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盛 发表于 2017-8-22 20:32:19

机器人写诗首开报纸专栏



观众在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展览会上观看机器人写毛笔字。 新华社记者 金马梦妮摄继机器人下围棋战胜人类之后,机器人开始写诗了。2017年5月19日,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这个可以聊天、可以写诗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在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开设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关注和议论。师承519位现代诗人3年前,微软研发团队开始探讨“情感计算框架”的可实现性,于是创立了“微软小冰”,试图搭建一种以EQ(情商)为基础的、全新的人工智能体系。小冰先后登陆中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等4个国家,截至今年4月,拥有超过1亿用户,累计对话量超过300亿。目前的小冰拥有唱歌、财经评论、写诗三种创造力。小冰的现代诗创作能力,师承1920年以来的519位中国现代诗人,包括胡适、李金发、林徽因、徐志摩、闻一多、余光中、北岛、顾城、舒婷、海子、汪国真等。经过6000分钟、1万次的迭代学习,目前小冰的诗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诗人周瑟瑟认真看了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也读了小冰发在“宽窄巷”上发表的新诗《全世界就在那里》。周瑟瑟说:“以前我感觉它的诗机器味很浓,现在慢慢有人味了。如果说,小冰以前的诗是小学生水平,现在算得上是大一新生的水平。它是不断往前走的。”可对词语无限组合机器人写诗,参与人类感性、情感领域的创造,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现居成都的“90后”诗人余幼幼认为,“写诗毕竟还是需要人类的情感,而不能只是程序上的冷冰冰设置。毕竟艺术创作,不只是数据运算的事情。”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向以鲜对这个“诗坛对手”很看重,他读了多首小冰写的诗,做了认真研究。“真正要把诗歌写好,写得清晰,写得鲜活,并且强烈介入我们的肉体、介入我们的心灵、介入我们的当下,介入我们民族或祖国最深的痛处,至少小冰目前还做不到,平庸的诗人也做不到。”向以鲜同时也认为,“没有必要为诗歌写作(包括音乐、艺术以及一切创造性活动)可能被智能写作所替代而忧伤,智能不也是人能的一种延伸吗?”在诗人欧阳江河看来,机器人靠强大的内存资料信息,可以写出很不错的新鲜的句子组合。“机器人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强大经验记忆、整合、筛选和随机组合,进行词语的无限组合,是缺乏情感和温度的。机器人写的句子再精彩,依然意义非常有限。因为一流的诗压根就不等于一个好句子,或者一堆好句子的组合;而在于原创性,创造出别人没写过的‘原文’。”并非表达人类情感周瑟瑟表示,“在现代理性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小冰作为技术理性高度进化的产物,反而写起了诗。这对诗意流失的时代状况下,算是对诗意恢复的一种努力,本身值得赞赏。”有人认为,机器人写诗不值一提,因为那是机械的组合。也有人认为机器人不容小觑,它有人类无法企及的运算能力,甚至未来会有创造能力。对此种种,周瑟瑟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思路,“我们还是不要把小冰看成跟人类诗人一样的诗人来对待。小冰本质上是机器人,怎么能要求她写出有情感的人写的好诗?”周瑟瑟认为,按照目前小冰的写诗流程,“小冰对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创造,发掘语言本身具有的诗意,走的不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路子。不用纠结小冰写得一首诗好或者坏,她写诗本质上是一种当代艺术行为,是汉语言文字的观念艺术。”如今小冰的文艺段位不断升级,出了诗集之后,又成了在报纸上开专栏的诗人,未来会不会写出完全替代诗人的诗作,抢诗人的饭碗呢?周瑟瑟说,“那将会是机器人演变具有了复杂的人类情感,完全可以替代、超过人类的时候。到那时候,已经是整个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不只是诗歌的问题了。”将更接近人类思维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终端从事文学类创作,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有“科幻大神”之称的作家刘慈欣就研发了一款软件“电子诗人”,可以用词库和语法库自动“创作”生成诗歌。这款软件至今还能在网上下载,有人用其写诗,自动生成了五段共计五十行的现代诗,冠以标题“我用刘慈欣的电子诗人软件写的诗”,在文艺青年聚集的网站炫耀,“我面对着惊恐的天使和实心的大衣,虎头鲨和花和鸡尾酒和三角洲还有平方和都在思恋,超新星曾经是充满性感的,在那外星生命旁,我氧化着……”刘慈欣说:“已经有人做过实验,把小冰的诗歌匿名与人类诗人的诗作放在一起,大部分读者并不能明显区别出来哪是小冰写的。既然她已经能写出可以与人类诗人相混淆而分辨不出来的还不错的诗作,那通过进一步完善,她为什么就没有可能写出更好的诗呢?以后计算机改善得更好,会更接近人类创作型的思维。”(据《华西都市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器人写诗首开报纸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