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故乡”一起走过
作家刘亮程曾说:“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10月12日,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作家叶广芩表示:“还是希望北京的作家们能够更多地写今天北京的生活,我的不足在于对于今天的北京了解得十分有限,如果能够借助今天在北京生活的作家们的笔反映出今天的北京来,我觉得那就更精彩了,就是一个立体的北京了,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一脉相承下来的北京,这点还有待于我们在北京生活作家的努力。”
每一位真正的作家都是有根的,而优秀的文学也总是具有故乡意义的。桐城派、山药蛋派……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流派都直接明了地揭示作家的“家乡”和作品里的风土人情。
其实,文学的“故乡”不只局限于地域,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依托。北京的作家对今天北京的生活更为熟悉,因为熟悉,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活的精髓和真谛通过浓郁的京味描写传递给读者。
透过文字,文学的“故乡”总是能勾起读者深藏在心底的莫名的“情愫”。鲁迅笔下,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在月色里,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的闰土;福克纳一生眷恋的“邮票般大小”的南方故乡……那些特定的场景、人物、物件总能令人心意相通地会然一笑。
坐着乌篷船离开家乡,“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的情景留在了《故乡》中。如今,期待北京以更加多彩的姿态留在文学的长河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