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论家热议机器人写诗——辞藻堆砌多 情感共鸣少
出诗集、开专栏,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做到了很多诗人梦寐以求的事。小冰的现代诗创作能力,是通过对1920年后519位现代诗人的上千首诗反复学习(术语称为迭代)1万次达成的。机器人写出来的诗,偶有惊艳之句,但更多的被视为堆砌辞藻、缺乏灵魂之作。多位诗人、评论家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机器人写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堆砌辞藻:拥有漂亮的造型,但传递的东西是割裂的
“我生命是世界的主宰/这人间并蒂花摧残尽/不堪视孤桥流水飞溅”。这是记者通过小冰的看图写诗功能随机生成的一首诗。从单个句子来看,让人颇有惊艳之感,但连在一起,则有些不知所云。
南京诗人、《雨花》杂志社副主编育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写诗就是把大量的词语、常用的抒情方式传入系统内,通过主要词语的提示,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看起来是像诗,从形式上来说具备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
“真正好的诗歌,它所有的意象会构成一个整体,有一致性。但是,机器人写诗是利用算法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排列组合产生的诗歌没有整体性、一致性。也就是说,它拥有一个漂亮的造型,但与它所传递的东西之间是割裂的。你读的时候会发现,一句话、两句话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读完整首诗,却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在南京诗人黄梵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机器人写诗就是一种辞藻的堆砌,“我们的汉语在人类的使用过程中是千变万化的,它不是根据简单的原则就可以产生的,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机器人的算法却不能表达出这一点。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的语言与环境能够发生互动,有了它的灵活性,那机器人写出来的诗才算是有了真正的价值。”
缺乏灵魂:画虎画皮难画骨,无法产生情感共鸣
现阶段机器人写出来的诗,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画虎画皮难画骨”,因为缺乏了诗歌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灵魂。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认为,机器人写的诗歌,让人感觉不到灵魂的深度和艺术的美,经不住细读。
“对一般人来说,读机器人写的诗会觉得它们从形式上来看已经非常接近现代诗了,但它毕竟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写的,所以是没有灵魂的。”黄梵说,“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构造意象,其次是表达情感,我们可以看出来,机器人写的诗能基本上做到构造意象,但做不到表达情感。它的形式感很强,或许我们更应该称它为形式主义诗歌。”
“我觉得从我的角度而言,一眼就能看出它们写的诗都是不好的。”育邦说,“每一首诗歌都具有独特性,它们的背后都隐藏了作者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一些情绪和感情,但机器人毕竟不是人,这些情感是机器人所没有的。所以不管它怎么写,都没有办法在情感上跟人类达成共鸣。”
积极意义:以另类方式引爆公众对诗歌的关注
虽然机器人写诗遭到了颇多诟病,但也有专家对记者表示,这样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之前有过一个测试,把机器人写的诗让写诗的人评,结果有31%的人觉得是人写的。”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澳洲国立大学新媒体博士顾洁告诉记者,虽然机器人写诗目前还有很多局限性,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创作会越来越接近人类。而且,目前的大背景是诗歌有些衰落,机器人写诗又重新引发了公众对诗歌的关注。“可以说是以一种比较另类甚至有点无厘头的方式引爆了人们对诗歌的情怀,这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不是坏事。”顾洁说。
另外,小冰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帮你写诗”,这让很多平时不太接触诗歌的人很容易就能写出一首诗来。“降低了创作的门槛,会让更多人对诗歌产生兴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流通变得便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读书的兴趣,如今科技不断进步,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也是如此。”顾洁表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