉入其中唱起了主角,这样的设置在不少观众眼里堪称败笔。
曹操、曹丕的人物塑造,是该剧最令人惊喜的地方。过去,曹操“乱世之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表现在影视剧里很容易脸谱化。哔哩哔哩上,有人剪辑了影视剧中多个版本的曹操大对比,有两点很有趣:第一,影视剧对曹操的演绎非常多,尽管演员各不相同,但曹操的形象大多抓住威严、多疑、奸诈等点来放大。第二,《军师联盟》中演曹操的于和伟,在《新三国》里竟然演了刘备。很多观众都认同,于和伟的曹操比刘备演得要好,除了本人演技提升外,剧本的丰富细腻占很大的因素。
《军师联盟》中,曹操在“汉臣”“立储”上种种矛盾心态的细腻表现,使得他的多疑更加丰满,许多细节的刻画更值得注意。比如有一段表现曹操节俭的戏。一片肉掉到地上,曹操立刻自然地捡起来吃掉,菜吃完了,还加水冲掉油汤喝下。这一段出处可以参照《三国志》裴松之注里说的,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他的节俭和他的地位、谋略形成很鲜明的对比,看似无关主线的细节填充,却成为这部剧的好看之处。相比大的战争事件,这种小细节更能体现历史人物的神韵。能花细节去刻画曹操性格的另一面,《军师联盟》在这一点上可谓用心。
《军师联盟》的剧本写了三年半,拍了333天,在横店已成“钉子户”,担任主演和戏剧监制的吴秀波称拍摄周期至少是同类剧集的三倍。让观众惊喜和服气的细节,就是在这三倍的时间里打磨出来的。
“去形取神”,演绎精彩故事
《军师联盟》能做到“神似”历史,却失之于形,各种张冠李戴,犯了明显的史实错误。比如在立储之争中,曹丕的得力谋士明明是吴质,但为了展现主角司马懿,将吴质的戏份用一句话打发,而让司马懿堂而皇之地披上了吴质的皮,做着吴质的事。这种处理方式也引来网友们尤其是三国迷们的评论“掐架”。有网友认为,电视剧本来就是消遣娱乐的,不能太较真。也有人认为,为了突出人物而随意拼贴历史,终究难逃“误人子弟”之咎。
近来不少影视剧如 《芈月传》《武媚娘传奇》等,都是依托某一历史人物的视角演绎某一历史时期,在《三国》剧里也有很多。以司马懿这种晋王朝奠基人的视角描述这段历史还是第一次,也许能超越传统曹、刘、孙等各种魏蜀吴核心人物的视角,可以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以其为视角,不等于以其为主角,为了表现司马懿,将其强行安插在各个历史环节中,势必喧宾夺主,造成不合史实的地方。但翻开《三国演义》会发现,司马懿正式“出场”是较晚的,如果老老实实按历史演,那么司马懿“存在感”不强的时代,演一二十集无关紧要的家庭生活,势必又引来观众埋怨。
历史剧的“准线”在哪里,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军师联盟》能将注重士族门阀、人物品评等三国时期的重要社会特点、社会风气加以还原,相比以往三国剧更有史学研究含金量,同时主线情节的事件又不乏明目张胆的失实。如果要还历史于形,那这部剧的故事肯定会不一样。正因为它对历史的“去形取神”,才让观众欣赏了这么一个个感人泪下的精彩故事。
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品对于观众的门槛要求更高,即便《三国演义》也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其中虚构之处,需要观众自己去查考历史真相。前不久冯小刚炮轰“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近年来“古装雷剧”泛滥,剧情弱智、肆意篡改历史,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懒于思考?比如近期热播的《楚乔传》借生僻的西魏背景来“躲规则”,但作品中何尝找得到西魏时期的影子?所谓画鬼容易画狗难,这两年不少网文改编都“落地”北朝,恰恰是因为观众对北朝历史的知识空白,给信口胡说打开了方便之门。
当下,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亟需创作更多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正如《军师联盟》“力挺派”观众在评论中所说,好的历史剧,无须全盘照搬史实,而是给观众代入感和兴趣点,成为进一步研究和理解这一段历史的引路人。(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钟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