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3-26 13:21:48

读者为什么更喜欢古诗 新诗也需要音韵之美吗

传唱经典诗歌的综艺节《诗歌咏流传》影响力日增,不仅创造了很多热门金曲,更掀起了新一轮诵读传唱唐诗宋词的热潮。
和古典的诗词相比,新诗则显得格外冷清,刚刚过去的世界诗歌日,不少地方都举办了古诗吟诵的活动,但新诗则少人关注。
百年白话文,百年新诗,为何不如古诗词更吸引人?著名诗人、评论家叶匡政认为:“古诗词的审美不仅是文字的审美,更兼音韵之美,而新诗发展时间太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音韵美,更多依靠文字来传播。”
诗歌有时候是反逻辑的
风花雪月、山水人文,人们在古典诗词中体会着诗情画意的记忆,感悟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有人认为,正是这些千古不变的情感,让古典诗词传唱不绝。但在叶匡政看来,诗情画意远不是诗歌的全部。“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新诗,它所处理的是人在理性之外的某些东西,那种发散性的思维、无逻辑的现象、神秘性的部分,乃至不可理喻的东西。现代社会科技昌明,理性思维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包括绝大部分学科,历史、社会、哲学等,都是通过某些清晰的逻辑,去寻求一个确定的结果。但世界并不只有清晰和确定的这部分,还有模糊的、含混的、不清晰的部分,诗歌处理的正是这一部分。”叶匡政说。
“我是一朵玫瑰”,这句典型的诗歌语言,恰恰是非理性的,叶匡政说:“一句话、一段文字,之所以会让人感受到诗意,往往因为它不清晰、不确定,不可理喻的,甚至有时候,诗歌的语言是反逻辑的。从这一点来说,不论是古典诗词,还是新诗,其实都是一样的,也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逻辑越来越严密,理性思维越来越强大的今天,人们其实更需要诗歌。”
现代汉语发展时间太短
为什么唐诗宋词传唱不绝,每每能掀起热潮,但新诗却越来越小众呢?叶匡政觉得:“这可能和传播的方式有关,吟诵歌唱,是经典诗词主要的流传方式,而新诗并没有这样一音韵体系,更多还是通过文字传播。”
“每一种语言都有音韵之美,古汉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且非常复杂的音韵系统,唐诗宋词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叶匡政说,“在古代,诗赋在文学中的地位最高,就是因为它是音韵审美的典型,一首诗被吟诵出来、或唱出来,它的意思不一定谁都能懂,但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音韵之美,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它传唱不绝的主要原因。有时候,诗词的音韵之美甚至还超过文字本身表达的意义,《全唐诗》有几万首,真正兼具意义和音韵美的没有多少,有些只是符合音韵的审美,内容上没有什么太值得重视的意义,但它依旧传唱至今。”
相比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大部分新诗都不适合传唱,叶匡政说:“白话文出现至今,不过百年,时间太短了,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音韵系统,绝大部分新诗,都只适合书面传播,不适合吟诵,吟诵出来毫无美感,反而破坏了诗意。”
新诗也需要音韵之美吗
新诗也需要音韵之美,叶匡政认为:“在未来,白话文肯定也要发展出自己的音韵系统,但目前看来,几乎还没有人做这个事情。”
在叶匡政看来,所有诗歌其实都需要具备音韵之美。他说:“这是世界性的,在表音文字中更是如此,表音文字本身没有意义,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美,但国外的现代新诗也存在缺乏音韵美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前两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的原因。鲍勃·迪伦和艾略特的区别,恰好就像中国古典诗词和新诗的区别,鲍勃·迪伦是用唱的,而艾略特的诗,只能在书面上传播。”
毫无疑问,可以吟诵、传承的诗歌,远比书面的文字更受欢迎,叶匡政说:“稍微做个对比就知道,有过一个模糊的统计,我国写古典诗词的人大概有300万人,而写新诗的人,仅有10万左右。尽管我们都知道,古体诗已经不可能再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但就是因为它具备音韵之美,所以创作者是新诗创作者的30倍。”
叶匡政认为,需要有人去做白话文的音韵系统。他说:“从有文字出现,到《诗经》的成型,至少经历了几百年,这还是建立在已有的历史研究、考古的基础上的。做个对比就知道,白话文才一百多年,还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有人去做,现代研究音韵的人已经非常少了,而且基本上都是研究古代音韵的,几乎没有研究现代音韵的,这也是新诗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白话文的音韵系统,不但新诗难以发展,包括民乐也很难发展,因为民乐也同样需要音韵系统。”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者为什么更喜欢古诗 新诗也需要音韵之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