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老师 发表于 2018-2-4 12:03:04

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

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卢旦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正好应对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军人爱国主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向社会输送正能量,熊长源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中,曾任中共余上县办张光(县长)贴身警卫兼县办便衣组长(侦察员),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和国内反动派,为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原名陈未冬),在张光县长教育和指导下,机智勇敢、甘于牺牲及无冤无悔地警卫好首长的安全,保证了抗战革命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他是一个以一生宽广胸怀的革命老军人。我们家与武侠文化的梁羽生、金庸大师是个缘份,<<梁羽生在抗战期间拜师奇缘>>已刊过,他们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爱国者,今再特撰写分三部分之本文,即金庸的启蒙老师张光、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老师学生情谊似海深。在此对张光县长同志、老警卫熊长源(笔者姑丈)以深挚的敬意和怀念。并热诚祝贺新武侠小说家金庸大师先生九十华诞,身体健康!一、金庸的启蒙老师张光“噢,金庸就是查良镛!”1981年7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居住在杭州的陈未冬老人读后,想起他的学生查良镛,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当有人告诉他金庸应该就是查良镛后,陈老先生感叹了一声。时后,笔者姑丈熊长源也郑重告诉我们说:“金庸大师的老师是陈未冬,我在抗战时用年轻生命保卫的张光县长,就是从诸暨对调到余姚的陈先生,他解放后曾任省轻工业厅副厅长,与郭静唐同志一样,经常拜访,我们关系很好,你们不能忘记。”    张光(1911---2003),原名陈维栋、陈未冬,化名张春松,诸暨陈宅巽溪人。1924年在诸暨县中区小学读书时,深受级任老师、早期中共党员何赤华的影响。1930年,毕业于省立第五师范部,毕业后在诸暨县枫桥的大东公学堂任教,一年后调海宁县袁花镇龙山小学堂任教员数年。陈未冬先生在自传《我的故事》中如此记述:“当时,查良镛(金庸)也在本校就读,是五年级成绩最佳的学生。他听课、做事都很认真,特别是作文写得好,我对他的每篇作文都细加圈点、认真批改,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评析。我曾把他的作文本交给诸暨民报社的骆文华,他看后也认为很不错,还选了几篇在《诸暨民报》上刊登了。” 陈未冬的这一举动,竟然将套良镛的写作热情拨得更旺了。暑假以后,陈先生让查良镛跟他一块儿编五年级的级刊,刊头上画的是一只大公鸡,取名为“喔喔啼”。查良镛组稿、编改、抄写,干得很欢。开头半月出一期,后来一周出一期,有时两三天出一期,把小小的级刊办得生动活泼。
    1936年,查良镛从龙山小学堂毕业,考人浙江省立二中(今嘉兴一中)。1937年抗战爆发后,师生离别,查良镛念书离开海宁。12月陈未冬则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曾聆听朱德和毛泽东的讲话。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回到诸暨工作。在家乡利用村中小学校舍,发动群众创办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3月,当选为中共诸暨县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兼任中共枫桥区委书记。6月至9月,任代理县委书记。9月,任中共诸暨县中心县委(辖诸暨、萧山、绍兴县工委)书记。期间,积极发展党员,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3月,中共余姚县委特派员张光带着夫人钟学意,第一次到达余姚境内的周巷,租赁老中医家的店面房子,开设一家旧术器商店作为掩护,开展地下丁作。他与淞沪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取得联系,大量动员地方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部队,建立了通讯联络站、办事处等机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