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篇:双录取和桥梁课程的异同和优劣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除了无条件直接录取,还会针对在语言水平或者GPA有短板的学生提供有条件录取。有条件录取一般有两种形式:针对语言能力有限的学生发放的双录取,针对语言或者GPA低的学生提供的桥梁项目。那么,这两种录取模式有什么差别呢?下面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双录取和桥梁项目的区别,算是普及一下基本信息吧。 什么是双录取? 所谓双录取,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被该项目录取的时候同时拿到2张录取通知书。最常见的双录取项目,学生会拿到一张主课的录取通知书,这个主课是指你要读的本科或硕士学位课程,另外一张是语言课程的通知书,这个语言课程要么就是在同一所大学自己的语言中心上,或者是和这个大学有认可协议的单独的语言学校上。 双录取项目的关键在那张主课的录取通知书,那份通知书我们一般会把它叫做有条件录取通知书(conditional admission letter)。在这份通知书上会写明,申请人除了若干条件外,其余条件均已经符合主课的录取要求。申请人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前满足剩余的条件,就能正式入读主课。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这个条件只有一项,就是英语,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会同时拿到语言课程的通知书的原因。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会明白:双录取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学生不必非要在国内考到直接入读主课要求的英语水平,而是可以先到国外就读语言课程,在国外提高英语水平并达到进主课的要求。 什么是桥梁课程?也有叫做快捷课程或学分课程的,一般英语会称作bridge program或pathway program。总体上,这个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与前面讲的双录取是类似的,但也有区别。 首先,双录取课程在语言阶段的时间长短不固定,需要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来确定就读语言的时间长短。而桥梁课程一般的时间长度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6个月、9个月、12个月等等,读完之后正好衔接后面的主课。其次,双录取课程在语言阶段上的内容是单一的,是纯粹的语言培训,而桥梁课程上的内容除了一部分是语言课程外,还有一部分是大学的学分课程,这意味着学生在读桥梁课程期间只要学分课程考试合格,这门课的学分就能带入主课,相应的也就减少了完成主课所需要的时间。简单理解的话,桥梁课程是双录取的升级版。 直接录取和双录取和桥梁课程,走哪个途径好? 综合以上,大家可以看出,无论是双录取,还是桥梁课程,它们提供了除直接录取之外另一条出国留学的途径,而且无论是读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有类似的课程。那学生和家长肯定会有这么一个问题,直接录取和双录取(或桥梁课程),走哪个途径好呢? 个人认为其实没有好坏之分,而是适合不同的人群而已。如果学生有很好的学术基础和英语水平,其条件完全达到了大学直接录取的标准,当然是申请直接录取。而另外一部分学生相对学术基础和英语水平较弱的,并且想尽快成行的学生,则适合类似于双录取的项目。 有个家长会马上跳出来说,双录取我们是不考虑的,小孩英语不好,那就让他在国内培训,什么时候考到直接录取的标准再申请么!这当然是一种思路,完全可行。但也请不要忽视其中产生的成本和风险。 首先,语言环境的成本。这个再明白不过,去国外学语言的语言环境比在国内要好得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语言的实际能力提高会比国内快得多(请注意我这里指的是语言实际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托福雅思考试分数,同时还要排除掉本身学习态度有问题的那一批学生)。其次,时间成本。在国内培训,考到成绩再申请的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学生什么时候能考到需要的分数是个问号,但大学的申请时间是固定的,万一过了申请截止时间还考不到,那可能就得再等半年甚至一年了。就学生本身而言,在国内一个培训机构培训语言,以后去读哪所大学心里还没底,与身处就读的国家上课,手里拿着大学预录取通知书,心态是很不一样的。这段时间越长,心态所产生的影响就越大。最后还有一点要指出,就美国而言,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开设类似于双录取的途径的。原则上,那些有充足的生源、竞争激烈的大学,开双录取课程的机率就越小(直接录取的学生都挤破头,干嘛要双录取的学生。当然,不排除个别学校为了增加国际学生的比例,提高校园的diversity,而特意给国际学生开方便之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