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盛 发表于 2017-11-11 11:48:53

为什么有人批评作家“油腻”

 近日,作家冯唐的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发热议,“中年”“油腻”“猥琐”等词火爆社交媒体,有的说这是冯唐的自我检讨,有的因切中要害而为之辩解,有的则表示不认同而回怼“你才油腻”……
  冯唐的这篇文章勾勒的中年男人“油腻”的精神格调,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喜欢吹嘘的生活风格,无论是冯唐的自我剖析还是针对的是所谓的整个“中年群体”,恐怕任一中年男人都会把它作为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审视一番。

  受此影响和启发,有人由此想到属于这类群体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中存在的流行趣味的弊端,写了《光怼冯唐还不够,明星作家集体变“油腻”更令人忧》这样一篇文章,把审视的目光聚焦于当下的“明星作家群体”,认为这些作家在写作样式、文学态度、生命精神上已经集体变得“油腻”。

  这篇文章说,“至少有一点很清楚,他们在获得话语权以后都疏离了最初的文学理想。他们拍戏,他们飙车,他们以明星的姿态在网络空间里维持着高曝光度,读者转化为粉丝。他们也许依旧写作,但只为爆款而来。”写作不再与生命和精神相关,而是逐渐疏离了文学的初心,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高曝光度、为了粉丝、为了“爆款”,这就是这些作家的集体“油腻”。

  近日,德国汉学家顾彬在回应“中国当代文学的危机”这一问题时说:市场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作家像商人一样卖他们的作品……虽然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变多了,但不如之前老舍、胡适他们,无法超越以前。“中国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知疲倦,写完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每年都能出新作……他们的长篇小说应该去和法国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奥地利的罗伯特·穆齐尔、中国的钱钟书、德国的君特·格拉斯、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拉美的马尔克斯相比。普鲁斯特几十年只写一部《追忆逝水年华》。文学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明星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只图销量,无视了文本质量,这不就是一种“油腻”吗?

  作家变得“油腻”,文学变得“油腻”,这说明一些作家、一些作品具有浓重的商业化色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已经有了号称“中国最成功的商业作家”,我们有的“文学选秀”成了挖掘作家的“商业模式”,我们的一些作家更加看重的是自己是否拥有强烈的商业气质,有的作家个体的文学写作变成了制造商品一样的“流水线”作业,书写的目标只是市场和版税,而“作家富豪榜”则成为作家的“商业价值”的标榜,使文学充满了浮躁的风气,充满物质的欲望。

  作家变得“油腻”,他们追求的就不再是支撑作家灵魂的内在超越,终极价值的追问,文学的敬畏之心,文学的核心价值,而更多的是“娱乐需求”。他们很少再去以极大的热情关心文学和时代、生活的关系,很少再去关心文学的内在本质。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已经被淹没在种种琐碎无聊、被炒作出来的娱乐事件之中,他们的心灵状态和精神世界始终浮躁而焦虑。从他们身上,我们无法看到这个时代写作者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姿态,和面对种种欲望诱惑时所应表现出来的宁静淡泊。

  作家的“油腻”,是作家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有人批评作家“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