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说起王阳明,我非常熟悉。他是我第一个为之深研的中国圣人,也仿照我喜爱的一个作者的手法写了点王阳明的事迹,但因为种种的原因没有继续写了,也许之后我会删了重新写,但现在确实没有从前那般热情了。最近几周一直在看从前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儿》,在提到景泰年间的于谦的北京防卫战的几页时,说到“如果没有之后的那个人,于谦就可以称作明朝第一”时,我就知道,位于那把宝座上的人,毫无疑问就是王阳明。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其中那半个圣人是曾国藩,其余那两个分别就是孔子与王阳明了。可见王阳明的影响之大,今天我就来简单的谈谈王阳明的生平(其实我一直想写一个系列的)。王阳明,原名王云,因其祖母在王云出生之日梦见一个神仙乘着祥云把一个婴儿送到她的手上,随后又乘云离去。故取名为王云。王云五岁之前一直不会开口说话,也让他的父亲王华很无奈。有一天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见到了王云很惊讶,说了句“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父亲王华听了之后恍然大悟,改名为守仁。很神奇的是,在王云改了名字之后,立马就能够说话了,并且还能够背诵诗歌。之后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了,在十一岁的时候父亲金榜题名,从老家余姚搬到北京居住,因为思想太过独特——我读书是为了做圣贤。急坏了王华,也因此挨了很多打。在经历了两次考试失败之后,在王守仁二十八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当了个公务员。后来因为直言不讳,被刘瑾怀恨在心,被贬到了龙场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本以为这够他吃一壶的,但没想到王守仁实在是打不死的小强,非但不觉得很惨,还把龙场管理的非常好,还在这地方悟出了阳明心学的真理。“八虎”之中的老大——刘瑾,因为这位老兄的贪污还有人品实在不咋样,被杨一清以谋反的罪名搞下台了。至于为什么要说杨一清而不说朱厚照呢?因为朱厚照实在是没精力管那点破事,每天的精力就放在玩上了。一直被忽略的王守仁也因此得到了升迁的机会,被召入京。说是忽略其实并不是,他在朝廷之中的评价还是蛮好的,杨一清本人也说王守仁以后的成就会超过他。过了不久,因为王琼的举荐,王守仁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说是举荐,但谁都知道那些是个什么鬼地方,很多人就算是给他他也不愿意去,不是因为那些个地方不好,而是因为那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产——土匪。就算是这样,王守仁也毫不犹豫地去了。结果三下五除二地就把这些土匪给灭了,这让王守仁在朝廷中的评价又高了些。最有趣的是之后发生的一件藩王叛乱的事,在此之前已有一个藩王这么干过了(我说的可不是朱棣),花了十八天就被镇压下去了。但这位老兄也依然选择谋反,凭着手下那些个进士都没考上的谋士和一个封建迷信的巫女。在他生日哪天,宁王朱宸濠开始了他的计划,但索性的是,王守仁因为其好友的提醒下没在宁王的生日宴会上,逃过了一截。但在宁王清点被捕之人的时候,发现漏掉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王阳明。遂派人去追捕,王阳明逃到了江西。王守仁也向上级报告了这件事情,但北京那边已经完全乱了套了哪儿还有时间管王守仁那档子事,给不了他太大的帮助。但就算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也还是凭借自己准确的判断,直接攻打宁王的老窝,赢下了这场斗争,活捉了宁王。但朱厚照从来就不是一位息事宁人的主,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反而非常气愤,于是命人把宁王放回去,自己去跟他打一仗。但这不胡闹么这是,军队来来回回花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但朱厚照从来就不管这些,依然我行我素。但他不知道,他的命就将搭在这上面。王守仁当然不愿意把宁王给放回去,但这毕竟是皇上的命令,不敢不从,在犹豫不决之际,把这个锅推给了张永,把宁王给了他。他让王守仁避避风头,于是王守仁上书说想要回家之后找了个寺庙躲了起来。过了几天,张永便下令让王守仁回来,于是吃了几天素菜喝了几天稀粥的王守仁回来了,全当是体验生活。朱厚照这位祖宗终于走了,他走的很离奇,但这里就不多说了,他死了倒是死了,但却给人留下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朱厚照这位祖宗竟然没有儿子,他本人死了倒是死了,但这大明的江山该怎么办啊!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到处都有,人人都想做皇帝,只要能管好江山就好了,谁管你是谁,血缘是什么?最后,在一群大学士们的商讨之下,决定令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为皇帝,杨一清对此很满意,但后来可就不这么认为了。朱厚熜本认为那群人叫自己过来就只是当皇帝的,但没想到那些大学士们居然要立自己为皇太子,也就是叫朱厚照的爹也就是孝宗皇帝为爹,而自己的亲爹自己只能叫叔叔。这叫什么事!但那些人却不这么认为,纷纷上书给皇帝说必须这么干。当然也有反对意见,但却没人敢这么干,因为这就代表着自己多了掰着指头都数不过来的敌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个人就上书给嘉靖说不应该这么干,这位仁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熜。其余人也自觉理亏,但这却不合规矩,于是便合伙跑到嘉靖面前哭诉。当然,嘉靖也非常给面子,派锦衣卫把这些人一一打了屁股。奇怪的是,向来以雷厉风行著称的王守仁竟没有发表意见,就只是冷眼看着这场闹剧,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得出来,也许这时候他已经厌倦了这浮躁的官场了吧,也多次上书表达了自己想要回余姚养病的愿望。事实证明,王守仁一辈子也没有实现他这个愿望。同年,王守仁父亲王华死了,按照规矩,他要为他的父亲守孝三年,并且还要穿黑色衣服,住在一个黑暗封闭的小屋子里。还有其余的很多,但这些繁琐的规矩我也不懂,大家将就着看吧。三年之后,王守仁受邀到稷山书院讲学,之后几年,便开始了传播自己心学的道路,并在这条大道上越走越宽,从某些角度看,正是因为王守仁的这一行动,才避免了大明王朝毁于一旦。三年之后,王守仁被命令到江西平叛,在前一天晚上,他给弟子传授心学的全部要领,这成为了后来的千古名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说完之后,王守仁便踏上了江西的道路。但可喜的事,因为王阳明的大名已经深深的印在这些人的心中,也听到过他的很多传闻,在听到王阳明亲自到来之后,反叛军就直接选择投降了!平乱后,王守仁的身体是在是撑不住了,上书给朝廷,说自己要告老还乡。但没等朝廷的回复,王守仁就自己擅自出发了。但很可惜的是,王守仁始终没完成自己的心愿,最终死在了回家的船上。临死之前,船上人问他需要交代什么,他用最后的一口气说出那句话,现已成为千古绝唱: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没有遗言,正如那句“亦复何言”所说,此生光明磊落,不需要多说什么,历史自然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他始终有一个遗憾,他儿时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做圣人,直到临死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却有很多人说他学艺不精,抄袭佛家理论。每每听到这一言论的时候,他也没说什么。也许他也认为做圣贤这个愿望遥不可及吧。但皇天不负有心人!万历十二年,王阳明的牌位被人恭恭敬敬的迎进了孔子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