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阅读正处于最好阶段
2017年已过大半,亚马逊、京东、当当等平台日前纷纷发布2017上半年中国图书畅销榜,记者综合各大榜单,发现畅销图书类型日趋多元,阅读社交化趋势明朗。最值得注意的是:科幻小说热度不减,爆品不断,科幻原创小说IP遭影视公司哄抢,投资金额动辄过亿。长期以来,科幻小说作为小众读物并没有受到中国读者的大量追捧,据相关统计显示,自2012年开始,国内出版的科幻图书,包含引进的在内,每年也不过一百多本。然而自2015年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在国内沉寂多年的科幻小说在2017年终于焕发了新生,科幻小说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图书类别。
作家品牌效应明显
根据北京开卷数据,地面销售外国文学TOP100中,东野圭吾一人就占据超过20本,作家品牌效应愈演愈烈,在外国文学板块尤为突出。东野圭吾代表作《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长年盘踞前三,品牌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其出品方新经典文化公司长年专注于外国文学,旗下拥有村上春树、马尔克斯等大牌名家,今年成为首家主板上市的民营书企,业内人士评论:“外国文学已经能撑起一家上市公司。”
除东野圭吾外,同样风头强劲的是借《巨人的陨落》爆火的英国大师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后续两部《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于今年上市,联手霸榜,先前出版的作品也被连带着抢购一空,品牌效应初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东野圭吾还是肯·福莱特,在国内都经历过漫长的低迷期。据知情人士透露,东野圭吾的版权曾在国内“无人问津”,直到2005年新经典以极低的价格引进,到现在版权价值已暴增百倍以上。肯·福莱特身为全球顶尖畅销大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引进,直到2016年《巨人的陨落》的爆火,销量从几百册暴增为百万级畅销书,时隔30年终于在中国爆红。
从小众爱好
到国民阅读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方式,描绘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科学技术以及精神、物质生活,对人类未来技术和生活的描绘充满了理想主义,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自刘慈欣《三体》斩获“雨果奖”以来,科幻热愈演愈烈,《银河帝国:基地七部曲》更是入选七年级人教版推荐书目。从大众熟知的科幻经典《三体》《银河帝国:基地七部曲》等常年畅销作品,到以《火星三部曲》《沙丘》《美国众神》《孤独深处》为代表的爆品层出不穷,科幻小说从小众爱好升级成阅读潮流。
据记者调查,《沙丘》与《美国众神》都曾被引进过,当年只卖出几千册,如今再版销量却轻松猛增几十倍。数据显示,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巨著《沙丘》时隔11年再度引进,短短三个月狂销逾20万册,令人咋舌;而《美国众神》的全新修订版更是实现预售就加印的创举。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采访到读客资深科幻图书总编辑许姗姗,她指出:“科幻对于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功不可没,因此我们一直把科幻作为战略产品线长期经营。现在互联网一代的读者成长起来了,他们对科学和未来抱有强烈的好奇,人工智能成为时下最热话题,这些都促进了近年来科幻市场的爆发。”
国产科幻作品
集体发力
两年前,我们在谈论刘慈欣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常常被提到:刘慈欣几乎单枪匹马地将中国科幻提高到世界水平。到2017年,能够引起世界瞩目的科幻原创小说已经越来越多,品质也不断上升。
今年年初,刘慈欣领衔推出的中国科幻《虫》系列打响中国下一个科幻元年的头炮,分别是:刘慈欣的《吞噬地球》、中国科幻名家王晋康的《追杀K星人》和《时间之河》;本土90后新锐科幻作家彩虹之门系列长篇《地球纪元Ⅰ太阳危机》的出版,让新生代有了自己的科幻偶像作家;而女性作家“银河奖”得主凌晨上半年的力作《睡豚,醒来》更是关注人工智能话题,将科幻阅读热推向新的高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上半年,中国的泛科幻读者、观众与科幻迷共计达8000余万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备案登记的科幻电影已达85部,相较于2014年的17部和2015年的63部,近三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中国的科幻作品作为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以科幻小说为核心,相关的有影视、图书、动漫、游戏、创客空间等方向,一旦产业链完善,发展潜力巨大。
关于2017年上半年科幻阅读热的话题,刘慈欣表示:“今年科幻作品受热捧,能够想到的原因是市场运作,但也并不仅仅如此,这里有很多因素。但应该看到,从中国科幻漫长的发展历史上看,现在这个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文化批评家谢有顺表示:“近年来科幻作品创作与阅读两旺,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案例,我们需要让世界明白,中国不但是个勤劳质朴的民族,同时还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世界的未来看中国,中国的科幻在当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