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jinle 发表于 2017-7-29 16:40:00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口碑一般,究竟差在哪呢?


  可以说,这部剧未播就已火。《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下简称《精绝古城》)为这部续作聚集了足够高的人气,预告片中颇具电影质感的画面效果让观众充满了高品质的期待。加上在影视圈有过傲人战绩的管虎导演的“名导”光环,又赶上暑假档这个黄金时期,《黄皮子坟》算得上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但,这部剧播出至今,口碑并不理想。
  豆瓣评分5.8,和前作《精绝古城》8.1的评分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在管虎导演自己执导过的影视剧中,这也是一个拿不出手的成绩。

  我们不能说这是一部敷衍潦草之作,相反,这部剧很好地延续了《精绝古城》的高品质感。镜头特写、场景调度、视觉效果堪称电影水准,“服道化”制作精良,符合“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具有很强的年代感。而对于“黄皮子”的特效制作,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从当下网剧行业的整体制作水准来看,这般视觉特效绝对数得上上乘。而且剧中创造性地以黄皮子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写实感。从这些“硬件”效果看,这部剧算得上用心的典范。
  可更新至今,这部剧为何会口碑一般呢?
  有的网友觉得,演员选择与小说角色不符。比如阮经天的胡八一一口台湾腔,王胖子根本看不出胖的地方。主创说胡八一祖籍福建,南方口音是正常的,剧中王凯旋自己解释小时候胖才叫王胖子。但显然这种解释并不为大众所信服。对很多观众来说,胡八一的台湾腔的确容易让人跳戏,尤其在说革命口号时,总是有那么一丝突兀的夹生感。一点不胖的王胖子显然与名号很难对上,何况《黄皮子坟》原著中王胖子也是一个很有肉的形象。在演员和人物的贴合度上,许多观众并不买账。
  也有的网友指出故事叙事太慢,情节拖沓,悬疑味不浓。平心而论,这部剧在探墓的节奏上并不比《精绝古城》慢,胡八一、王胖子、燕子等人第一集敲定打黄皮子,第二集便下了墓,比原著的进程还快。之所以觉得拖沓甚至略感无聊,是因为这里出现很多原著中并没有特殊强调甚至根本没有的人物和情节,而这些人物和情节,改变了原著的叙事节奏和侧重点,却没有让故事变得更紧凑、更精彩。原著党难以接受,非原著党看得费解,这恰是此剧开播至今被网友诟病最多的地方。
  比如这里的徐二黑三兄弟。这个“地痞无赖”组合在原著中并没有,而主创团队此次将他们加上是为了突出喜感,用管虎导演的话说“我们叫色彩人物,其实就是‘佐料’”。但从前六集看,这“佐料”显然有些喧宾夺主,俨然主料之势。插科打诨、搞笑耍宝的台词很多,三兄弟的戏份颇足,但是对情节推动和故事主线并没有什么帮助,甚至影响了主体故事的讲述,分散了故事的集中性和情节的紧张感,以至于这些特意设置的笑料有时让人有种不自然的尴尬,“笑果”没出来,还适得其反。

  又比如胡八一。在原著中,胡八一与丁思甜有一段朦胧美好的感情,但作者也是点到为止。胡八一的整体“人设”依旧是有胆有谋、重情重义的男子汉。但是在这部剧中,胡八一转身变成了一个“撩妹高手”,甜言蜜语张口便来,俨然“情圣”。一部悬疑探险片就这样变成了青春偶像剧,阮经天的优势是发挥出来了,但观众也看懵了。这种脱离原著、后增的情感线索让胡八一在观众心中的既定形象发生了扭转,而这种扭转并没有对故事逻辑和情节推进起到多么重要、明显的作用,也难怪观众对此“吐槽”不已。
  管虎导演之前曾说,希望将这部剧拍成有关青春成长的冒险故事。换句话说,在主创团队眼中,这部剧更是一个有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而不只是一个冒险悬疑的故事。既然是青春成长,人物的立体感就很重要,对人物更丰富、更细腻的展现也可以理解。但观众们喜欢《鬼吹灯》系列,愿意追这部剧,本质上还是对险象环生、古怪惊奇的探墓历险感兴趣,也恰是这种悬疑惊险、令人欲罢不能的故事内容凝聚了广大的粉丝,形成了如今规模的“IP”声势。如果主创团队的情节铺陈、人物设计、细节开展没有有力地强化这条主线,没有和探险寻宝的故事形成有力的贴合,自然就容易给人以拖沓甚至“注水”之感。毕竟,有关青春成长的怀旧题材我们不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等剧早已出现,缺的是新奇过瘾、步步惊心的好故事,缺的是能将青春成长与悬疑紧张的历险故事深入融合的好题材,而这才是《黄皮子坟》的核心价值。青春成长、情感线索、笑料包袱如果冲淡和影响了核心故事的悬疑性和紧凑感,自然会让许多观众产生“吐槽”的情绪。
  《黄皮子坟》如今播出到第六集,后面还有很多的故事要发生,或许前面的情节、人物铺垫能够为后来带来精彩的故事发展,希望后面的故事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图片来自网络)(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叶观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口碑一般,究竟差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