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2-1 10:34:26

年终盘点正当时,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颁布

[摘要]专家解读榜单亮点:中短篇“老姜”依旧很辣,长篇半壁江山归了七零后,“现实情怀”非虚构领跑全年……


年关岁末,新春在即,正是盘点过去一年文学收成的时刻。由《收获》文学杂志社与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系列新鲜发布。该系列榜单分为长篇小说、长篇非虚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四个榜,并提供了专家评选与读者人气投票两份参考,由此将2017年最值得品读、最值得关注的四十余种华语原创文学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
收获文学排行榜是一份“宽进严出”的榜单。作品,不拘发表于期刊还是出版社出版,只要面世于当年,都纳入考察范围;无论是科幻元素还是非虚构体裁,都在文学的天空下一视同仁同场竞争。作者,无论是文坛老将还是刚冒尖的文学新秀,都平等地拥有被阅读、被关注的机会。因而,2017年全年入围文学作品超过150部(篇)。但与此同时,上述作品遇到的也是非常苛刻的遴选。根据评选规则,评委们于2017年7月和12月分别针对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审读和投票,并由上半年选拔出的前五名作品和下半年选拔出的前五名作品组成了入围全年榜单的十部(篇)作品。2018年1月,又开展了第三轮评选,经过14位专家评委反复甄选比较,投票决出十部(篇)作品的最终位序。正是经过如此精挑细选,最终呈现的榜单与当下诸多文学榜单绝不雷同。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认为,这是一份气质独特的、“有品”的榜单,评论家黄德海概括这份榜单最大的特点是“艺术性优先”。
通过解读这一系列榜单,将鲜明地呈现出2017年华语原创文学创作的总体气象。例如,上半年就领跑短篇榜的《玛多娜生意》(苏童)、中篇榜的《向西向西向南》(王安忆)和长篇非虚构榜的《离歌》(周晓枫)在经过下半年作品的激烈竞争后,仍然屹立在榜首位置,可谓经过了时间的淘洗而愈加闪亮。
又例如,长篇排行榜的作者中,七零后作家占据一半,体现出了“全面崛起”的阵列与力量;而将目光投向中篇小说榜和短篇小说榜,王安忆、苏童、莫言、毕飞宇、方方、刘庆邦等“老姜”依然提供了“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张悦然、周嘉宁、董夏青青、胡迁(已故)等“后浪”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为了让读者一飨2017年产出的这些鲜活的、美味的小说之“鱼”,长江文艺出版社将于近日推出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榜中短篇作品合集。
评论家、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
“2017年度《收获》长篇排行榜给人最大的惊喜在于七零后作家的全面崛起,《心灵外史》《国王与抒情诗》《梁光正的光》《猛虎图》《白山》的上榜代表了一代人长篇技艺的日趋成熟,也代表了一代作家毫无疑问地站在了中国文学的前沿,成为了中国文学的最中坚力量。
非虚构长篇排行榜的亮点则在于周晓枫《离歌》从年初一直领跑到年末,这部有着深切现实关怀的作品备受肯定也彰显了《收获》排行榜的价值取向:评委们尤其看中那些有切肤感、有现实情怀的作品。特别要提到普玄的《疼痛吧指头》,他对自闭症孩子生活的书写得到了多位评委的共鸣。整体而言,这十部非虚构作品写作题材多样、美学追求各异,充分代表了2017年非虚构创作的整体实力。
这是一份‘有品’的榜单。”
评论家黄德海:
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体现出这么四个值得注意的亮点:
“一,艺术性优先;二,打破了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界限;三,并非当代题材优先,而是以作品品质为准绳;四,并非是以发表于《收获》上的作品优先,而是一个全国长篇小说作品范围内的榜单。
而长篇非虚构榜单显示,榜单脱离了过去以题材为最重要判断标准的趋势,让非虚构来到了跟虚构竞争的文学序列之中;这份榜单显示了写作技艺的重要,标示了上榜写作者心性的成熟,对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的关注。”
2017收获排行榜长篇小说榜(专家榜)
1.《北归记》宗璞(《人民文学》2017年第12期)
2. 《锦瑟》范迁 (《收获》2017年长篇专号秋卷)
3. 《心灵外史》石一枫(《收获》2017年第3期)
4. 《国王与抒情诗》李宏伟 (中信出版社2017年5月)
5. 《唇典》刘庆(《收获》2017年长篇专号春卷)
6. 《梁光正的光》梁鸿(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0月)
7. 《猛虎图》哲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
8. 《芳华》严歌苓(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
9. 《劳燕》张翎(《收获》2017年第2期)
10. 《白山》卢一萍(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
王春林点评:
宗璞《北归记》,久违了的庄严、雅正的古典爱情书写中,既涵纳了丰富的时代内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构成。
范迁《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通过一个知识分子在1949前后的命运变迁,既不无犀利地切入了知识分子的复杂精神世界,同时也对沉重的历史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2017收获排行榜长篇非虚构榜(专家榜)
1.《离歌》周晓枫(《十月》2017年第3期)
2.《疼痛吧指头》普玄(《收获》2017年长篇专号冬卷)
3.《回望》金宇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4.《青苔不会消失》袁凌(中信出版社 2017年4月)
5.《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黄灯
(台海出版社2017年3月)
6.《中关村笔记》宁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
7.《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云也退(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8.《激流中》冯骥才 (《收获》2017年第5期)
9.《兴化八镇记录:乡镇社会的解体与重建》费振钟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9月)
10. 《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裘山山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
王春林点评:
能够把一篇悼亡文字写出如此一种深刻的思想深度来。是周晓枫《离歌》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对一位现代知识分子足称复杂的精神世界作深入的剖析,差不多条分缕析到了体无完肤的地步。读来既催人泪下又发人深省。
普玄《疼痛吧指头》,十指连心,父子情深,将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真切的个人体验相结合,有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
2017收获排行榜中篇小说榜(专家榜)
1.《向西向西向南》王安忆(《锺山》2017年第1期)
2.《一天》田耳(《锺山》2017年第5期)
3.《大乔小乔》张悦然(《收获》2017年第2期)
4.《大裂》胡迁(《西湖》2017年第6期)
5.《花满月》方方(《北京文学》2017年第1期)
6. 《生死课》胡性能(《十月》2017年5期)
7. 《水岸云庐》蒋韵(《长江文艺》2017年第7期)
8.《空山》东君 (《江南》2017年第4期)
9.《有人来了》须一瓜(《上海文学》2017年第1期)
10. 《化城》计文君(《人民文学》2017年第10期)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评《向西向西向南》:成色上乘,笔墨纯熟,《向西向西向南》难得的是题材的当下性,也保持了王安忆一贯的绵密、细碎叙述风格。”
评论家顾建平评《一天》:“一起中学生轻生死亡事件,写出了中国特色的闹剧面貌。死了人,总得有人担责,总得有处发泄,医院和学校就成了出气筒。医闹不成,学闹就由此展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奇怪的是学校对此早有预期,早有心理准备,虽一再退让,终究还可以承受还在底线之内,于是在戏剧性十足的氛围中双方达成最后协议。这是中国现实社会无序、无是非、互相斗狠的社会潜规则的生动呈现。死亡本来是很悲哀的事,但在很多人眼里,却是表演或看戏的契机,这也许是更大的悲哀。”
评论家金理评《一天》:“这篇小说涉及到一场极端事件,但田耳全然收敛去一般作家在处理类似题材时的夸饰。他关注的不是事件‘奇异的’开端和结局,而是绽放出“平常的实生活的活泼经验”的整个过程,小说中各色人等在介入这场纷争的过程中,带出鲜活多样的性情、气质、形状,带出每一个人沉浸于挣扎于其生命现场而积淀出的那部分世故、原则与智慧,带出每一个人在各自生存境况中具体琐屑甚至鸡零狗碎的信息。他们被时代所淹没,但恰恰又是‘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
评论家宗仁发:“这一天是属于一个人的,也是一个家族的,还是整个社会的、时代的。这一天如此清晰、如此浑浊、如此喧嚣、如此沉寂、如此真实、如此荒诞,令人目不暇接,同时也唏嘘不已。”
2017收获排行榜短篇小说榜(专家榜)
1.《玛多娜生意》苏童(《作家》2017年第1期)
2.《故乡人事》莫言 (《收获》2017年第5期)
3.《两瓶酒》毕飞宇(《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
4.《白耳夜鹭》艾玛(《收获》2017年第2期)
5.《人人都有一口漂亮的牙齿》张楚(《江南》2017年第3期)
6.《气球》万玛才旦(《花城》2017年第1期)
7.《科恰里特山下》董夏青青 (《人民文学》2017年第8期)
8.《自我,镜子与图书馆》李浩(《作家》2017年第10期)
9.《去崇明岛上看一看》周嘉宁(《上海文学》2017年第3期)
10. 《燕子衔泥到梅家》刘庆邦(《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7期)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评《玛多娜生意》:“世相浮世绘。在众多现实题材的中、短篇作品中,这篇作品的笔墨显得更流利、写出世俗的某种华丽。”
评论家宗仁发评《故乡人事》:“回到故乡,回到童年,回到切肤之痛的经验,对莫言来说,既是起点,也是归宿,更可能是涅槃。”
评论家金理评《故乡人事》:“莫言引领读者重回他的‘高密东北乡’,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故事中的三则短篇,在对历史与人性的理解上交相驳难、彼此拆解,仿佛一座颤动不已的天平。”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评《故乡人事》:“看似顺手拈来, 却每一笔都是鲜活的,人物个性突兀又可透视时代递变。确是‘老姜’,出手不凡。”
评论家吴玄评毕飞宇《两瓶酒》:“通达,温暖,现实主义典范,短篇小说教科书。”
评论家金理评《两瓶酒》:“由两瓶酒的故事点染出人生的意外、无奈和万千机运。”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评《两瓶酒》:“构思自然而奇巧, 富有一般中国小说难得的幽默感和戏谑色彩, 也是一枚笔力纯熟的‘老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终盘点正当时,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