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民间十年终爆发,网络文学作家收获季已到
商业之外,更值得关注的还应该是随着网络文学出海对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推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二十余年,本土规模已经极为可观,阿里腾讯也都跨入世界前十,但论及中国价值观对海外的输出,在互联网企业中,当以网文出海始。网络文学作家的春天似乎真的到了
尽管在作家收入榜上,网文作者入选已不是新闻,但很多时候,这一群体还是会被外界贴上草根“写手”的标签。但随着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日增,这些以前的“写手”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礼遇与重视,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新的例子是“我吃西红柿”新书的全球首发。其新书《飞剑问道》在一字未发的情况下,9月14日预告上线后,仅三天内,即已被十余万读者预约阅读,24小时预约人数即超过6万。散尽千金只为给心仪的作家叫好这在今天已不算传奇,但仅通过预约就能收揽十万订阅,却反映出网络文学出版正在领文学界风气之先,率先实现了作家的明星化和IP化。
《飞剑问道》中英文版本封面
在网文付费阅读市场上,素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规则。即作品需要先连载一部分内容供读者免费阅读,然后才“上架”供读者付费订阅。这种先尝后买的机制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繁荣,但同时也使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使不少作者扑街。
而像今天“我吃西红柿”这样通过新书全球预约首发即获得成功,则凸显出网络文学已经进化到一个新的境界,也就是网络作家已经开始成为“超级IP”,开始明星化。
网络作家明星化显示出“网络写手”的主流化。作家的明星化早已有之,像早期的鲁迅,后期的王朔等,都是新书未发即获大规模认购,但这种“预约”一般是渠道代替读者下单,中间毕竟隔了一层,而网络时代则是终端消费者直接表达对明星作家的认可。
而作家的IP化运营则是网文界的一大创新。IP现在已是热词,一般泛指知识产权,但在现实语境中却是指向作家与作品运营的极致商业化,这其中既包括作品在产业链上的全面开发--如一部小说可以被开发成电视剧、电影、游戏、漫画、商标、IP周边等;也包括网文平台对作者的极致商业化,比如培育有潜力的作者,引导作者创作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优质内容,通过生态内多渠道着力推广宣传,最终实现平台与作者在市场上的双赢。
作家和作品的IP化是网红经济的产物,在传统经济时代也有这种IP化萌芽,所谓图书策划既是,比如谁火了就包装谁出本书,类似痞子蔡、芙蓉姐姐、木子美等,但也就仅是萌芽而已。
但在互联网时代,随着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加入其中,随着专业的数字阅读平台和文学IP培育平台的出现,作家和作品的IP化的大趋势已然形成,而随之,网络文学作家的春天似乎也要来到了。
“我吃西红柿”传奇背后:网文商业模式功不可没
再看“我吃西红柿”这次新书的全球首发传奇是怎么炼成的。
首先不能否定“我吃西红柿”自身的因素,“我吃西红柿”在此次新书发布之前也不是无名小辈,而早已是网文界的一尊“大神”。
这位曾经的扬州少年本名朱洪志,原本是苏州大学数学系05级学生,因酷爱写作而在大三退学,凭借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在起点留下赫赫战绩,到2012年,我吃西红柿已经以2100万的版税收入拿下当年“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第二名。在我吃西红柿十余年的创作履历中,曾创下多项网文界纪录。
我吃西红柿作品《盘龙》(Coiling Dragon)《吞噬星空》(Swallowed Star)在起点国际受到海外读者追捧
但在传奇背后,更值得关注的却是我吃西红柿成功过程中那些“可复制”的因素。网络文学在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商业机制与作家培养机制,以及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我吃西红柿就是这套机制下的蛋,其虽然是顶级白金作家,但在所在阅文生态中,在成熟的IP打造机制下,这样的白金作家、大神作家,已经开始成堆出现(阅文现有数十位白金作家、数百位大神作家)。
我吃西红柿出身于起点中文网。回看历史,对于蛮荒时期的网文产业而言,正是起点中文网通过商业模式的奠定完成了“网文作家生态”初建。这包括VIP付费阅读制、月票、打赏、榜单排名等激励机制的建立,作家福利制度则充分展现出了网络作家职业化的可观前景。2006年、2009年白金作家制度、粉丝制度等的相继推出,又不仅使作者的高价值得到体现,更标志着行业作家顶级生态的形成,其个人品牌效应得到释放。
阅文集团建立后,除了新开发出更多激励政策之外,在起点开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开始将对明星作家的运营推向IP运营阶段,力图通过全生态的力量吸金全产业链。将“粉丝经济”发挥最大价值。
这实际上是在建立一种作家和平台生态之间双赢的机制,而供双方分食的增量收益则来自原来不曾有的IP全产业链开发,实现作家作品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作家和平台生态之间双赢机制的建立
在这种机制下,作家实现了致富。2016年,网络作家们从阅文集团领走了近10亿稿酬,有百人以上年分成稿酬超过100万,这还不算“大神级”作家在IP被全产业链开发后所取得的收益。在阅文生态中,一部小说诞生后,其IP价值一旦被立体挖掘,进入系统的全版权运营和开发,收益远超稿酬,比如唐家三少,2016年的1.2亿收入中,来自网络连载的收益只是其中一块,是手游和影视改编这两块收入暴增,让唐家三少赚得翻番!事实上,整个网络作家群体近年来收入整体都处于上升趋势,而且是大幅度提升,甚至数倍于前。
而像阅文集团这类培育网络作家的平台,也并没有和视频业一样陷入烧钱无底洞,而是随着作家的致富发展壮大起来。
可以从三方面看到这种双赢结果,首先最具标志性的就是阅文集团的IPO,不低于200亿元的估值意味着网络文学这种中国原创商业模式也正式得到市场认可。
其次,作家收入的大幅增长和IP的全产业链的开发极大地扩扩张了中国网文市场的影响力和规模,也拓展了阅文集团这类网文平台的发展前景。
目前看,阅文模式的收入还主要是以订阅和版权运作为主,但在未来对IP的立体开发很可能会成为新增长引擎,比如IP的批量影视化。至2016年12月,阅文生态中共有作家530万人,文学作品840万部,在这千万级别的网络文学IP中挑选合适的,改编成影视、动画、网络游戏等,像漫威公司的《钢铁侠》《蜘蛛侠》一样,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长线IP,并非不可能。
其三就是网文出海。受益于独创的商业模式和中国网络文学的繁荣,大量网文精品流出到海外后居然吸粉无数,而网文巨头在认识到自身价值之后,也开始着手国际化布局,其标志就是中国网文海外门户起点国际的正式建立,中国网文精品从此有了出海的正规渠道。
有了网文出海,才有所谓“全球首发”,在我吃西红柿之前,已经有风凌天下新作《我是至尊》在起点中文网、起点国际站点同期发布,首次实现网文市场零时差阅读。
《飞剑问道》(Seeking the Flying Sword Path)英文版在起点国际首发
而此次《飞剑问道》则在运营上更进一步,除了实时同步,为了适合海外读者口味,并把书中狐仙、河神、巫术、千里眼等中国元素精准传递,起点国际还专门请北美知名中国网文英译网站创始人Richard Kong(网名:GGP)领衔操刀翻译。
《2017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白皮书》显示,海外网文用户中,超九成每日必读中国网络小说,粉丝黏性极强。对于所有网文作家来说,海外市场无疑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但商业之外,更值得关注的还应该是随着网络文学出海对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推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二十余年,本土规模已经极为可观,阿里腾讯也都跨入世界前十,但论及中国价值观对海外的输出,在互联网企业中,当以网文出海始。
结语:
经常有人诟病中国互联网公司热衷于抄袭国外商业模式而无力原创,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中国互联网二十年,至少有三大商业模式属于中国独创,包括360的免费杀毒模式、搜狗的输入法模式和以前起点现在阅文集团的网络文学发展模式,尤其是后者,在创新的商业模式下,使无数文学青年找到了生存之路,同时也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大量想象力纵横恣肆,生气勃勃的文学作品,随着以作家明星化和IP化为特色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创新,中国的网络文学市场必然会进一步发扬光大,不但网络文学作家的春天来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将留下自己重要的一页。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
搜索
复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