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lee 发表于 2017-11-1 12:22:40

说说鲁智深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从文学性来说,公认《红楼梦》是顶峰。因为成书年代最晚,《红楼梦》里对其他名著里的人物也会偶有涉及。比如,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贾母就当众讲了十个媳妇喝孙猴子尿的笑话,来讽刺挖苦王熙凤。这其中,有一个人物不仅着笔较多,而且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还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这个人物是谁呢?相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五大三粗,能力拔垂杨柳的鲁智深。想想也是有意思,在擅长描写儿女情长的《红楼梦》里,鲁智深这“只爱杀人放火”的汉子竟然起了这么重大的作用。大概是物极必反的原因吧。他是怎么出现的呢?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贾宝玉从宝钗口中听得《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中有这样一支曲,叫《寄生草·漫揾英雄泪》,里面有这么几句“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叫《山门》、《醉打山门》,演的是《水浒传》中鲁智深打死恶霸郑屠后,为避祸在五台山为僧,因醉酒打坏寺院和僧人,被他的师父智真长老遣送往别处的故事。宝玉听宝钗对这首曲的解说后,便十分留意。待看完这出戏以后,因为先后与黛玉、湘云呕气,便冲口说出了:“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同时,不觉泪下。随后,因苦闷无法排遣,便仿写了一曲《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由此可见,有关鲁智深的这出戏、这首曲子对宝玉的影响。作者苦心安排这个情节,大概是想告诉读者,贾宝玉的“痴”虽早已有苗头,但也是因此“缘”催化激发,才越发显露了出来。直至到宝玉最后出家,伏笔已然在此。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可能是《心经》中“心无挂碍”这句化来的。《心经》里后面接着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鲁智深圆寂前的一天深夜,听得钱塘江的潮信,忽然顿悟,写了一首偈: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就是挣开了枷锁,去掉了牵牵绊绊,也就是他口中所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因为无牵挂,便知道了“我是我”,所谓明心见性了。鲁智深的一生打打杀杀,最终听着潮信,证得了本来面目,是水浒里人物的最好归宿了吧。.四大名著,受佛教的影响都是很深的。《西游记》表面是神话的形式,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修行之书。《三国演义》开卷引用杨慎的《临江仙》,里面就有“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句子,古人有开篇就阐明立意的传统,因此,《三国演义》里群雄逐鹿、驰骋征伐最后落得“转头空”的结局。《红楼梦》里那句“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叫人印象极其深刻,读者读到此,便知这部小说的大结局,也是写“空”。《水浒传》里鲁智深“今日方知我是我”更是中规中矩的佛家偈子。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接着他的话,宗教家看见的是是“空”。不仅《红楼梦》,这几大名著其实立意都是“空”,这真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鲁智深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