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头号玩家》是对“反乌托邦”的最大消解?
这部电影根本没有质疑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本身的不合理,仅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这个世界中的一个邪恶的大公司。“绿洲”从始至终都是片中大小角色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的“信仰”般的存在,创始人哈利迪被演绎成了“神”一样的精神领袖。以至于最后高潮处男主人公振臂一呼,全民涌进游戏和反派大战的壮烈都成了佐证“绿洲”价值的重要,而这恰恰消解了每一个反抗的“革命者”的主体价值。我们人类很有可能已经进入到被技术主宰的时代,新的科技名词让普通人还来不及熟悉就已经成为过去式。科幻电影恐怕再也不仅仅是对未来的单纯想象,根本上可能就是对未来世界的预言和先兆。作为科幻电影的一种重要亚类型,“反乌托邦(anti-utopia,dystopia或cacotopia)”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非巧合,而是集中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隐忧。你可以认为反乌托邦是一个虚拟想像的世界,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这种社会可能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集权控制、世界大战、病毒蔓延、资源缺乏、道德沦丧…… 这些电影以《银翼杀手》《V字仇杀队》《黑客帝国》系列等为代表,这些作品无不为我们描绘一个灰暗的未来世界,以及追求正义和自由的人类是如何走向解放的“革命之路”的。
斯皮尔伯格的新片《头号玩家》在戏里戏外都试图为我们指出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VR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观看方式,观众会成为电影的一个部分,直接参与其中。有趣的是,这部关于未来世界的电影,其开头也颇似一个标准的反乌托邦电影:2045年,全球污染严重,生活资源匮乏,人类别无出路,只能在一个叫做“绿洲“的虚拟VR游戏里获得一些解脱。无良企业趁机通过诱使人民购买虚拟产品大幅举债,从而使其沦为血汗工厂的“契约工,控制主宰了世界,男主人公只能通过解开“绿洲”创始人生前留下的谜题,玩一个彩蛋游戏,拿到控制“绿洲”的三把钥匙才能对抗邪恶……
未来世界的凋敝景象。
当我继续看下去的时候,跟随男主人公的行动路径从冷酷现实进入游戏世界,却发现不断被主人公灌输这样一个理念:“绿洲”创始人哈利迪是最伟大的人,在“绿洲”只要有足够的金币就可以获得足够认同以及游戏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我意识到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错误的期待。
头号粉丝与自恋狂
首先,这部电影没有一个让人能产生认同感的第一主角,男主角几乎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毫无认知能力的人(据说在原著里这个角色还要更加“死宅”),尽管他的父母在世界危机中不幸去世,作为孤儿他长期住在贫民窟的洗衣机上,唯一的亲人也被大反派杀害。可种种遭遇都没能让主人公流露出太多应有的愤怒和反省,依旧把所有的情感都释放在绿洲世界里。电影没有让主人公对现实问题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质疑和反抗,而仅仅将其变成“绿洲”里的英雄。某种程度上说,男主人公已经是一个“单向度”的人了,这样的角色最后成为世界最有权力和财富的人,根据影片的设定,是因为他对偶像哈利迪足够的了解和崇拜,无数次出入哈利迪博物馆才从其口中的只言片语得到一些解谜的线索。
此外,“绿洲”游戏的缔造者詹姆斯·哈利迪用尽一生逃避现实世界,孤独终老才意识到真实的可贵,这本来应该成为他鼓励后辈关注现实问题的动机,可他面对如此糟糕的世界,也只是反思自己不该失去亲密朋友和所爱之人。此人一边说着生活不该仅仅有游戏,一边却制造谜题,动员全民倾身参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至于选择的接班人的问题上,他实际上需要的是一个对自己崇拜到无以复加的人,对自己的游戏世界人认同到深入骨髓的人,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如他所说做到认识真实呢?到底怎么自恋的人才会用自己漫长一生的零星细节作为题目,莫非他觉得只有自己的头号粉丝才有资格继承他的财富?那么。这部影片叫“头号粉丝”似乎更恰如其分。
在选择的接班人的问题上,哈利迪需要的是一个对自己崇拜到无以复加的人,对自己的游戏世界人认同到深入骨髓的人。
故事发生在2045年,根据时间推算,哈利迪大约是我的同辈人,这样的一个人物,你可以把他对应看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扎克伯格、马斯克或者是任何一个科技新贵,有着适合书写进传奇故事的相对古怪的性格和一意孤行的倔强。对应最近沸沸扬扬的Facebook事件(没错,曾经脸书也被认为是网络民主化进程的推手),我其实很难相信哈利迪这位缔造了电影里世界头号公司的大亨仅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游戏宅”,他创造了风靡世界的游戏“绿洲”仅仅是为了游戏好玩本身,可是在缔造这个庞大的富有现实权力的世界的过程中,他为何还是赶走了和自己一起创业的挚友呢?关于哈利迪的身世这部分,影片借用了《公民凯恩》里的“玫瑰花蕊”的典故,本来《头号玩家》应该和这部经典作品在批判性上同样形成互文,可除了这个用典,对比奥逊·威尔斯对凯恩的塑造,哈利迪的形象实在是太单一和自相矛盾了。
人们捍卫的“理想家园”是什么?
其实,影片中的一个设定让人很容易看透“绿洲”世界的本质,一旦有角色在游戏里死掉或者受伤,那他就会丢失金钱和装备,其表现形式是疯狂地满地掉金币,这些金币可以被其他游戏玩家吃掉据为己有,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倾轧吗?但是,这部电影根本没有质疑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本身的不合理,仅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这个世界中的一个邪恶的大公司。“绿洲”从始至终都是片中大小角色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的“信仰”般的存在,创始人哈利迪被演绎成了“神”一样的精神领袖。以至于最后高潮处男主人公振臂一呼,全民涌进游戏和反派大战的壮烈都成了佐证“绿洲”价值的重要,而这恰恰消解了每一个反抗的“革命者”的主体价值。
至于说,电影里对于反派I0I公司的头目的塑造也简单粗暴,仅仅对其进行了漫画式的讽刺。I0I公司利用人对虚拟世界的迷恋欺骗人们大幅举债,诱骗其成为不得解脱的劳工本来应该是影片着重揭露的部分,最终这个很有现实基础的设置也只是沦为表现主人公如何勇敢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的布景板而已。资本借助新科技奴役人类恐怕不仅仅是这一个表现,当技术不可避免地迅猛发展,发展到像无数电影所为我们描绘的那样,人类的未来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自我怀疑。当世界恶化到我们在现实里被剥夺一切,只能在VR游戏的世界里去建立自己虚拟的主体性,我们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在一个游戏里反抗不合理和制度,可惜导演志不在拍摄一部反思性的作品。
大家不惜付出全部家也要保卫的理想家园:“绿洲”世界
电影后半段,我们可以看到“绿洲”寻宝游戏已经进入到白热化,街道上无论男女老少都带着VR眼镜手舞足蹈地在马路边全情参与,回想前面剧情里有人倾家荡产也要买最新的装备,有人玩输了游戏跳楼自杀,不禁想问,这是否值得。这样的“绿洲”就是大家不惜付出全部家也要保卫的理想家园吗?我其实一直期待主人公最后关闭了这个游戏的服务器,然而为了符合主人公对“绿洲”的忠实,这样的剧情设置也很难发生。最后,拒绝邪恶公司I0I参与游戏,一周关闭两天服务器成了影片中对坏人的最大惩戒和对市民的良好劝导。
整部电影里,政府和法律似乎一直处在缺席的位置,但是那里绝对不是和谐美好的天堂,没有金钱和装备的人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一样处在被侮辱和损害的状态。电影用了近两个小时展现了大财团I0I的暴虐,他们利用无人机可以四处追踪和投放炸弹,也可以拿着枪肆无忌惮上街抓人,这让主人公在游戏里振臂一呼的抗暴因此拥有了合法性,本来是振奋人心的一笔书写。可是影片的最后,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突然出现的警察带走了两个行凶的反派,国家机器在这里的迟到却被认为是正义的回归。所以,那个未来世界,坏人只有I0I而已吗?可是有人追溯他们多年的罪恶吗?要知道这个邪恶公司所利用的正是人们对“绿洲”的狂热,我们可以想象,在利益的驱动下,只要“绿洲”不解体,I0I绝对不是孤例。至于说,影片的结局男主角和其他伙伴共享富贵,平分了绿洲的控制权,更让整个的反抗行动沦为王朝时代的王位更替而已,这正是对反乌托邦主题的最大消解!
对比前文提到的《黑客帝国》,我们很容易发现这部电影甚至是反“反乌托邦”的,在《黑客帝国》里主角尼奥等人质疑身处的矩阵(matrix)世界并与之彻底决裂,不惜反抗到底,最终才冲破桎梏,拥抱真实。而在《头号玩家》里,主人公们只是进行了虚拟世界的权力更迭而已,没有对不合理本身进行挑战。这部电影仅仅为我们精心编织了一个好莱坞神话,是通过新技术塑造的奇观对我们情怀的利用,让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难以对电影的情节产生合理的质疑。这是好莱坞商业制作借助资本和技术玩弄的伟大幻术,其逻辑其实与电影中“绿洲”对人的控制一致。
没有“反乌托邦”联盟,只有快感共同体
无需引用哪位理论家的结论,我们的世界已经越发景观化,不需要太久,我们的视觉经验就有可能被程式化的美学和资本教育成同一范本,电影很可能是这种幻术的集大成载体。所以,不论现实生活是否已经危机重重,当我穿过商场一楼鳞次栉比的品牌服饰,小心绕过新开的VR体验区,离开那些在我看来怪异摆动的、被蒙住双眼的体验者(多么疯狂的现实世界啊),走进顶层的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能有一种可以暂时逃避烦恼的快乐,那种感觉似乎和男主人公穿过满是被丢弃的垃圾和糟糕的环境的贫民窟,带上VR眼镜忘记真实社会一样。
电影里展现的VR技术本应该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必要警醒,当我们的双眼被黑色的罩子遮蔽的时候,我们只是暂时逃离了现实,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欲望,我们快感的来源,被完全不真实的,被权力和资本构建的东西所替代,这难道预示着我们人类身处现实,却无法认清现实和进行改变吗?过于甜腻的童话故事和幼稚的人设对这部耗资巨大的《头号玩家》是一个极大地折损,但这或许就是创作者们极力营造的,作为一部大制作的商业大片,挑战观众的审美秩序不是其诉求。
一个朋友后来告诉我:观影的时候,有一幕高达出现的情景,旁边的陌生女孩泪流满面。他说,其实我还挺羡慕她,毕竟她有过属于自己的世代,她不孤单。《头号玩家》的确可以被看做一部把后现代文本玩弄得过分醇熟的作品,电影邀请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玩了一个寻找彩蛋的游戏,而这个游戏的实质是“找自己”。朋友的经历似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头号玩家》在豆瓣等评分网站上的分数居高不下的原因,这部电影让我们形成了快感的共同体,在创作者的精心布局下,我们在电影里投射的是我们各自的欲望。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头号玩家》是一部让人失望的作品,它也依旧是我本年度最佳的观影体验,作为一个在流行文化和网络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八零后,不论是片子里的迪斯科音乐还是《闪灵》画面的复原,或者是机械哥斯拉的拉风造型,都让我产生一种罢不能的愉悦感。在这样一部用尽能事讨好观众的电影里,这种快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值得警惕的。来源:澎湃新闻
页:
[1]