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h1983 发表于 2017-9-24 14:21:08

  早就应该拍了,以前老是拿中日友好这个幌子压着。

早晨的雾 发表于 2017-9-24 14:24:36

  戚大英雄在我心中有神一样的地位!虽然没有看片子,但我想赵文卓的演技,能够把英雄的风采刻画出来!

早晨的雾 发表于 2017-9-24 14:27:12

  可惜票房不尽如人意,可能宣传不够加上和海盗5撞车都有关系

obg大圣 发表于 2017-9-24 14:30:20

  昨晚刚看了这部电影,感觉真心不错!

kodoushinichi 发表于 2017-9-24 14:33:41

  看这些历史事实,觉得有些悲哀,中国那么多年来,只能凭人多,才能在对日本的作战中占一点上风,屡屡被日本欺负,唉~~~~

cinderellach 发表于 2017-9-24 14:36:37

  顶

硬币3 发表于 2017-9-24 14:39:32

  看到楼主说的,就顺着楼主的话说一点历史吧。
  戚继光是10岁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的,因为他父亲退休了。但只是享受待遇,还不能任实务。他是18岁才任实务的。但就是这个缘由,10岁的戚将军被迫辍学了。因为按照明朝规定,5品以上的官员出门必须乘轿,但戚继光家穷,买不起轿子,所以他就辍学了。但好在当地一个名师指导后,免费为他做家教,才为戚继光以后的文学造诣打下基础。
  戚继光14岁订婚,18岁完婚。妻子就是著名的王氏。此女生于将门,自幼习武,还得名师真传,论单跳,戚继光还真不是她的对手,据说还是独生女,所以比较受宠,性格也就比较横一点。但为人不错,没有什么心眼。戚继光还在登州卫的时候,家里比较穷,一次戚继光回家,王氏已经把饭吃了,桌子上还剩下一盘吃剩下的鱼尾巴,戚继光有些生气,就坐着不说话,这时王氏打开橱柜,端出一盘完好的鱼身来,戚继光才明白王氏的用心,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所以戚继光虽然经常被打,但也没有动过什么休妻的念头(估计也不敢)。汪道昆在给戚继光写的墓志铭中,提到两段戚继光怕老婆的故事,就是“阅兵”和“杀鸡”。据考证属于野史,但也是当时戚继光两口子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另外就是王氏提着两把刀到军营里拼命,这就是属于正史了。戚继光因为王氏生不出孩子来,就纳了小妾,还生了孩子。这也怪不得戚继光,因为如果他要没儿子,他家的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袭罔替就要被取消了。当年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其实是老二的儿子,按理是轮不到他世袭的,只是戚景通的大伯没有儿子,所以把戚景通过继给了他大伯,才把这职务给世袭下来的。结果被王氏知道了,一怒之下,就冲到军营来找戚继光拼命,结果戚继光一溜烟,从后门跑了,躲了十几天才敢回来。后来是把戚定国过继给王氏。王氏视为己出,疼爱有加。可是后来戚定国病死,王氏收不了打击,精神出了问题,离家出走,据说是回了娘家,也有说是失踪。

硬币3 发表于 2017-9-24 14:42:37

  古今中外,有些统治者教育青年爱朝廷爱君主就是爱国家。爱国是美德不容置疑,反朝廷反君主就是反国家,爱君主爱朝廷才是美德。于是宋高宗降金,秦桧赞成,岳飞就这样倒霉了。 方孝孺为报答建文帝的知遇之恩,不想为一家之私背叛主人,基于当时的道德水平和人权状况,他连累九族也勉强算是情有可原。他偏来一句“十族何妨”。假设建文帝要割让北方领土给蒙古人,朱棣因此反抗,我很怀疑方孝孺会不会依然死忠于建文帝?历史无法假设,建文帝夹尾而逃当缩头乌龟,没能为方孝孺报仇是事实。 我们反对方孝孺的做法,并不是为了当所谓识事务的小人,而是为了更好的反对朱棣式的暴君。因为暴君手下的人,有伪君子也有死忠粉,如果是方孝孺式的臣子,必然毫不犹豫地为暴君灭别人十族。如果要崇拜忠臣良将,于谦、戚继光、袁崇焕那个不比方孝孺强?拿于谦说吧,他吸取岳飞的教训,宁愿连累朱祁镇也要保北京,跟方孝孺比,岂止成本和效益比可观。不需要顾炎武提前出生给方孝孺上课,他要是知道荀子的“从道不从君”,早就学文天祥那样跟朱棣打蒙古人了。 中国历史只有方孝孺被灭十族,但方孝孺留下的“精神”的继承者络绎不绝,所谓方孝孺精神,就是内战内行盲目忠君。杨廷和反对嘉靖帝认父母,崇祯帝宁可自杀也不和李自成谈判,他们学的是前者;张勋不自量力搞复辟,郑孝胥跟溥仪当汉奸,学的是后者。这些难道比连累十族高尚吗? 北朝鲜最大的危险不是核武不是饥寒,而是方孝孺太多于谦太少,脱北者和方孝孺,能比吗?比起灭十族,奴性更可怕,共和了一百零六年的中国人啊,与其指责方孝孺,不如反省并向自身的奴性斗争。

蓝天81 发表于 2017-9-24 14:46:06

  可惜了一部好电影

蓝天81 发表于 2017-9-24 14:48:57

  时机和宣传都不到位啊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名将是如何炼成的——从《荡寇风云》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